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弗莱在《批评的解剖》一书中提出了悲剧主人公的核心在于"孤独"这一独创的观点,但弗莱并未对此加以详细论述。实际上,悲剧主人公孤独的来源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悲剧主人公夹在现实世界和理想世界之间,找不到一个归属,另一方面则是悲剧主人公把主体行动视为个人事业的单独奋斗。  相似文献   

2.
《史记》的悲剧性历来为世人所称叹,但对其悲剧的界定,多体现在悲壮人物身上,以表现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为基本特点,以惨烈的结局深化悲剧主题。基于黑格尔对悲剧的诠释,力图从冲突对立的矛盾双方入手,于双方的对立依存关系里寻求悖论的依据;且以刘邦为悲剧原形,以世人对其"无耻"和"大度"的评价为着眼点,既揭示其成功来源于"无耻"和"大度",又指出其失败亦归结于"无耻"和"大度",进而探讨个体在无法调和的悖论中所彰显的悲剧内涵。  相似文献   

3.
卜巧玲 《考试周刊》2011,(76):45-46
《推销员之死》描写了主人公威利悲剧的一生,威利历来被认为是"美国梦"的牺牲者。本文从女性主义理论的角度诠释琳达的悲剧命运。琳达是该剧女主人公,她是一个"天使型"的家庭妇女,是丈夫的坚定支持者,是家庭的核心支柱,却不可避免地成为"美国梦"的直接牺牲品。  相似文献   

4.
林黛玉是曹雪芹《红楼梦》中的女主人公。她博古通今,才华横溢,但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她和宝玉之间的爱情最终成为一场悲剧。她的悲剧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5.
迟子建在小说《河柳图》中,以极其敏锐的眼光和独特的女性视角,展示了女主人公程锦蓝的人生轨迹。作为传统女性,"男尊女卑"思想和"男权主义"严重地影响着她;"依附人格"和"贞节观"在她的身上沿袭;传统文化中的"和谐"观念也是导致她丧失自我的重要因素。程锦蓝的情感、婚姻悲剧是男权意识的悲剧,是传统婚姻观念的悲剧。  相似文献   

6.
《飘》女主人公郝思嘉的婚恋无疑是一场悲剧,造成郝思嘉爱情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性格弱点、社会环境等。归根到底,仍然要回归到心理层面。性格、行为均为心理的外在显现,郝思嘉的悲剧乃是"本我"、"超我"失衡发展的结出的苦果。本文认为,家庭教育中的人格冲突、集体无意识、生存本能等因素催发了这场悲剧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在亚里士多德的悲剧净化理论看来,《珍妮姑娘》是一部"严肃、完整、有一定的长度"的作品,符合亚里士多德的悲剧标准。小说情节的突转和主人公的悲剧性格引发了读者的怜悯与恐惧之情,使小说产生了强烈的悲剧效果。《珍妮姑娘》充分体现了悲剧艺术认知社会人生、教化伦理道德、陶治审美情操的功用。  相似文献   

8.
一九四九年国共内战期间,一艘由上海驶向台湾基隆的大型轮船——太平轮发生沉船事件。这一重大事件不但改变了无数家庭的命运,也改变了整个中国的命运。白先勇的小说《谪仙记》就是以这一史实为小说的背景,讲述了主人公李彤在经历这场家庭悲剧后的人生转变。  相似文献   

9.
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和哈代的《还乡》都属于环境和性格小说的范畴,两部作品中女主人公都因不满现实环境而进行激烈反抗,都以悲剧命运告终,但两位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却有许多不同之处.从爱情婚姻冲突模式、悲剧类型以及悲剧成因三方面分析两位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希望让读者对两部作品及两位作家的创作思想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在物质文明高度繁荣的同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精神危机,传统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受到挑战,作为美国民族精神象征的"美国梦"也受到质疑。《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主人公盖茨比自小就是"美国梦"的追随者,却最终成为"美国梦"的牺牲品,他的悲剧结局完美地表现了"美国梦"的破灭这一主题。文章分析了盖茨比的财富观、爱情观和生活观,通过对比盖茨比的理想主义和现实的残酷来揭示"美国梦"的破灭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11.
在杰克·伦敦的小说中,主人公总是在和自己遇到的各种险恶境遇作斗争。境遇是杰克.伦敦小说中主人公活动的背景和展示主人公英雄气质的舞台,同时境遇使得主人公的理想幻灭,这也就决定了主人公的命运最终将以悲剧而告终。而"饥饿感"在杰克.伦敦的小说中既是造成极端境遇的原因,又是极端境遇的一个表现。  相似文献   

12.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的代表作《儿子与情人》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精神分析小说,男主人公保罗的爱情悲剧在该小说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章主要从两方面来分析导致保罗爱情悲剧的原因,即"俄底普斯"情结和两位情人的性格缺陷。  相似文献   

