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丹纳在其《艺术哲学》里面提出了“种族、环境、时代”的原理.在这一理论中,他明确指出了与文艺发生种种联系的诸环境因素:种族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时代环境等。他认为世界上一切的事物。“无论物质方面的或精神方面的,都可以解释。在丹纳看来,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性质面貌都取决于种族。纵观其《艺术哲学》,我们可归纳其观点——文学作品逃脱不了三要素:种族、环境和时代;  相似文献   

2.
寒珍珠的长篇小说《同胞》是她全面描写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部作品,也是其抒写“海归派”知识分子的发轫之作。在《同胞》中,赛珍珠再现了两类中国知识分子-理论家和实践主义者-当面临抉择之时,是如何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寻找自己的根源和归属感的。另外,《同胞》也是最早对待美国华裔经历的文学作品之一。《同胞》再一次证明了赛珍珠文学作品在当代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指环王》三部曲中的种族和人物关系极其复杂,且原著对此的解释也不详细。全书出版之后,作者托尔金的后人不得不写了《中土历史》等几本书,详细回溯"中土世界"的由来、演变及各种族的形成与世系,最终形成了完全架空历史的"中土"史记。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其中的角色吧。  相似文献   

4.
《告同胞》,是迄今为止我们所能找到的彭湃同志早期最完整的一篇重要著作.这篇著作的思想倾向是马克思主义的,还是无政府共产主义的,抑或是两者兼而有之?这个问题涉及彭湃由革命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变的问题,很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一列宁指出:“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告同胞》发表于一九二一年九月一日出版的《新海丰》第一期.这个时间距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才一个月.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经历了同资产阶级的实用主义、地主阶级的封建复古主义、小资产阶级的无政府主义的斗争.在党成立前后,当马克思主义同各种反动、错误的思潮展开斗争的情况下,《告同胞》的重要价值在于:  相似文献   

5.
《我们的美国同胞》已经开演了,三个小孩只有最后一个机会了,他们会抓住这个机会从布斯的枪下救出总统吗?(雨田)  相似文献   

6.
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从多方面进行解读,特别是新的文学批评方法出现时,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会因此有新的认识,得到新的阐释。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奥赛罗》正是如此。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奥赛罗》是性格悲剧,是嫉妒毁灭了奥赛罗和他的爱情;是种族悲剧,是对黑人种族的歧视葬送了奥赛罗;是社会悲剧,是人文主义者的悲剧等等。但是,在华中师范大学聂珍钊教授提出文学伦理学批评后,我们发现从文学伦理学角度可以对《奥赛罗》进行全新的解读和阐释。本文正是受此启示,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对《奥赛罗》进行的新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同胞相争贯穿整个人类社会。无论在文学作品,还是在人类历史进程中,这一现象普遍存在。《创世纪》记载了不少最有名的同胞相争的故事:该隐由于嫉妒上帝对胞弟的宠爱而杀死了胞弟;雅阁夺取了哥哥以扫的继承权;出于对弟弟的嫉妒,约瑟被自己的哥哥卖身为奴。无论是在《创世纪》中还是人类社会中,研究同胞相争总能给予人类启示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8.
托妮·莫里森的新作《慈悲》聚焦在17世纪的北美大陆,描绘了蓄奴制初期不同族裔的人的生存状况。通过梳理作品中所重现的蓄奴制初期美国的历史,深入探讨了莫里森对美国历史和现状的深刻思索。莫里森站在历史的高度,以超越种族的视角向我们揭示了种族和肤色并不是一个人是否受奴役的标志,唤醒了我们在当下对自我身份及少数族裔身份认同的重视,并表达了她对理想家园的展望。  相似文献   

9.
电影《为奴十二年》以主人公所罗门作为奴隶的十二年经历为主线,以所罗门为黑人种族的缩影,贯穿了自由、隐忍和救赎的话题,超越了黑人题材和奴隶制度本身,体现了黑人这个种族对生命礼赞的大爱。《为奴十二年》是一部荡气回肠的神曲,奏响了献给所罗门的赞歌,奏响了献给黑人种族的赞歌。  相似文献   

