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就业作为大学生从学校向社会过渡的桥梁,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持续刷新的“史上最难就业季”不断地在提醒着我们就业市场中严峻的现实挑战。然而,挑战不止于此,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大量重复性的劳动势必被人工智能以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所替代,人工智能对就业的替代效应给本就紧绷的就业市场增加了更多的潜在压力。未来将至,作为人才培养重镇的高校、作为未来劳动力市场重要群体的大学生,面对接踵而至的就业挑战,我们应该做哪些准备,又该如何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2.
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掀起了世界第四次产业革命的浪潮。人工智能不断融入社会经济和生活之中,改变着社会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并对就业岗位产生替代效应和创新效应。智能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对各个行业的人才产生了全新的需求。高等院校作为人才供给的主要源,必须适应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需要,调整专业设置;对传统专业进行课程体系的"再造";加强与人工智能企业合作,使高等院校人才培养与智能化发展趋势相适应,促进高等教育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与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不断增强.论文对国内外有关人工智能对就业影响的研究文献进行综合考察,试图把握人工智能对就业影响的研究现状,同时为教育部门有效应对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提供政策建议.研究发现,人工智能对就业规模、就业结构和就业质量的影响具有三维差异,且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与成熟,这种三维差异呈现扩大趋势.三维差异存在的根源,是因为人工智能技术进步性质的改变、不同工作岗位被人工智能技术替代概率有别和不同区域或部门中劳动者自身素质有异.未来教育应科学预测人工智能对人才数量和质量的新要求,学校教育应增设人工智能学科专业教学内容,推动情感性教育和终身学习深入开展,以实现人工智能迅速发展和社会充分高质量就业双重目标的平衡.  相似文献   

4.
“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受政策推动,以智能技术变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政策关注的重点。“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处于教育信息化2.0阶段,其本质内涵是强调智能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全面变革;社会认知分析表明,公众关注“人工智能+高等教育”中的人才培养问题,关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上的智能技术应用问题。当前对“人工智能+高等教育”的研究中,关注点包括支持学生学习的学习分析技术和自适应学习,未来教师的能力转型和持续提升,教学管理上的流程变革和新型评估,教学资源上的资源建设和开放共享,学习环境上的技术升级和环境设计。未来人工智能赋能高校人才培养需要从学生、教师和学校三方逐步融入,提升学习、教学、管理、资源与环境等关键要素,最终实现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变革。  相似文献   

5.
人工智能重塑了人类的技能、工作任务乃至整个职业,形成了“技能—任务—职业”三重替代效应。为了适应人工智能的“三重替代”效应,直接面对劳动市场和职业变迁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需进行根本转型。一是适应工业时代向智能时代转型的新需求,将培养“工具人”的教育理念转变为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二是应对“三重替代”效应的冲击,动态调整人才类型的供给结构。三是适应人工智能对职业教育实践的新要求,通过变革传统课堂中教师、教法和教材三要素,逐步形成由具备人工智能素养的教师、具备人工智能技术特性的教法和开发囊括人工智能不易替代的关键技能内容的教材所构成的新课堂。  相似文献   

6.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强大功能验证了一种人工智能开发的技术路线,这一技术“可能使人类从此步入人工智能时代”。在智能时代来临之前,要在认识GPT系列系统的智能原理与学习过程基础上,未雨绸缪,规划好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智能时代,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会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教育治理、师生关系等方面改变高等教育生态;同时,生成式人工智能也可能导致大学生学术精神异化、学生隐私安全受到威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新挑战、大学生创新能力弱化、师生关系异化、大学生就业市场遭受冲击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从涵养大学生学术精神、推进人工智能法治化建设、创新“大思政课”方式、创建以“人”为本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人师—机师—学生”三方协同新生态、深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供给侧改革等方面着手化解生成式人工智能为高等教育生态带来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7.
刘兰  任先平 《成人教育》2021,41(3):71-76
人工智能背景下,工作任务的变迁呈现出了与前三次技术革命不同的特征。伴随着工作任务的替代、互补和拓展,劳动力市场出现工作极化现象,职业迭代加速,劳动者的高阶认知能力、非认知能力、技能组合和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要准确测度劳动力技能供需的变化,革新教育体系和学习方式,对人才培养进行定向调整,构建终身学习生态圈,实现人工智能发展、技能升级与高质量就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开启了教育的新变局,尤其是对研究生教育带来机遇与挑战。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应用,将出现“课堂替代、教师替代、考核替代”等三重替代,极大地冲击以知识传递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在现实感知、道德传授和情感表达上存在内在局限,短时间内难以完全取代人类教学,但存在降低整体学习成本、释放人类创新能力和推动学生个性化培育的潜在可能。未来的研究生教育要充分把握人工智能正反两方面功能,以个性化培养破解普遍化困境、以场景化营造避免虚拟化倾向、以思想性引领超越技术性局限,防范人工智能带来的潜在风险,推动创造性、创新性教学教育有效变革。  相似文献   

