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葆桦 《现代教学》2008,(11):24-24
一切有利于儿童精神世界成长的活动,一切与儿童的身心发展需要一致的活动都有可能给儿童带来幸福。真正的幸福感受能引发儿童不断地创造、探究和成长。闸北区第一中心小学的教师在研究教材、设计教学方法的时候,有意识地带着让学生幸福学习的本真去进行教材分析,教学思考。只要是课文中涉及到的,能让学生感受幸福、获得幸福、体会幸福的地方,他们就要用生动的语言介绍给学生,用独特的方法引导学生,第一时间让学生获得幸福体验。  相似文献   

2.
课室,是儿童学校生活的主要场所,更是儿童成长的第二个“家”。为此,班主任应一切从儿童出发,关注儿童的感受和内在体验,着力打造赋予现代理念的魅力课室,使课室成为师生共同创造奇迹、演绎生命故事的主场,让儿童在这样的场域下获得生命成长的文化滋养,健康、幸福、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3.
在实施课程课改的十多年里.我与学生一起成长,与新课程共同进步,感受颇深。每一课课后的教学随笔记录着我与学生成长的点滴.激励着我充满希望地前行.课程改革真正给我和孩子们带来了一片自由宽广的晴空。解放孩子的肢体,让他们在活动中充分表现自己。新课改带来了适合于儿童学习的数学.这种数学是现实的、生活化的、活动的、可操作的.能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索的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获得自信、成功,使学生具有成就感,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动起来。活动最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人的生命力和丰富  相似文献   

4.
崔文红 《辅导员》2013,(2):68-68
<正>在实施课程课改的十多年里.我与学生一起成长,与新课程共同进步,感受颇深。每一课课后的教学随笔记录着我与学生成长的点滴.激励着我充满希望地前行.课程改革真正给我和孩子们带来了一片自由宽广的晴空。解放孩子的肢体,让他们在活动中充分表现自己。新课改带来了适合于儿童学习的数学.这种数学是现实的、生活化的、活动的、可操作的.能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索的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获得自信、成功,使学生具有成就感,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动起来。活动最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人的生命力和丰富  相似文献   

5.
一、教材说明及教学目标家是儿童成长的摇篮,家乡是儿童学习、生活的地方。课程标准中关于“我与家乡”内容非常丰富,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本单元只要求学生能了解自己生活过的地方,关心自己周围的发展变化,让学生在爱中体验快乐,在快乐中幸福地成长。《我的家,在这里》是本  相似文献   

6.
马华山 《教师》2013,(36):51-51
教育的根本价值是“教真育爱”,教育的终极目的是让人幸福。追求儿童幸福,让儿童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这是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真正的好教育,从来都是从人出发,为人的发展服务,还教育应有的自由,让教师快乐,让学生幸福。学生幸福成长的平台不仅在课外也在课内,不仅在校外也在校内,幸福的课堂给学生以活动的空间、思维的空间、表现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德育往往成为管理学生的代称,而我们认为德育的终极目的是成就学生的幸福生活,培育学生正确的幸福观,以及对生活的幸福的感受,使学生既感受幸福又有幸福的行动,从而能幸福地生活。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种感觉,幸福是一种享受。人的成长过程,应该是追求幸福、享受幸福的过程。学校的教育应该是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8.
樊行斌 《教师》2013,(10):103-103
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以生命为本,以学习为本;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育模式,让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让教师体验到教与学共同成长的真正和谐,也能真实地感受到生为"导者"的幸福。  相似文献   

9.
《江苏教育》2015,(2):4-5
<正>幸福教育是一种理念、信仰,更是一种实践和追求,在追寻中感受和获得幸福,在幸福的状态中快乐地生活和成长。、幸福教育是一扇门,推开它,满是阳光和鲜花,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努力践行幸福教育,让参与教育过程的学生和教师都感受幸福,并获得创造幸福的能力。幸福的学生:不仅给予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还要成全每一个孩子一生的幸福。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幸福观,培养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既关注学生当下的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又关注学生终生的幸福,为  相似文献   

10.
何谓学生的幸福?学生的幸福就是学生发展的愿望得到了满足;发展的特长有了展示的舞台;自主学习有了能力的保证。我们的教育追求的就应该是让学生幸福地学习、幸福地成长、幸福地发展。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山东省泰安一中认真落实"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课程理念,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切  相似文献   

