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千百年来,古诗词由于语言生动凝炼,意境清新深远,音韵优美和谐而脍炙人口,从古至今,哺育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成长。古典诗歌对于陶冶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情趣,鼓舞青少年奋发有为有重要意义。学习古代诗歌,是了解传承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选入中学教材的古诗词,都是历经锤炼的名篇佳作,它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古诗词教学的总体要求是:理解诗词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欣赏优美的句子,熟读背诵。在此基础上,教学中应确定的具体目标是(1)理解诗歌的内容和…  相似文献   

2.
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千百年来.古诗以其语言生动凝练、意境清新深远、音韵优美和谐而脍炙人口.哺育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成长。古典诗歌对于陶冶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情趣.鼓舞青少年奋发向上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宋飞 《现代语文》2005,(1):109-109
学习古代诗歌,是了解和传承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增加了一个古诗词单元.每册书集中一个单元来学习古代诗歌,增加了古代诗歌在教材中的比重,这充分体现了古诗词教学在中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生辉的瑰宝。千百年来古诗词以其语言生动精炼、意境清新深远、音韵优美和谐而脍炙人口,滋养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教读古诗词时,要教给学生赏析的方法,引领学生穿越时空隧道,与作品对话,感其情,明其意,悟其旨,  相似文献   

5.
张勤 《考试周刊》2012,(82):31-32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千百年来.古诗词由于语言生动凝练,意境清新深远,音韵优美和谐而脍炙人口。优美的诗歌作品,往往蕴涵着丰富深邃的意境和情感。精练优美的语言,生动多彩的形象,都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因此学好古典诗歌,上好古典诗歌欣赏课,对于培养初中生的审美兴趣和审美能力,对于陶冶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对于鼓舞青少年奋发有为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千百年来,古诗由于语言生动凝炼,意境清新深远,音韵优美和谐而脍炙人口,从古至令,哺育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成长。古典诗歌对于陶冶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情趣,鼓舞青少年奋发有为有重要意义。选入初中教材的古诗,都是历经锤炼的名篇佳作,需要学生们很好地掌握。笔者在古诗教学中作了一些探索,本文主要从几方面谈谈在初中古诗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7.
学习古代诗歌是传承发扬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北师大的初中语文课本,大量选入中国古代优秀的诗词,这充分体现了古诗词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那么,怎样依据教学大纲搞好古代  相似文献   

8.
秦晓凤 《现代语文》2013,(4):126-127
众所周知,古典诗歌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中熠熠生辉的瑰宝。千百年来,古诗词由于语言的生动凝炼,意境的清新深远,音韵的优美和谐而脍炙人口。古典诗词对于陶冶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情趣,鼓舞青少年奋发有为,尤其具有重要意义。能被选入中学教材的古诗词,都是历经锤炼的名篇佳作。如果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将自己所学到的和阅读积累的古诗词融入自己的写作和生活中去,既通过写作的桥梁来继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古典诗歌更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粹。吸取先人的智慧精华、弘扬传统的民族文化是青少年一代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在高中的语文教材里,不管是什么版本,古典诗歌都占有一席之地。如今,很多学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都会把古典诗歌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一来是因为它本身很精彩,二来是因为它在高考的诗歌鉴赏和默写等题型涉及的内容比较多。遗憾的是,一些老师单纯为了考试成绩,硬生生地把本来很精彩的古诗给讲“死”了,这主要体现在:内容简单化、形式单一化、思考模式化、回答机械化等;本应进行的德育渗透在课堂中毫无体现。在《新课标》已经全面试行的今天,这样的课堂只会离生活越来越远,学生也会慢慢对古诗感到乏味甚至厌倦,学习效果自然大打折扣,更别说感受诗歌的魅力了。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有一个构思,我们的古诗单元不妨这样上,或许效果会更好一些。  相似文献   