13.
最能代表莎士比亚戏剧创作水平的是他的悲剧,尤其是以《哈姆莱特》为标志的悲剧创作时期的悲剧作品。莎士比亚悲剧的主人公具有较为明显的共性特点:高贵的身份、偏执一端的性格、身不由己的行动、绝非完美的道德修养。悲剧主人公所以呈具上述特点,既有客观的社会因素的影响,又有作者主观因素的参与;既是传统文化因子的“遗传”,又有当代人文精神的垂照。这类悲剧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社会现实和人生状况的毕真模写。  相似文献   

14.
《冻苏秦衣锦还乡》虽然承袭了元杂剧"大团圆"的喜剧传统,但是从"家国同构"的内涵影射、史料引用的独特寓意、情节处理的内在逻辑三方面不难发现,喜剧的结尾只是元代文人迫于灰暗现实而生硬勾勒出来的一场圆满,而其故事本身已蕴含一定的悲剧成分,它包括悲剧比例的显然性、悲剧情节的必然性、悲剧淡化的策略性。因此《冻苏秦》虽然是喜剧结尾,但是却有着悲剧内核,因此它是"形式上的喜剧"和"内容上的悲剧"。  相似文献   

15.
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是迄今为止没有离开过世界舞台的古希腊悲剧,由于女主人公美狄亚"杀子惩夫"的复仇之举,"巫女"几乎成了她的代名词,然而这与作者的本意是相悖的。事实上剧作者正是借这一惨烈的复仇之举,撩开社会文明的面纱反映妇女遭遇压迫的生活现实,赞美女性生命的光彩,为女性作辩;以人的幸福为价值取向,为"爱情至上"张本,表现了作者纯净的道德关怀。  相似文献   

16.
屠格涅夫"多余人"形象对中国新文学中的"零余者"形象的产生具有启迪作用。文章从屠格涅夫对郁达夫的影响以及两人气质的相似性出发,来对主人公罗亭和郁达夫小说《沉沦》的主人公形象进行比较,探讨他们的悲剧命运的相似性和不同特征。最后进一步思考对"多余人"和"零余者"研究分析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杜甫的一生是辉煌的,他的一生也是悲剧的,"立功"仕途的悲剧是由于政治黑暗、吏治腐败、安史之乱与建功立业、重振家声、执着的性格之间尖锐的矛盾,这是理想与现实不了调和的矛盾。仕途的悲剧直接或间接导致了生活的悲剧和"立言"的悲剧。生活的悲剧是由于贫困和老病。立言的悲剧是由于诗人的风格与当时主流的盛唐气象相异而不被认可。这种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互相影响,综合形成了杜甫诗歌的悲剧色彩,并可以从中探讨杜甫人生悲剧的成因。  相似文献   

18.
初语六册第四单元是戏剧单元,其中歌剧《白毛女》有不少参考资料说它为悲剧,真是悲剧吗? 我们知道根据矛盾冲突的性质和表现手法,戏剧可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 所谓“悲剧”,是以描写正面主人公和现实环境之间的冲突,以主人公的失败、受难或死亡为结局的。其基调是庄重和严肃的。而“喜剧”又是以讽刺或嘲笑生活中的坏人坏事或缺点错误,以引人发笑为目的的。其基调多半是轻松或滑稽的。“正剧”又不同于以上两种,它介于“悲剧”和“喜剧”之间,亦称“悲喜剧”。这种戏剧是以普通人物为主人公,接近于日常生活,既有对正面人物的颂扬,也有对反面人物的批判,它也描写正面主人公和环境的斗争,  相似文献   

19.
<米德尔马契>和<贵妇画像>这两部世界名著都是以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为主线,揭示了十九世纪西方社会的女性所面临的爱情、婚姻乃至人生困境.两位女主人公多萝西娅和伊莎贝尔都是理想主义的少女,独特的个性以及对现实认识的严重不足使她们做出了错误的婚姻选择.在婚姻悲剧中,她们都遭遇了理想的幻灭.现实的重重束缚又使她们最终的人生命运归于平庸.  相似文献   

20.
在西方文化史上,"英雄主义"的标准和"悲剧"一起经历嬗变。在古希腊悲剧中,出身高贵的悲剧"英雄"们通过在黑暗中与命运的抗争激发起观众的"怜悯和恐惧",展示出人类的尊严;莎士比亚时期的悲剧英雄散发着"人文主义"的光芒;到了现代时期,由于时代对人性的挤压,更多的悲剧英雄以"反英雄"的形象出现,但他们藐视正统、不妥协于现实的精神同样体现了人类的尊严,可视为现代悲剧中的"英雄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