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0 毫秒
1.
鼎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典型代表,鼎的历史悠久漫长,鼎的文化博大精深.几千年来,"立耳、圆腹、三足"的鼎被赋予了许多社会文化功能,象征稳定、和谐和统一.  相似文献   

2.
正"两强"能"鼎立"吗?鼎,就是古代的锅。鼎演变为象征国家政权的重器,始于夏禹。鼎小者,仅可置于案几;大者,如后母戊鼎,重达8 7 5公斤,是鼎中的巨无霸。鼎有足方能立。圆鼎两耳三足,方鼎两耳四足。谁也没见过两条腿的鼎——那样的鼎是立不起来的。鼎大多是圆鼎,三条腿,所以才有"鼎立"一词。《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对"鼎立"的释义是:"像鼎的三条腿那样立着。  相似文献   

3.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中国近代绘画大师,教育家丰子凯先生也曾说过:"圆满的人格就像一个鼎,真、善、美好比鼎的三足.缺了一个足,鼎必然立不成.人生在世,当求自身的圆满,即求真、至善、达美."二位先生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阐述人对真、善、美三位一体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4.
鼎镬     
正鼎、镬是古代两种烹煮炊器。鼎三足两耳,镬似盆无足。鼎镬不单烹煮食物,也曾用以烹人,至今"鼎镬刀锯"还用以指最残酷的刑罚。不过,鼎却非普通炊器,而是重要礼器,更是一国之重器。相传夏禹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将各方奇异之物刻于九鼎之上,"九鼎"遂成为中央权力的象征。公元前605年,野心勃勃的楚王挥师北上,来到东周都城洛阳附近。此举并非意在表明他对周王室的忠诚:此时周王已成傀  相似文献   

5.
“鼎”是古代烹煮用的器物,用青铜制成,其形状多为圆形三足两耳或方形四足。相传夏禹铸了九个鼎,象征九州,成为夏、商、周三代传国的宝物。仔细推敲一下与“鼎”有关的成语,就不难发现“鼎”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鼎,原是古代烹饪之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以煮肉盛肉,如鼎俎、鼎镬,多为青铜制成,园形、三足、两边有耳,中间腹部可盛物,后也盛酒。鼎以三足为其主要特征,但也有少数是四足方形的。后来统治阶级把它作为庙堂之礼器,这种礼器是奴隶社会贵族用来“别上下、明贵贱”,作为统治权力和等级的一种标志的。由于这种礼器只有君主才可  相似文献   

7.
邓春荣 《考试周刊》2014,(44):144-144
<正>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深入,尤其是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理念的变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犹如三足牢固地支撑信息技术教育之鼎,使我们更深入地发掘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性文化教育意义,使学生的各方面均衡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在教学实践中,我逐步产生如下认识。1.准确把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五条基本理念,即: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  相似文献   

8.
提起项羽,人们就会想起“力能扛鼎”一词;说到某部出色的文学作品,人们就誉其为“扛鼎之作”。“鼎”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各有具体的含义。本文就其多重意义试作解释。一、鼎是古代烹煮食物用的器物。鼎,《说文》释义为“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古代用作食器和祭器,盛行于商周时期,多用青铜铸成。鼎大多是圆形,三足两耳,也有方形四足的,如司母戊大方鼎。鼎多用来煮制肉食。用鼎煮肉时,鼎下烈火熊熊,鼎内沸水翻腾,令人望而生畏。所以,有“人声鼎沸”比况环境嘈杂,以“四海鼎沸”形容局势不安。王勃的《滕王阁序及古典名著《红楼梦》中都有…  相似文献   

9.
素质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基础,是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教育改革与实践。西北大学作为首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依托综合性大学的文化积淀与学科优势,将文化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统一起来,实现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科研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达致三足立鼎的效果,为塑造知行合一、灵肉统一的高水平高素质大学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屈赋借助三种不同性质的喻象构筑其隐喻世界:(1)同质喻象,喻象的能指和所指一致“,投射”是这类喻象建构隐喻的生成机制;(2)异质喻象,喻象的能指和所指正好相反,这类喻象借助较大的语段、通过“顿跌”完成隐喻的表达;(3)悖谬喻象,喻象与对喻象的描述构成悖谬关系,这类喻象是借助“嫁接”机制生成隐喻。  相似文献   

