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观察间歇性低氧训练对跆拳道运动员血氨、血乳酸及血气水平的影响.方法:20名16~18岁3~6段男性跆拳道运动员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10人.试验组接受间歇性低氧训练;对照组除间歇性低氧暴露干预外,其余训练内容与实验组相同.4周训练后两组受试者进行大强度3min踢腿运动,观察血氨、血乳酸及血气指标的变化.结果:3min踢腿运动后实验组血氨、血乳酸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血PaC02及HCO3-值较对照组显著下降.结论:4周间歇性低氧训练可以改善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的磷酸原及糖酵解供能能力.  相似文献   

2.
利用血乳酸指标对速度滑冰项目冰路结合期自行车训练进行训练负荷监控,为教练员的训练计划制定和执行提供科学依据,提高科学化训练的水平.在冰路结合期为速度滑冰运动员设计三种不同坡路与训练强度,测试三种坡路情况下运动员训练后的血乳酸数值,通过自行车爬坡训练中血乳酸变化情况与速度滑冰项目1 500 m比赛血乳酸指标进行对比,测算出与速度滑冰项目特点相符合的骑行强度.以运动员血乳酸变化与比较情况为依据,在冰路结合期训练中制定骑行强度,达到保持运动员机体对血乳酸水平的适应,同时保持血清乳酸脱氢酶活性并提高运动员机体的缓冲能力和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3.
血乳酸监控速度滑冰长距离项目运动员训练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王福利 《冰雪运动》2007,29(4):16-18
目的:利用血乳酸进行速度滑冰长距离项目运动员个体化训练特征的研究,为运动员比赛成绩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血乳酸测试法、专家咨询和查阅相关资料等研究法;结果:通过分析滑行速度、血乳酸值与脉搏之间的关系,控制训练过程,使运动员比赛成绩得到有效提高;结论:把握滑行速度、血乳酸值与脉搏之间的关系,能使有氧、有氧——无氧和无氧训练有机结合,并形成符合项目规律和运动员特点的最佳配比,能够有效促进运动员耐力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运动训练中,选择适宜的运动强度提高训练效果和运动成绩,是当前训练负荷发展的总趋势。为分析乳酸与短跑能力的关系和乳酸与短跑运动代谢特点及乳酸在选材中的应用,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短跑运动中的乳酸变化,结果发现短跑运动后的血乳酸浓度与运动强度、运动量、训练水平、糖原含量以及缺氧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高水平运动员的最大血乳酸值高。利用血乳酸指标能够反应不同运动方式及不同运动强度下能量供应情况和机体耐受情况,反映运动训练的水平,可广泛应用于短跑运动训练的监控和选材中。可考虑将45-60米段落跑的成绩和血乳酸值共同评价运动员的速度水平,成绩好且血乳酸值低的运动员应作为重点对象加以考察;将80米的成绩与其血乳酸值结合起来,共同评价运动员的速度耐力水平。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自行车运动员爬坡训练和训练台训练中血乳酸及心率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分析研究,找出提高乳酸耐受力训练水平和提高有氧能力训练水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范宏文 《冰雪运动》2011,33(2):8-10
血乳酸是评价训练负荷强度和专项训练要求最行之有效的指标,训练时测定乳酸值的变化,可以掌握运动强度和训练过程中代谢能力的变化。通过对黑龙江省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在冰期训练中血乳酸的监控,发现黑龙江省短道速滑运动员在冰期某些有氧耐力训练后的血乳酸偏低,未达到训练效果;在无氧耐力的训练手段中,某些手段处于混氧训练阶段,未能有效提高运动员的无氧能力。整体看短道速滑冰期训练的乳酸值趋势偏低,在今后训练中应进行严格的血乳酸监控,随时调整训练负荷,以使训练达到有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影响大强度负荷后血乳酸清除速率的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大强度负荷后放松活动强度、运动员运动水平和机能水平与血乳酸清除速率之间的关系,选择22名游泳运动员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放松活动强度影响血乳酸清除速率,血乳酸下降曲线存在“拐点”现象,其位置与运动员个体训练水平,机体血乳酸清除能力有关;运动员运动等级水平高、ILAT指数小则血乳酸清除能力强。  相似文献   

