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教材分析《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遗传与进化》模块的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作为该模块的开篇,讲述了孟德尔的杂交实验的过程中发现遗传因子的存在并揭示了该因子在生物性状遗传中的传递规律,为学生后续学习遗传的分子基础、生物变异与生物进化做铺垫,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课通过对孟德尔的杂交实验进行观察和分析,获得杂交实验的结果,并启发学生严谨推理和大胆想像,提出对分离现象  相似文献   

2.
孟德尔在做植物杂交实验时,发现了生物遗传的基本定律。他更是通过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和大量的统计分析,为现代遗传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验材料的精心选择,实验方法的精心设计,数理统计分析法的运用及测交实验法的首创,这些都是孟德尔杂交实验取得成功的必不可少的条件。科学研究不仅仅需要无限的热情、浓厚的兴趣、坚忍不拔的毅力,还需掌握多种研究方法,多学科交叉学习,开拓科研新思路,正是因为这些优良的科学素养,才使孟德尔杂交实验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物教学》2019,(12):60-61
通过改编歌曲视频导入、创新教具简化性状分离实验几个环节,突破以孟德尔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教育、对分离现象的解释等教学重难点,并呈现了本次设计的模拟教学视频,以期为教师教学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4.
许多师生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非常熟悉,但对他的个人生平知之甚少。关于遗传学之父孟德尔的讹传有8个:(1)孟德尔没有学历,一直是修道士;(2)孟德尔的研究工作是从零开始的;(3)孟德尔的家人不支持他的学业;(4)孟德尔所在的修道院束缚了孟德尔;(5)孟德尔只研究了植物杂交实验;(6)孟德尔的遗言是“等着瞧吧,我的时代总有一天会到来”;(7)孟德尔与达尔文不和;(8)孟德尔先选择了山柳菊作为实验材料。生物学教师应当扩展课外阅读,深入了解孟德尔的生平事迹,避免学生产生误解。  相似文献   

5.
张乐好  徐波 《科学教育》2007,13(4):66-67
人类对遗传现象的科学解释,最早是孟德尔从豌豆杂交实验中总结出来的。他对遗传因子的发现和对遗传规律的总结,解释了许许多多的生物遗传现象,使人们在某些方面的模糊认识豁然明朗,然而也有些现象不完全符合孟德尔等人的解释。1致死现象指那些使生物体不能存活的等位基因。致死  相似文献   

6.
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任何其他教学方法所无法代替的.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做好演示实验尤其重要.一个设计合理的演示实验,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化学概念,又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因此,改进、完善教材中的实验,使实验操作简便、现象明显,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相似文献   

7.
对"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分析往往多从研究方法着手。本文从认识论的角度去理解"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对教学中可能被忽视的几个基本认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正《遗传因子的发现》以孟德尔杂交试验为依托,阐述了两大遗传的基本规律。对于高中生而言,生物的两大规律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度,这主要是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知识基础,且概念较多,学习起来有较大难度。为此,我采用了几种方法相结合,以期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一、构建概念网络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是高中生物的一个重点难点内容,因为通过此节内容要学习生物学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遗传规律:自由组合定律.课本着重讲述的孟德尔的研究过程和方法,对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结果采用的是文字结合棋盘法来说明.但在实际教学中,如果学生不能及早地学会用数学方法来解决自由组合  相似文献   

10.
1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 基因分离定律是理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在本模块中显得十分得重要.本节的第一课时内容是以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过程为主线的,涉及的概念较多,学生学习较困难.如何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能力的培养,成为了教师设计本节课时需要突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生物课本中著名的实验,是历史上生物学定律和理论建立的依据,是科学家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范例.在教学中,讲清这些实验的来龙去脉,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和对学生科学素养及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我们在教学中,除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好有关实验外,还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挖掘和发挥它的教育功能.一、引导学生注重科学家在实验选材、实验设计上的精巧思路和方法在高中生物第五章遗传和变异中,关于这方面的实验内容尤为突出.如讲授孟德尔的遗传规律时,要从科学史的角度介绍孟德尔的实验工作,引导学生注意到:(1)孟德尔在实验中已认识到“任何实验的价值和效用是由做实验的材料是否适于达到目的来决定的”,他为什么要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豌豆的特性对实  相似文献   