10.
《湘南学院学报》2022,(1):54-58
长期以来,学界对《简·爱》的分析主要集中在两方面,即《简·爱》作为“女性主义狂热崇拜”的文本和作为“殖民话语”的文本。简·爱作为父权制下的女性和作为英国殖民者的双重身份使其能与梅森和罗切斯特分别进行性别层面和种族层面的共谋。简·爱与梅森之间的种族差异削弱了性别层面的共谋,而简·爱与罗切斯特的婚姻则象征着意识形态的结合,同时暗示了种族共谋的胜利,《简·爱》的结局也是帝国主义时期种族主义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心事”     
王笈 《当代学生》2012,(6):48-49
我是生活在离这里很遥远的靠近北极海域里的一只琴海豹。我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菲米"。我和《下吧,北极的雪》中的那只海豹"菲加",是同一种族的姐妹。这是属于我们琴海豹种族里的心事:我们生存的环境已逐渐恶化,一直担心着,天气一天比一天温暖,周围再也不像我们的祖祖辈辈所居住的环境。  相似文献   

12.
关于《八一宣言》发表的时间、经过,目前中共党史,中国现代史的一些著述在表述上不够全面、准确。如:“中国共产党从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扬弃前嫌,不咎既往,还在长征途中的1935年8月1日,根据共产国际关于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精神,发表了著名的《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当红军还在长征途中的时候,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这一宣言曾在巴黎出版的中文版《救国报》和莫斯科出版的英文版《共产国际通讯》上刊登”。“8月1日,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和中共中央在长征途中发表了《为抗日救国  相似文献   

13.
安吉罗在《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中,通过一系列黑人被歧视的剪影浓缩和反映了黑人在不同阶段里对种族压迫的种种抵抗。通过深入分析主人公玛雅的成长经历,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玛雅种族意识的觉醒,同时也揭示了白人种族主义的罪恶以及黑人民族为了实现种族平等所做的不懈斗争。  相似文献   

14.
2015年出版的《设立守望者》是哈珀·李名作《杀死一只知更鸟》的后篇。小说以成年后斯科特的返乡之旅展开全文,重点突出了斯科特与故乡人的观念冲突和美国南方紧张的种族局势。在人物刻画上,《设立守望者》对《杀死一只知更鸟》中的主要角色有了更深刻的描述,通过芬奇与斯科特的"转变"反映了半个世纪以前南方真实的种族状况,打破了《杀死一只知更鸟》中塑造的"白人救世主"形象,对种族歧视的社会背景反映得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15.
沈从文的小说《月下小景》与《主妇》可以代表其小说世界里“种族”与“女性”的两个题材,在“种族”与“女性”的叙述维度中,作者现实与文本隐含的“生活”与“生命”观多有抵牾,充满了潜在写作的无意识悖论.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历史批评视域下,通过主题分析,文章结合文学作品及其作者所处的时代特点和社会因素,梳理研究了非裔美国文学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小说《土生子》直接涉及种族政治的抗议现实主义主题到本世纪初"后种族时代"小说《谁问你了?》间接表达隐匿性种族主义主题的嬗变,深入探究作品具有的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和谐奥运     
"不要说我只是你的对手,我们还是真诚的朋友。友谊在金牌上闪烁,友谊会更加深厚……"这首《奥运传递友谊》表达了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国度的人盼望奥运、渴望友谊的真诚愿望和美好情感。  相似文献   

18.
种族问题一直是美国社会十分突出的问题,每个种族如何才能健康发展,有待于每位作家的思考。本文从《他们眼望上苍》入手,分析赫斯顿的种族观,并指出这种种族观对促进种族健康发展所具有的意义及影响。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款续作.《幻世录2》的设定年代被放在了前作的一千多年前,世界正处于种族之间相互征战的局面,虽然人民企盼和平.但任何年代中都会有野心家。历经了多年的种族之间的弱肉强食,人类、兽人、翼人、妖精四大种族在大陆上纷纷建立了自己的国  相似文献   

20.
《天堂》是一部内涵丰富的作品,莫里森在这部作品里挑战了父权制社会,向我们预示了以男性为中心的意识形态必然走向衰亡的趋势,指出天堂应超越种族和性别,男人应该尊重女性,与女性一起共同建立和谐幸福的人间天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