9.
人工智能技术和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已成为高等教育变革的必然趋势。人工智能技术已深度介入高等教育,使高等教育的培养理念、教学模式、教育管理等发生深刻变革;高等教育凭借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及成果转化等基本功能,推动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发展。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的融合发展需要政府、企业、高校的协同合作,使人工智能技术朝向可持续、可控制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人工智能技术的大范围应用和普及,一方面会导致部分劳动者从事的技术技能型工作为生产效率更高的智能机器所顶替,进而给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严峻挑战;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也会不断创造新的工作机会,并且有助于改进整个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和运行效率。当然,面对人工智能技术给职业教育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政府也应该采取包括进一步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层次、适当调整中等职业教育的供给规模与方向,以及努力推动校企深度融合等具体措施引导职业教育在人工智能时代实现良性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高等教育建设的目标,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高质量教育体系蕴含的基本命题。以数据分析、学习分析、图像语音识别等为代表的新兴人工智能技术在教学、管理等方面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传统高等教育。高等教育与人工智能进行全方位融合是实现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使其发生根本性、整体性和系统性变革。人工智能技术赋能高等教育,亟须高校秉持人文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理念,在重构学科专业的基础上,转换人才培养重心,推进科学研究变轨换道;实现教育模式的更新迭代、学习模式的裂变式革命,以及治理模式的科学优化;遵从国家、高校、社会层面的整体制度变革逻辑,构建多元共生的高等教育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2.
张海生 《高校教育管理》2020,14(2):37-43,96
加快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是占领未来科技和人才竞争制高点、加快建成我国人工智能领域自主创新“高地”的必然之路。人工智能人才市场需求较大,但高校人工智能发展还面临着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刚刚起步,高校人工智能师资力量薄弱,人才培养以研究生教育为主,教育体系尚不健全等诸多问题。高校应加快人工智能领域一级学科建设,形成人才培养新目标;推进人工智能与其他学科专业之间的融合发展,形成人工智能专业新结构;坚持分类分层培养,构筑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新模式;坚持以本科教育为主,构建人工智能多层次、多类型教育新体系。  相似文献   

13.
人工智能的发展浪潮给社会各领域带来冲击变化,就高等教育领域而言,其在教育观念、资源平台、学习方式、教学模式、教师角色、教学效果等方面带来一定的教育变革,成为破解教育不均衡等教育难题的"利器"。智能技术在带来高等教育变革同时,也有不变的基石,教育本质不变、教师不被AI取代、教育情怀坚守、生命成长关注,人工智能+教育成为变与不变的平衡体并生成适合、科学的教育方式、教育途径、教育手段和教育评价,高等教育价值才能更好地凸显。  相似文献   

14.
人工智能技术对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影响在持续深化,高等教育发展既迎来了创新机遇期,也进入了改革深水区。综述国内外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高等教育进行的变革,分析变革产生的原因,并给出相应启示,从政策引领、顶层设计、高校转型、师生转变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应对未来高等教育变革。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有关"人工智能+教育"的研究如火如荼,在教育学界掀起了一股"人工智能热"。人工智能的教育应用具体可分为教学类、学习类和管理类,运用风险理论对人工智能的教育应用进行分析,文章发现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存在智能教育治理风险、技术风险、伦理风险以及教师职业替代风险等潜在风险。为有效规避这些教育风险,文章提出在未来教育变革中应正确认识人工智能与教育的关系,探索人工智能教育精准治理新范式,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伦理建构,以及培养人才适应、驾驭人工智能的关键素养。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工智能理念和技术革新浪潮的再次爆发,如何将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培养与时俱进的卓越幼儿教师,是需要重点关注和探讨的问题。本文首先从国家战略、发展需要和创新基础三个方面阐述了教育人工智能融入幼儿教师未来人才培养的必要性;随后,作为深入推进教育人工智能的实践基础,介绍了我校信息化教育的三个核心工作点;最后,展望了教育人工智能融入幼儿教师人才培养的路径,提出了建设性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范式的更迭与转换推动了科学变革。当前,人工智能立于科学变革潮头,给自然科学领域的科学发现与科研进步带来冲击,也为教育科研转型带来新机遇,有望在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维度影响教育研究,推动形成人工智能驱动的教育科学研究范式。该范式将通过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为教育科研注入计算思维和技术基因,实现教育科研的底层理念之变;通过提升知识发现效率和释放科研人员生产力,推动构建人机混合增强的教育科研创新模式,实现教育科研的实践形式之变;通过强化多学科交叉融合和跨学科协作交流,促进形成交叉共融的教育科研组织体系,实现教育科研的组织生态之变。在此基础上,人工智能驱动的教育科学研究范式可以为教育分支学科或交叉学科的研究活动开辟新的思考向度与实践路径。未来,人们有望创造出人工智能与教育科研并行发展、双向赋能的新图景。但同时,为增强人工智能在教育科学中的积极影响力,人们必须应对算法创新与算法风险带来的挑战,让人工智能更好地驱动教育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为加速科技创新,法国于2018年和2021年先后颁布“国家人工智能战略”。基于对全球科技创新格局主导机制的理性认知、法国科学研究优势的科学判断及增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质量的现实需求,法国将高等教育作为“国家人工智能战略”的主要推动者,同时赋予高等教育加快培养适应智能时代的劳动力,构建灵活开放的人工智能研究生态系统的时代使命。在该使命的驱动下,法国加快改革高等教育的具体行动路径为:增设人工智能相关学位的授予名额,增加人工智能人才的供给;优化制度环境,完善人工智能教育教师服务体系;聚焦课程教学,普及人工智能素养教育;创新组织机制,提升人工智能研究效益。人工智能时代法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动向体现出坚持国家统筹规划、强调交叉融合培养人工智能人才、秉持合作共赢的人工智能研究理念及搭建高效普惠的服务体系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代表一个国家最高的教育水平,培养造就一批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各大高校责无旁贷而又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在人工智能技术和"创新、创业、创造"的时代大背景下,结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提出"人工智能+X"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20.
人工智能发展对经济社会与职业结构产生冲击,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转向更具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人才。创新创业教育目标指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才需求高度契合。人工智能时代创新创业教育的变革逻辑体现在:人工智能的多主体共创效应要求培养目标转向高阶素养;人工智能的跨学科创新效应倒逼课程体系转向学科融合;人工智能的开放创新效应加速产学研用一体化。为此,应建设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构建人工智能+跨学科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打造人机协同、虚实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空间,开发过程性、成长性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