11.
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黄河流域下游和中游两个区域史前时代的陶鼎都有各自独立的演变过程,陶鼎从形成到消亡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即新石器时代中期前段、新石器时代中期后段和新石器时代晚期。陶鼎作为黄河流域史前时代一种重要的炊煮器,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黄河流域史前时代的风尚习俗、族属判别、礼器鼎的渊源等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鼎是我国古代物质文化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器具,其发明和出现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在7000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了陶制鼎,商周时期,大量青铜鼎的出现更是把鼎的发展推向了高峰。在鼎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其地位和功能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形成了我国独有的鼎文化。  相似文献   

13.
"泗水捞鼎"故事在早期文献中本身带有扑朔迷离的色彩,而汉代依据该故事创作的画像则更使该题材的图像意义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在学界研究汉代"泗水捞鼎"画像意义的基础上,重点对"楼阁人物"式"泗水捞鼎"画像意义进行考证,尤其注意到这类画像实含有为死者及其家人共同祈福的含义。反映了汉魏晋时代一些墓葬中具有祈福、喜庆等信念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14.
[Guo]攸比鼎是西周后期一件重要彝器。其铭文内容反映了西周后期有关法律、土地的一些情况,为研究西周后期法制、土地关系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礼乐文化发展到周代,达到了鼎盛。周续殷礼,祭祀在礼乐文化中有重要地位。祭祀活动不断发展,逐渐程式化、秩序化,成为一种象征。周代的礼乐文化具有象征性。这在周代的乐舞艺术和青铜艺术上体现得特别明显。  相似文献   

16.
青铜鬲作为礼器的一种,是中华五千年礼制文化的物化,体现着社会等级和政治文化。关于其命名问题,即何谓鬲的问题,学界虽有基本认知,但具体到每件器物的研究上仍有分歧。通过梳理文献资料对青铜鬲的记载和金文中青铜鬲的自名现象,从形制、花纹、功用等方面入手,结合具体的考古出土材料,阐述青铜鬲的命名问题渊源,力图澄清困扰学者的小细节,为以后青铜鬲的基础研究提供可参考之依据。  相似文献   

17.
汉画中的牛郎织女画像彰显的虽是神话故事瞬间的一个画面,但画面上的人物、动物、星象等具备了符号学的象征意义,而符号又源于现实,属于“隐喻思维”,它隐喻着汉代农民的宇宙观和人生观,彰显出汉代农民对社会地位及婚姻自由的追求。  相似文献   

18.
"四方上下谓之宇,往古来今谓之宙"。时间与空间的观念贯穿于人类认识世界的整个过程,是我国古代宇宙观的重要内容。古代时空图式以时空统一、宇宙万物有机统一、天人合一为基本理念,以象数的形式为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感性呈现。汉代时空图式作为上古时期时空图式的历史资料,是汉代人在科学、哲学与宗教巫术基础之上,以天文历法为构架,以阴阳五行为指导思想,而形成的以象数、卦气为主要形式的宇宙观图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它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汉代图书学、易图学、汉画学、谶纬学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汉代时空图式的产生、发展及其演变,充分体现了"河图洛书"、"式盘和博局图"、"太一九宫图"、"图谶"、汉代博局镜的标志"OTLV"等重要图式,有着共同的历史文化渊源和密切的关系,是进一步认识汉代历史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明代女教书中“三从四德”思想的具体内涵.认为封建时代专门针对妇女的思想和行为规范,在明代已经形成一个庞大、复杂、缜密的思想体系,“三从四德”思想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消极因素.  相似文献   

20.
从人类学视野看明代封贡体系:关于礼物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物的交换在明代封贡体系中所具有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对它的探讨为我们提供了观察这一体系的新视角。文章通过对明代封贡体系中明王朝与藩属国之间的礼物流动、交换的分析发现,这里的礼物同时兼具象征性(表达性)、工具性的意义;且这两种意义相对于封贡双方来说具有非对等性,这是由双方不同的策略与目标所决定的。从精神层面上讲.礼物交换过程体现着儒家文化精神和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