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诗俭 《文教资料》2014,(17):105-106
道德在个体与社会发展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现实中道德教育取得的效果似乎有限。究其原因,是德育的理念与方法论上存有偏颇,过于重道德的理性教育而轻道德的情感教育。对小学生而言,如果没有获得道德的情感体验,就不会把外在的道德要求转化为自己的道德需要,所以在小学德育中实施情感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以情感为中心增强德育实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育的低效问题日益受到大家的关注 ,无视、漠视学生情感是其主要原因之一。人的情感素质及其发展往往在更深层次上决定着人们对道德的接受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德育改革应该着眼于情感的作用 ,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一、了解学生的品德及情感基础只有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品德和情感现状 ,教育才有针对性 ,德育目标才可能实现。了解学生的基础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 了解并理解学生的品德基础。学生成长的每一步都承前启后 ,他们已有的品德基础就是当前德育的立足点。了解学生的品德基础主要是了解他们以往的品行、主要经…  相似文献   

3.
学生自己的言行不一致,对己和对人的要求不一致,校内和校外表现不一致等现象与德育游离于学生生活之外不无关系。教师要领悟课程的基本理念,了解教材的特点,把学生的现实生活作为教育的主要源泉,设计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活动,创设情境、开展活动,增强学生的道德体验,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创造生活,才能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4.
学生自己的言行不一致,对己和对人的要求不一致,校内和校外表现不一致等现象与德育游离于学生生活之外不无关系.教师要领悟课程的基本理念,了解教材的特点,把学生的现实生活作为教育的主要源泉,设计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活动,创设情境、开展活动,增强学生的道德体验,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创造生活,才能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相似文献   

5.
陈慧诚 《陕西教育》2004,(12):12-12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等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而体验教育是通过亲身经历,学习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并转化为行为习惯的过程。体验教育注重情感与道德体验的内化过程,会改变传统教育中的德育模式,促使德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论述了"体验"的内涵,提出了体验德育的概念,描述了体验德育的基本特征如亲悟性、平等性、差异与独特性,以及体验德育的"以人为本"的人文特征等,从本质上探索体验德育的内涵,以及它所包含的人文思想。  相似文献   

7.
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为了提高实效,更好地发挥它的德育功能,必须从学科的特点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恰当运用地图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相似文献   

8.
德育是做人的教育.这不仅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同时也是一个情感工程.实践证明,情感在德育过程中往往起着关键和核心的作用,它不仅是行为的动力,而且也是接受德育理论的土壤.如果我们在德育中只讲道理,不培养孩子的情感,道德信念就不能在他们心里开花结果.因此,必须注重情感教育,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情感体验,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体验心灵的自由和生活的幸福,体验德育理论的真正价值,并实现由德育认知向信念形成和行为实践的转化,从而达到德育工作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德育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升。但是对于德育叙事这一德育教学中极其关键的教学方式,其应用水平却有待提升。德育叙事在实际开展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叙事方式,想要发挥德育叙事在德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首先要充分了解德育叙事的特点和原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德育教学目标选择有效的叙事方式。基于此,本文首先对德育叙事这种教学方式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和论述,并在此基础上从道德认知、道德情感以及道德行动三个方面对德育叙事应用的有效策略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0.
“生命是美丽的,基于生命的德育是美丽的;成长是美丽的,关心成长的德育是美丽的;道德价值观是美丽的,能够欣赏德育是美丽的。”当看到朱小蔓老师的这番话时,我不禁感慨万千。是啊,每一个生命都是一朵鲜艳的花,每一个生命都会美美地开放在阳光之下。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未来的德育课堂一定是开放的课堂、动态的课堂、体验的课堂。因此,在品德教学中,教师就要注重儿童情感与道德品质的内化和形成过程,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引导孩子用眼睛去发现生活、用童心去体验生活,用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情感去对待生活、追求生活,让孩子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这样的教育才是关爱学生生命发展的教育,才是弘扬学生灵性的教育,才是符合未来教育发展要求的教育,才能真正促进儿童超越自我的品德生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体验"是人类生存的一种基本方式,是一种生命的经历,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体验"与德育有着密切联系,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体验在学校德育中的作用已越来越受到教育者们的关注.本文试图在界定体验、道德体验的基础上,论述道德体验的重要价值,并结合我国目前学校德育的实践,从德育课程、德育活动等方面提出了道德体验在学校德育改革中的实施策略,以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3.
小学德育是学生德育的起点。通过对小学德育中情感体验的分析,结合小学德育中情感体验应用的意义,对小学德育中情感体验策略的实践方法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4.
有情的德育是以情本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亲情教育为基础,以儿童健康的情感发展轨迹为主线,以培养积极心态、完美人格和高尚情操为教育目标,以分阶段、有重点进行情感系列化教育为主要特征的新德育模式。而德育的有情,它要求在德育中重视师生在心灵上的沟通和情感上的交融,让学生真正感受成长的快乐,体验互爱的幸福。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建立真挚的情感,发挥师生情感交流中的暗示效应,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情感资质和反思能力,让德育在有情中哺育真情、真诚和真爱之情感。  相似文献   

15.
有情的德育是以情本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亲情教育为基础,以儿童健康的情感发展轨迹为主线,以培养积极心态、完美人格和高尚情操为教育目标,以分阶段、有重点进行情感系列化教育为主要特征的新德育模式.而德育的有情,它要求在德育中重视师生在心灵上的沟通和情感上的交融,让学生真正感受成长的快乐,体验互爱的幸福.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建立真挚的情感,发挥师生情感交流中的暗示效应,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情感资质和反思能力,让德育在有情中哺育真情、真诚和真爱之情感.  相似文献   

16.
在日常教学观察和教学指导中,笔者发现:无论是低年段的《品德与生活》和高年段的《品德与社会》德育课程的教授,还是其他学科教学中的德育环节,都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说教严重,无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不顾学生的切身感受和体验,多以简单的标语口号式的说教,蜻蜓点水式的宣讲,囫囵吞枣式的强迫灌输为主等问题。着眼点过高,最终导致学生只"入耳"不"入脑",造成了学生知行脱节,道德认识不能内化为行为,  相似文献   

17.
林泳强 《班主任》2001,(12):3-4
道德情感是道德的生命力,培养积极的道德情感是提高学生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从德育过程看,不管道德标准和道德要求如何崇高,如果没有道德主体的情感体验,道德标准和要求就不能真正成为道德行为的动力.而道德情感的培养又是德育过程最复杂的一环,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应着力于学生积极的道德情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梁毅  梁振南 《教育艺术》2003,(11):15-17
一、美育渗透德育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德育与美育有着不同的角色和任务:德育,担负着端正学生的政治方向、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的任务;美育,则扮  相似文献   

19.
一、目前德育的局限性  长期以来 ,德育效能低下一直是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人们在反思德育效能低下的成因时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我们认为 ,分析探讨目前德育效能低下的原因 ,必须重新审视德育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德育实践表明 ,道德规范的灌输同受教育者德性的成熟和发展并不是一回事。道德认识固然是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要素 ,然而在道德实践中 ,任何人的道德意识活动都离不开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价值评价等因素的作用。本来 ,道德认识、道德情感的区分 ,仅仅在品德心理结构因素分析中才是可能的 ,否…  相似文献   

20.
崔强 《天中学刊》2011,26(5):109-111
针对高校德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情感体验在高校德育教学中运用的主体性、主观性、主动性三大意义,并就其如何实现进行了探讨。所讨论问题对情感体验教学模式在高校德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