10.
王朵红 《新疆教育》2012,(5):123-124
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千百年来,古诗由于语言生动凝炼,意境清新深远,音韵优美和谐而脍炙人口,从古至今,哺育了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成长。作为语文老师,该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词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去学好古诗词?笔者想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的摸索研究来谈谈个人的做法。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诗词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词的教学明确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要求。然而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一些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有时经过教师过于直白的分析讲解,反而失去了它原有的光彩和神韵。学生缺乏对诗歌的感性认识,只得用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甚至有学生对古典诗词采取拒绝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陈飞 《考试周刊》2011,(83):48-49
诗歌历史悠久,成就辉煌,其中古典诗歌对中国传统文化乃至世界文化有重要的影响。但古诗距离现在学生时代久远,学生对古诗写作背景及古代社会知之甚少,换句话说,古文根基不扎实,难学厌学是可理解的。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积极性,教师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下面我就古典诗歌的教学提出三个方法。  相似文献   

13.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引导小学生深入挖掘古诗词中的宝贵财富,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共选了五十多首古诗词,大都是语言通俗、朗朗上口的佳作,为小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古代诗歌文化,打好语言基础提供了有利的范本。那么,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利用教材,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呢?笔者认为古诗词教学也应以“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与实践相联系,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等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教学中彰显语文教学的本色。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20,(88):39-40
在初中阶段的语文课程体系当中,古诗词教学是其中的一项基础模块,也是教师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有效的古诗词鉴赏环节,不仅能够使学生得到审美熏陶,也能使学生与诗人形成更加深刻的情感共鸣。意象是古诗词表现美感的集中体现,由诗人所创设,体现了外界的景物与诗人内心感受的统一,是思想情感借助外景的一种表达形式。分析意象能使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内涵形成深入理解。文章以初中古典诗歌意象为切入点,对古典诗歌审美意象的一般规律以及初中古典诗歌鉴赏之意象教学策略作一个探讨。  相似文献   

15.
杨海岭 《学语文》2012,(1):45-46
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巅峰之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五千年博大精深文化的积淀。学习古诗词,可以穿越时空和古代圣贤对话,陶冶性情,提高文化素养。课程标准对古诗词的学习有明确的要求:“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初步鉴赏古诗词。体味作品的艺术魅力,是中学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当下.很多学生对古诗歌却敬而畏之,鉴赏起来往往无从下手,思绪混乱,赏析的语言不伦不类。在感叹学生文化素养、审美品位下滑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反思我们诗歌鉴赏的复习指导方法:中考是从哪些角度来考查诗歌赏析?我们究竟应该指导学生掌握哪些有关诗歌的知识点?如何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图画美、情感美和哲理美?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古典诗歌不仅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蕴含着特有的审美情趣,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只有掌握鉴赏古诗词的方法,才能解读其蕴含的文化密码,理解鉴赏古典诗歌。因此,掌握一些鉴赏策略,对我们深层理解诗歌颇为重要。本文将诗歌内容与相关知识对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对古典诗歌进行文本阅读鉴赏,达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许平 《成才之路》2010,(27):66-67
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因语言生动凝练、意境清新悠远、音韵优美和谐而脍炙人口。古典诗歌对于陶冶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情趣,鼓舞青少年奋发有为有着重要作用。选入初中教材的古诗,都是历经锤炼的名篇佳作。那么如何通过教学让古诗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呢?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对初中古诗教学的体会。  相似文献   

18.
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的艺术瑰宝。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可见,诗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但是,许多教师教学古诗词无美感可言,从而使我们的古诗词鉴赏教学长期处在一种低效甚至无效的状态中。本文对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存在问题进行详细分析,为高中语文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导读】古典诗歌是极富张力的文化形态,文化自觉是古典诗歌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语文教学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去解开古典诗歌的文化密码,去触摸诗人的敏感心灵。开发古典诗歌课程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为引领,努力让古典诗歌教材成就师生的理想发展与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王庆 《中文自修》2010,(2):12-13
我国是诗歌王国,从《诗经》、楚辞,到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中国古代诗歌无疑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在大力推进二期课改的今天,无论从弘扬民族文化出发,还是为了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古诗词欣赏都应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处于相当重要的位置。但在实际教、学、考之中,古诗词却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