8.
赵茜 《湖北体育科技》2011,30(3):316-317,306
运动中血氨水平与性别、年龄、遗传等多方面先天因素有关,同时受运动强度和时间的影响.短时间力竭运动与血乳酸浓度呈正相关.探讨血氨的影响因素及运动能力、负荷强度对指导和应用科学训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测定了少年男子武术套路运动员组(12人)和普通对照组(5人)在连续递增负荷的蹬车运动中血氨、血乳酸、VE/VO2指标的变化曲线。结果显示,两组人员在运动过程中血氨、血乳酸、VE/VO2指标随运动强度的增加有规律上升,运动初期上升速度缓慢,当运动负荷增加到100W以上,三种指标上升速度加剧。结果提示,少年男子武术套路运动员比对照组有较好的心肺机能,血氨、血乳酸、VE/VO2指标与运动强度有高度相关性,三种指标联合使用可以更精确地评定运动强度、机体的机能状态及训练程度,指导少年武术套路运动员的运动训练。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法、访问法、实验法对在不同海拔高度的高原交叉训练中,男子运动员的血乳酸值与耐力、专项速度耐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原交叉训练使运动员耐酸能力提高,糖酵解的供能能力增强,对提高中长跑运动员的运动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利用便携式组织血氧定量计,无损、连续、定时地测定人体局部骨骼肌组织在运动时肌氧含量的相对变化值,并同步测定受试者在运动前和各级运动负荷后的血乳酸浓度,以期探讨肌氧含量与血乳酸浓度 变化规律,这对于揭示人体运动中的能量代谢规律和指标运动训练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用低压氧舱模拟海拔2000米、3000米高度进行1周耐力训练,观察对骨骼肌细胞蛋白质和肌糖原含量的影响,验证1周时间高原训练的效果,同时观察各高度训练1周后平原效应期2周间的变化。结果表明:高原耐力训练可导致骨骼肌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蛋白质净降解,并有随高度升高而加剧的趋势,同时可提高骨骼肌中肌糖原贮量;不同海拔高度1周耐力训练后的平原效应期间,骨骼肌蛋白质含量第1周即可完全恢复,第2周保持稳定水平,肌糖原含量第1周下降,第2周显著回升。本研究支持高原训练的高度应在2000~3000米之间,回平原参赛时间应选择在下高原3天以内或2周以后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不同距离游泳对血氨及血乳酸水平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专项游泳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游泳运动与血氨、血乳酸的关系、变化规律及其可能机制。研究发现,短时间剧烈运动中血氨水平的变化反映了无氧供能系统的代谢平衡状况。血氨与运动强度关系密切,相对运动强度越大,血氨峰值越高,血氨的肌血弥散速率越快,恢复亦越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山东省优秀散打运动员有氧能力的特点。方法:对山东省优秀散打运动员(实验组)(n=27,其中健将级运动员5人,国家一级运动员22人)以及对照组(n=19,均为二级运动员)的肺功能、心血管功能、最大吸氧量、血乳酸以及身体成分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实验组具有高的瘦体重和瘦体重/体脂(P〈0.05)。2)实验组的最大吸氧量无论是其绝对值还是相对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安静状态下的血乳酸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定量负荷后即刻实验组表现出较低的血乳酸值,而对照组则表现出较高的血乳酸值(P〈0.05)。结论:优秀散打运动员具有较高的有氧能力。  相似文献   

15.
艾灸在改善心肺功能、提高免疫系统水平、增强机体物质储备方面有着独特功效。为探讨艾灸对运动训练大鼠皮质醇、心钠素、血乳酸水平及脏器指数的影响,以SD雄性大鼠为实验对象,建立跑台运动训练模型。将实验大鼠随机分组为安静对照组、训练对照组、艾灸训练组,每组各8只。测定皮质醇、心钠素、血乳酸及脏器指数水平等指标。研究结果显示,长期大强度训练引起大鼠体重显著性下降,艾灸可以抑制这一下降趋势;大强度训练可以引起血乳酸含量升高,艾灸加快了运动过程中血乳酸的清除速率;长期大强度训练引起大鼠心钠素水平显著性下降,艾灸可以抑制这一下降趋势;有效抑制了运动造成皮质醇水平的升高;抑制这种由于大强度耐力性项目造成的脏器指数变化。提示,艾灸可望作为现代高水平运动队常用的一种培补手段。  相似文献   

16.
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一年训练前后身体机能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一年训练前后握力、无氧功率、最大摄氧量、血红蛋白、血清睾酮、免疫球蛋白等机能指标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 :1.经过一年训练 ,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的身高 ,体重 ,握力均有显著增长 ,说明训练符合生长规律。 2 通过 1年训练 ,少年男子篮球运动员在运动负荷后 2、5、10min血乳酸水平下降、清除加快 ,最大摄氧量显著提高 ,表明采用的训练方法对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的提高有帮助。 3 在训练后 ,出现免疫球蛋白下降的现象 ,是今后应加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对专业运动员男女各40人进行4周系统训练,以了解血象的变化情况并进行分析,为科学化训练提出一些客观依据。结果提示:(1)运动训练能使血液中运输氧的载体数量和质量下降;(2)加强对运动训练运输氧的载体监控;(3)训练计划的安排要依据机体对负荷的反映情况适时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8.
分析间歇性低氧训练的应用机制及对人体的运动能力特别是红细胞的影响因素;分别论述它们对运动员的携氧能力的影响,以求在训练方法上有所创新和突破。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员通过间歇型低氧训练红细胞数量增多,其耐力能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运动与氨代谢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中机体氨代谢增强。氨的主要来源:短时间高强度运动为骨骼肌的嘌呤核苷酸循环,长时间力竭性运动主要与骨骼肌大量摄取支链氨基酸有关。运动强度递增及长时间力竭运动,骨骼肌产氨增多。短时间力竭运动血氨与血乳酸的浓度呈正相关。运动性疲劳的产生亦与运动后高血氨水平密切相关。因此,血氨可以用作评定运动负荷的强度和量度、运动员机体的机能状态、疲劳程度及运动训练程度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