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美国少数民族教育史上,有两大革命推动了取消种族隔离的发展,一是"布朗诉托皮卡教育委员会"案(Brown v.Board of Education of Topeka),它提出了取消种族隔离制度,学校"自由选择计划"开始兴起;二是"格林诉新肯特县学校"(Green v.School Board of New Kent County.Virginia)一案,它导致了学校一体化运动的广泛流行.2泄纪90年代出现了重回邻近学校的趋势,但在种族日益多样化的时代,取消学校种族隔离的方向不会改变,而且它的范围更加深远.  相似文献   

2.
美国高等法院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布朗诉教育委员会(Brown v.Board of Education,1954)一案的裁决,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意义最重大的裁决。它对黑人和白人是否能够一起或必需分开接受教育的问题做出了终审裁决.推翻了1896年普莱西诉佛格森(Plessy v.Ferguson)一案的裁定。原裁定确定了“隔离但平等”(separate but equal)  相似文献   

3.
米勒的《劳特里奇美国非裔文学导读》以时间为叙述主线,在不到200页篇幅内,用极精炼的语言对美国非裔文学进行概括总结和分阶段评述。作者的目的不单是描绘黑人文学的整体面貌,同时也为了更好地帮助人们把文学作品置入历史语境。在对历经近300年的美国非裔文学进行梳理后,米勒发现几乎不可能准确地回答"什么是美国非裔文学"的问题。他强调美国非裔文学传统既不稳定也不完整,它的形态总是在成长和变化。在所谓的"后种族时代","种族"的内涵已经发生改变,有关美国非裔文学史的书写也需要随之做出调整。这正是米勒的这本著作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相似文献   

4.
詹姆斯·韦尔登·约翰逊是二十世纪重要的美国非裔作家和美国文化批评家,为美国非裔文学、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他在文学创作与批评中对美国非裔创作有意识的艺术进行深刻思考,并且论述美国非裔的文学创作及其种族文化背景之间的联系。约翰逊肯定美国非裔的种族文化背景的独特价值。他呼吁美国非裔艺术家们将非裔的种族文化背景与艺术创作紧密结合,创造兼具艺术性和宝贵文化价值的作品。事实上,约翰逊对美国非裔有意识的艺术、美国非裔的种族文化背景的思考与阐释构成其批评思想的一个重要部分,提供了一扇研究美国非裔文学与文化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5.
恰逢《我有一个梦想》发表50周年,半个世纪历程能否让梦想照进现实,后种族歧视时代是否即将开启,亟待美国首位非裔总统奥巴马连任之后解答。2013年6月24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对高校招生的种族倾斜即约翰逊总统1965年颁布的平权政策作出判决。以平权政策的司法之战与学理之辩以及对亚裔造成的误伤为主线,本文试图以教育视角审视金馈赠全人类的这份遗产。作者认为,面对三重两难困境---即种族歧视还是阶层差异、社会公平还是历史赎罪、种族多元还是文化多元,平权政策自我修正的一条有效路径是:逐渐淡化种族保护,全力强化种族融合以臻文化多元。而教育堪为利器。历史性为“黑”“白”对峙所困的美国务必推进一场“为教育而进军未来”运动,以多元并存共铸美国梦。  相似文献   

6.
美国少数民族追求教育平等的过程是以取消学校种族隔离、实现种族同校为主线的。在美国教育发展的进程中,种族隔离一直占居着主导地位,直至联邦最高法院对布朗诉托皮卡教育委员会案的隔离但平等违宪的裁决,才在法律上确  相似文献   

7.
奥古斯特·威尔逊被众多评论家誉为美国最享有盛名的非裔美国剧作家。在《钢琴课》一剧中,他通过运用丰富的戏剧符号生动地呈现出非裔美国人面临的双重矛盾。戏剧符号学中的人物行动素模式、戏剧物体和戏剧话语,是探讨剧作家在剧中为非裔美国人提供平衡矛盾和自我赋权方式的有效工具。两种人物行动素模式表明种族间矛盾和种族内部矛盾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的主要社会关系。钢琴、食物等具有隐喻的戏剧物体是剧中非裔美国文化的具体表征;"高谈阔论"的戏剧话语将戏剧舞台延伸到舞台之外,生动再现了非裔美国人的历史和文化。戏剧符号是威尔逊戏剧创作的重要载体,通过在作品中大量使用了戏剧符号,他不仅以隐喻的方式再现了20世纪非裔美国人的生活,而且指出历史和文化是非裔美国人自我赋权和重构身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论《土生子》在美国非裔文学和美国文化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非裔作家赖特的代表作《土生子》,标志着1940年代20世纪美国非裔文学的第二次高潮的到来,标志着“哈莱姆文艺复兴”之后的美国非裔文学向反抗白人压迫寻求平等身份的转向。赖特以其小说《土生子》猛烈抨击美国社会存在的种族压迫种族歧视,并通过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以北方大城市的种族压迫种族歧视破除了“北方正义”的“国家神话”,以托马斯对种族压迫种族歧视的反抗破除了的“殉道者汤姆”的“黑人神话”,使美国社会从政治思想文化各方面发生巨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上半叶,美国文学界出现了相当数量的、由美国非裔作家创作的种族冒充小说。这些小说以美国社会中真实存在的种族冒充现象为背景,围绕白肤色的黑白混血儿施行"种族冒充"展开叙事。它们虽以"种族冒充"为主题和情节,实际上却是对"种族冒充"的质疑和解构。这些作品通过独特的恶作剧叙事,揭示"种族冒充"的假命题本质。"冒充"的混血儿仿佛非洲神话中的恶作剧精灵,以身体的冒充完型自我的构图,在以空间移动挑战肤色政治的仪式中狂欢。在恶作剧叙事中,这些作品对白人性进行了表演和戏仿,颠覆肤色界限和种族差异的意识形态,解构种族偏见的合理性,在对种族和身份进行认识论层面的反思中呼吁种族融合。  相似文献   