11.
正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认为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所有的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浙江省嘉善县俞汇小学是一所偏远的薄弱农村小学,近几年来确立了"为学生一生的幸福而奠基"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幸福情感为目的,致力于能感受幸福、创造幸福的教育实践,让这所百年老校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一、创设育人环境——让教师幸福教育要让学生幸福、快乐和健康成长,教师首先要感受幸福。为此,我校不断尝试从关注教师成长、增  相似文献   

12.
孩子的成长,环境尤其重要。对于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来说,鉴于家庭环境的特殊性,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尤为重要。因为班集体对学生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所以我们要把班级建设成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园地,必须营造好班集体的教育氛围。在班级活动中,班主任要多开展让留守儿童参与的集体活动,要多开展让留守儿童感受集体温暖的班级活动,要给留守儿童多创造展现自我的空间,让留守儿童感受集体的温暖,感受班级对他们的关爱,使留守儿童走出孤僻,融入班集体里。  相似文献   

13.
"幸福是教育的最高目标",因此作为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提升感受幸福的能力.笔者尝试以农场劳作与田园诗鉴赏、创作相结合的农场诗教为抓手,让学生实现诗意栖居,以此提升学生的幸福感.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引领学生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感受幸福;从亲历的农场活动中体验幸福;从深刻的感悟中品味幸福;从丰硕的收获中享受幸福.近几年的农场诗教实践活动表明,持续开展这项活动,将有助于提升学生校园生活幸福感.让学生陶养诗心,感染幸福、收获幸福、享受幸福,最终能实现诗意栖居,幸福成长.  相似文献   

14.
在实施课程课改的十多年里,我与学生一起成长,与新课程共同进步,感受颇深.每一课课后的教学随笔记录着我与学生成长的点滴,激励着我充满希望地前行,课程改革真正给我和孩子们带来了一片自由宽广的晴空. 解放孩子的肢体,让他们在活动中充分表现自己. 新课改带来了适合于儿童学习的数学,这种数学是现实的、生活化的、活动的、可操作的,能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索的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获得自信、成功,使学生具有成就感, 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起来、动起来.  相似文献   

15.
幸福永远是人类不断的追求.我们的语文课堂同样也在追求着幸福."幸福课堂"应是让师生在课堂上共同感受到幸福,应该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以及教师为主导的作用,通过课堂推动师生幸福地成长."幸福课堂"应该让学生感受畅想的幸福、自主的幸福、成长的幸福. 一、幸福课堂应该让学生感受畅想的幸福 语文课程,应该"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言,发展思维".只有让学生发挥想象,乐于表达,才能感受畅想的幸福."畅想"不是毫无根据的想象,作为教师应该适当引导,让学生联系生活想象,丰富词句内涵.  相似文献   

16.
做一个幸福睿智的班主任,在平凡中感受快乐。把教育当成一项事业,用心来经营;把班级当成自己的家,让孩子们感受亲人般的温暖;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让每一个人都能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7.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品德课堂作为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渠道,要尊重学生道德成长的规律,营造一个充满乐趣和绽放生命之花的场所,让每一个学生彰显生命的活力,体验教育的幸福。因此,品德教师要讲求教学策略,提升学生在品德课堂上的“幸福指数”。一、创设品德课堂“幸福活动”主题情境,让儿童在课堂体验中获得幸福,焕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活动是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8.
班级是学生学习、活动、成长的一个基本场所,是学生们在学校的"家"。因此,班级环境是学生成长、发展,并且不断地走向社会化的一个摇篮;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空间。一个温馨舒适、充满着生活乐趣与知识情趣共存的班级环境布置,不但能给培智学生提供舒适的学习环境,还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丰富他们的知识能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让培智学生真正的从生活中去感受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19.
刘东 《教育文汇》2009,(11):21-22
教师的幸福来自于学生能快乐地成长。校园里那群活泼欢快的孩子就是教师的幸福源。时下,很多教师常言感受不到当教师的幸福,原因是繁重的教学已经使自己没有时间寻找幸福,感受幸福。其实,作为教师,幸福有时来得很简单,一个关怀的眼神,一个抚慰的动作,一句贴心的话语,就可以让你立刻处于幸福之中。我,就是因为一句话,使自己常常感受到当教师的幸福。  相似文献   

20.
学生幸福是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关爱留守儿童,教育好下一代,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配合和支持,让留守儿童在校幸福成长,成为我们一线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义务。让他们在同一片蓝天下幸福生活,茁壮成长,成为社会有用之才,我们教育者必须义不容辞地完成这一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