12.
从孟德尔提出遗传因子的概念到约翰逊首次提出“基因”一词 ,到今天科学家绘出人类基因组图谱 ,人们对基因的研究已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纵观基因的研究进展 ,我们在欣喜和关注的同时 ,不得不对我们今后的生物教学进行审视和思考 ,以使其能更好适应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需求。1 基因研究的历史及进展概况对基因的研究 ,首先必须提到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 ,他以豌豆作遗传杂交实验材料 ,经过了长达 8年的艰苦研究 ,终于发现了遗传的两个基本规律———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 ,并提出了遗传因子的概念。 1 90 9年 ,丹麦植物学家和遗传学家…  相似文献   

13.
孟德尔定律是高中生物学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其研究结果对遗传和基因学的发展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针对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研究及进展,通过对该实验内容的分析和总结来为学习"孟德尔定律"的后者提供有效的文献帮助。  相似文献   

14.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教学中经常会碰到难点,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设计微型实验,从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突破难点,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的内容.本文设计了物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的实验,对于学生掌握这一教学难点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物教学》2017,(20):58-60
通过学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能促进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自由组合定律,使学生明确实验的条件、基础、适用范围、发生时期以及实质。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通过探究的方式来学习,从而提高能力,满足素质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创始人,被誉为遗传学之父。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是生物学历史上一项经典性工作。他以豌豆作为研究对象.通过8年辛勤的杂交实验,最终发现了生物遗传的两大基本规律: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相似文献   

17.
反证法是一种最要的证题方法,也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并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是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的.学生为什么对反证法感到难以理解和掌握呢?主要有三个原因,或者说存在二个思维障碍.  相似文献   

18.
徐波  王金菊 《生物学教学》2007,32(12):40-41
人类对遗传现象的科学解释,最早是孟德尔从豌豆杂交实验中总结出来的。他对遗传因子的发现和对遗传规律的总结,解释了许许多多的生物遗传现象,使人们在某些方面的模糊认识豁然明朗,然而也有些现象不完全符合孟德尔等人的解释。1基因抑制现象有的基因本身不能独立地表现表型效应,但可以抑制其它非等位基因的表达作用,导致孟德尔比率被修饰。例:控制蚕黄色茧基因(Y)对白色茧基因(y)是显性,抑制黄色出现的基因(I)对黄色出现的基因(i)是显性。现用杂合白色茧的蚕相互交配,后代中白色茧对黄色茧的分离比是()A.3∶1 B.13∶3 C.1∶1 D.15∶1答案…  相似文献   

19.
<正>1"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章导言学生在学习完孟德尔的两大遗传定律以后会想知道:"遗传因子"即"基因"到底有没有物质基础?它到底是不是像孟德尔所描述的颗粒状?如果是,它又存在于细胞的什么位置?"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章导言的问题正好契合学生的思维,把学生引向了更深的思考中。教师接下来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带领学生进行减数分裂相关实验的分析、观察与推理,让学生认识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需要经过染色体减半的减数分裂过程,精子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基因     
现在 ,基因已经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名词 ,但是 ,你是否能准确地说出什么是基因呢 ?本文从基因研究的发展历史谈谈对基因的理解。1 基因概念的发展190 9年 ,W .L .约翰逊首次提出了基因 (gene)这一名词 ,用来表示G .J .孟德尔在豌豆杂交试验中所证实的遗传因子。 1910年 ,美国遗传学家T .H .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并确立了遗传的连锁和互换规律 ,进而在 192 6年发表了其代表作《基因论》。这时 ,人们认为“基因是染色体上的遗传功能单位”。 192 8年F .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以及 194 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