10.
循着赫斯顿与沃克主要作品的脉络,梳理这两位美国非裔女性文学里程碑式的代表作家的创作主旨和文学诉求,可勾勒出美国非裔女性文学传统的轮廓:崇尚黑人性,弘扬黑人传统文化;正视种族和阶级歧视,塑造真实黑人新形象;解构性别主义,诉求黑人妇女解放以及寄情姐妹情谊,期盼大同社会。简言之,反性别主义、反种族主义、非洲中心主义和人道主义,就是美国非裔女性文学传统的精髓和标识。  相似文献   

11.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布朗诉教育委员会(1954)一案中宣告学校中的种族隔离制度违宪。该案重塑了教育平等权的概念,在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深远影响。然而这一举世闻名的案件事实上是发生在四个不同州的法律诉讼的集合。借助当年的史料,本文对发生在弗吉尼亚州的案件的缘起、发展、以及在实施中所遇到的重重困难和阻力进行微观分析。该分析显示,布朗案仅是美国教育种族合校的开始,远非胜利。  相似文献   

12.
普莱西案确立了美国公共教育种族隔离的合法性,它的产生植根于美国南方公共教育的发展过程之中。内战之前,美国南方公共教育的萌芽中就包含着种族隔离的因素;重建时期,尽管南方白人普遍反对公共教育,但由于激进共和党人的推动以及黑人的积极响应,南方的公共教育系统得以建立;随着共和党在南方势力的削弱、黑人的妥协以及白人的反对,南方最终确立了种族隔离的公共学校系统。1896年的普莱西案虽然规定教育中要做到"隔离但平等",但黑人的教育远远落后于白人,使得公共教育中的种族矛盾和冲突变得更为尖锐。  相似文献   

13.
美国非裔作家托尼·莫里森在表现非裔种族与性别问题、权力与欲望关系时将食物意象运用得淋漓尽致。她的代表作《最蓝的眼睛》中主人翁黑人女孩佩科拉疯癫过程充满丰富又颇有象征意义的食物意象。这些交织着欲望与权力的食物话语揭示了非裔女性在父权文化与主流意识形态压迫下"自我"严重扭曲异化的现状以及非裔女性长久压抑的欲望。  相似文献   

14.
2001年,美国联邦政府在所颁布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中公开提倡"科学为本的研究"(SBR),明确要求接受联邦政府资助的教育研究项目必须提供科学的研究证据以证明其有效性,并表态只资助那些实验研究和准实验研究.SBR的推行引发了美国诸多教育研究组织及人员对它的争议性讨论,并对美国的教育研究趋势和方法产生了系列微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美国亚裔作家的崛起   美国是一个多种族的多元文化社会,盎格鲁.萨克森后裔占美国人口的大多数,而美国的少数族则指的是印第安土族、非州裔美国人、亚裔美国人、西班牙裔美国人、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如今,进入美国的移民中有80%来自亚洲和拉丁美州,而亚裔移民在美国又是人口增长最快、最具民族文化差异的社会群体(Chu & Schuler 1992:93).   ……  相似文献   

16.
种族隔离在美国有着悠久的历史,1978年巴基案后许多学者主张以“种族中立选择”入学政策实现种族教育平衡,这一政策的建立导致美国许许多多的教育改革计划的产生,并掀起了新一轮的教育改革浪潮.  相似文献   

17.
美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政策的历史演变和未来走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是一个以欧洲裔人为主体的多民族、多种族的移民国家,非洲裔人(黑人)、亚洲裔人、印第安人、西班牙裔(拉美裔人)等构成了美国社会的少数民族。几百年来,美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政策历经变迁,使美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经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 一、种族隔离时期美国的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政策。 从种族关系的角度看,美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政策发展史可以划分为两个大的时期,1954年以前的历史阶段为种族隔离时期,1954年以后则为种族融合时期,前后两个时期美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政策有着很大的不同。 印第安人是北美大陆的土著居民,黑…  相似文献   

18.
脱贫是全球各国的共同主题.美国总统约翰逊在1964年提出"向贫穷宣战"(The War on Poverty).1965年,作为该战略的组成部分,美国政府开始实施"开端教育计划"(Head Start Project).该计划通过设立专门的教育和服务机构,为美国的少数民族(如北美印地安人)和低收入家庭的学龄前儿童提供免费教育、卫生保健、营养食品和父母教育.  相似文献   

19.
2000年,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署(QAA)发布了"教育研究"(本科荣誉学位)的学科基准,以帮助高等教育机构设计和发展教育研究类课程.2007年,依据定期审核的结果对此进行了修订.本文评介了英国"教育研究"的学科基准及其在三所大学中的应用状况.  相似文献   

20.
美国民族教育立法带给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推进我国少数民族立法的过程中,美国少数民族立法的完善体系及其实践经验,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一、美国民族教育立法的基本情况。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全美人口约2.7亿。美国的少数民族是指除欧裔白人以外的其他民族,主要包括非裔美国人、拉美裔美国人、亚裔美国人和印第安人等,少数民族人口约占全美总人口的1/4。美国是一个法制社会,教育法制非常健全。根据美国的现行立法体制,美国的教育法同其他法一样由议会和法院共同制定,包括成文法和判例法两大系统。按照美国宪法和有关法律,除对印第安人外,国会、地方议会和各级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