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承德民族师专20多年来,对文化古籍进行挖掘整理,成绩显著。经过校勘和标点的《钦定热河志》和《承德府志》已出版发行,为研究原热河和满族,研究清代历史、民族史尤其是避暑山庄文化提供了最为重要的文化资料。挖掘整理了避暑山庄宫廷音乐,《避暑山庄宫廷音乐》已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发行。出版译注鉴赏避暑山庄御制诗文、外八庙碑文、楹联、额联九部专著,为避暑山庄文化研究和开发承德的旅游资源做出了贡献。对清代著名作家纳兰性德的研究取得了较大成绩。对《通志堂集》和《饮水词》、纳兰诗的注释工作也已经完成。古籍的整理和清代文学的研究工作,继承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孙子兵法与企业经营管理研究30年巡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30年来孙子兵法与企业经营管理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系统的回顾,总结了相关领域研究中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推动相关领域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3.
避暑山庄和外八庙以其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一直被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五十年来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艺术、民族、宗教、建筑、园林等多视角对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研究著述进行了系统地梳理总结,可以为研究者提供资料线索,并推动相关研究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教育学会成立25年来,积极开展群众性学术研究和交流活动。学术研究涉及许多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以及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学会还积极进行教育改革实践,主持了许多教改实验,发现、扶植、总结和推广教改先进经验。25年来,学会在学术研究、教改实践和自身建设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5.
旅游目的地形象自20世纪70年代被提出以来,一直是学术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国内外关于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研究也由最初的抽象化逐步转变为具体化.在此基础上,对近5年来国内两大主要中文期刊和国外两大主要外文期刊发表的有关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对近5年国内外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研究领域、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和对比,总结出国内外研究的差异。为中国旅游目的地形象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须弥山石窟自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年来石窟的面貌发生了彻底的改变,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进一步促进了石窟文物的有效保护和管理,科学地考古调查和学术研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参与研究的队伍不断扩大,研究水平不断提高,研究问题不断深入,学术研究成果丰硕。  相似文献   

7.
为纪念承德避暑山庄肇建300周年而举办的中国·承德清史国际研讨会是"本世纪清史学界的一次盛会".会议主要研讨了避暑山庄的历史发展及其地位与作用;避暑山庄与外八庙园林建筑艺术;避暑山庄兴建所反映出的清朝统治者的思想、意识及政策;木兰围场、避暑山庄的兴建与清朝对蒙古治理的关系及木兰秋狝衰败的原因;避暑山庄宫廷音乐研究等问题.此次研讨会大大拓展了避暑山庄研究的思路、领域,开阔了视野,必将推动着避暑山庄研究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对于清史研究的深入与清史编纂工作的开展也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国内英语学习策略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迄今为止已有30年历史,其间涌现出众多成果。本文主要对国内重点刊物上发表的61篇学习策略实证研究文章进行了归类与分析,总结出这些研究的核心内容并比较其异同之处,在此基础上回顾了30年中取得的主要成绩,也指出这些成绩背后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指出未来亟待解决的问题和语言学习策略领域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对北京大学近五年来地理学本硕博学位论文的关键词进行词频统计与共词聚类分析,研究高频关键词之间的结构关系,探究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各专业的学士、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方向、研究内容,总结了近五年来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各个学科的研究热点,并从提炼的高频关键词中探索学科交叉领域,结合学院特色,研究学科合作的可行性方式,从而探寻未来城市与环境学院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20年来,以<承德民族师专学报>为依托的纳兰性德研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尤其是在纳兰性德的生平、作品、思想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成为<承德民族师专学报>的特色和亮点,总结20年来的研究成果,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纳兰性德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承德市于1951年成立了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管理处,对文物进行修缮和保护;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开始大规模整修.1994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目前存在的问题是,老城区职能太多,导致人口密度大,高层建筑多,影响了避暑山庄的原有风貌.  相似文献   

12.
大避暑山庄文化的核心是避暑山庄文化,以避暑山庄文化为主,包括木兰围场、雾灵山、金山岭长城、白云古洞、辽河源头等外围文化在内.这个大避暑山庄文化的主导精神不是燕赵平民文化的慷慨悲歌,而是明显带有清代前期康乾盛世时期影响的顺应历史潮流的推动历史前进的开拓进取和吸纳开放精神.  相似文献   

13.
避暑山庄可以说是建在松海之中,“长松巨壑翠千重”为山庄增添雄浑气象,“松声风入静”为山庄增添雅致情怀。松树虬枝盘旋使园林建筑的轮廓线变化多端,高耸林立的青松使山庄显得深沉而幽远。青松长绿使山庄生机盎然。  相似文献   

14.
避暑山庄的兴建与热河重要的政治军事地位及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密不可分。清前期皇帝重视“木兰秋祢”,避暑山庄成为清廷的第二政治中心,热河驻防因而显得尤为重要。清代热河驻防最高长官经历了驻防总管、热河副都统、热河都统的演变过程,其职能呈扩大化趋势。其中总管避暑山庄、木兰围场、外八庙始终是其重要职能。  相似文献   

15.
扈从文臣感兴创作了诗、词、歌、赋、散文以及书画作品,写景状物,记事抒怀,因物比兴,托物言志,构成了避暑山庄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笔者介绍了避暑山庄山区的自然概况及山区植被的现状,山区人工林采伐木的选择,需要更新改造的地段及更新改造的方案.  相似文献   

17.
避暑山庄园林宏伟阔大,体现了康乾两帝的宽阔胸怀。广阔的胸襟表现为四海为度,千年为虑的气魄;淡泊宁静的操守;不欺人,不欺己的处事原则。优良的品质构成盛世情怀,成为正确的民族政策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避暑山庄内与环境相应的风景亭有三类。一类冠于高山之巅,登临其上,可远眺山庄外峰峦岑岭以及半环山庄的寺庙群,使庄内庄外景观在空间上联系起来,扩大山庄的观赏领域。一类座落在湖水岸边的景亭,可使登者得以在欣赏烟水迷离的景色同时,品味环水借影的妙趣。一类因荷而设的景亭,可使登亭者在饱览花色的同时,尽情地享受大自然之美。  相似文献   

19.
避暑山庄内有刻有乾隆诗作的诗碑,其诗是很有特色的,反映了乾隆崇尚简朴和不断进取的精神。立诗碑在于告诫子孙。诗中有一些词语如理境、七字、因提、疏仡等易引起误解,一一做了辨析。  相似文献   

20.
地理环境是民族融合的自然基础,处于华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之间的滦河流域,以其独特的锁钥地位和经济兼容性,成为古代历史上北方民族大融合的一个缩影;文化认同是民族融合的必要前提,以神话认同为标志而形成的一体观念,构成了中华民族内聚力的思想基础;经济依存是民族融合的根本动力,由于农耕与游牧两大经济体系不可分割的互补关系,使长城成为中原与草原民族牢不可破的历史装订线;政治统一是民族融合的必然结果,从元上都到清代的避暑山庄,标志着中国农耕与游牧两大民族体系的空前统一及其巩固。避暑山庄不但是中华统一多民族国家最后形成与巩固的历史见证,而且是民族融合的历史见证及其文化结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