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记者》2007,(12):107
大多数人写博客没有商业目的.以自娱自乐为主。但现在美国开始出现一些靠“经营”博客生财的人,他们把博客当做真正的传媒企业来管理.靠广告赚钱营利。  相似文献   

2.
杨莉 《编辑之友》2010,(8):50-51
网络是一个不见底的江湖,它可以将一个默默无名的草根在短时间内捧成明星,也可以让一个真正的"强人"立即变得地球人全知道.现在,各大网站的博客更是日益发展壮大,已成为一种新型媒体,一个影响力巨大的平台,可以与网友同步交流、互动的载体.像新浪、搜狐、网易、天涯等各大网站的博客空间,一方面,各路名人开博写博不亦乐乎,博客成为他们向公众开放的私家领地;另一方面,无数"草根"也不甘只在网上充当看客,纷纷开起自己的博客.比如,新浪博客在全球范围内的注册用户已过亿,日浏览量超过7亿次.在这样一个博客时代,越来越多的人都习惯了通过这个通道,看与被看,做看客与秀客.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博客使用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博客在大学生中是一种时尚的网络应用.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博客的内容及其包装的考察,揭示出大学生在博客使用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传媒素养方面的教育,以提高他们利用互联网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4.
伴随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和普遍运用,博客以及博客文化正成为传媒文化的热点和焦点.它在新闻传播方面的功能逐渐凸现,日益成为新闻与传播学研究的崭新课题.博客是一种通常由个人管理、不定期张贴新的文章的网站.博客写作技术上的特点使得博客作者在进行文字写作的同时,也会考虑链接、影音及图片的相关性,其思维具有突破时间和逻辑顺序的发散性特征,同时由于"网络日志"的公开性,写作者会考虑到潜在"受众"的价值标准和兴趣爱好.  相似文献   

5.
一、博客的特质:互动性强、交流畅通博客,这个互联网的宠儿,对于中国广大网民来说已经是耳熟能详了。根据其不同的功能,博客可以分为个人日志型博客、新闻博客、专业博客与政治博客等。从2002年发展至今,日志型博客一直是中国博客的主流,大多数网民都把他们的个人博客当作  相似文献   

6.
李楠对别人说起自己的"博客"时,总会有许多人问是"博客中国"吗?他为此经常对每个人解释说"NO",他的"博客"是家图书版权服务公司,专门从事图书版权的引进与输出,虽然这一行业在国内并不鲜见,但作为民营公司来经营版权贸易在国内还是独一家.  相似文献   

7.
何昕 《传媒》2015,(20):27-29
现在再提传统电视节目,事实上也是基于一个前提,即传统电视节目与新媒体的合作,没有一个传媒人会把传统电视节目作为一个单品来言说.流行的说法是传媒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那么,什么是这个时代的定义呢?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认为: "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在今天网络基础上又有延伸,无线移动的问题,还有出现其他新的媒体形态,跟计算机相关的.这都可以说是新媒体."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博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博客"可以说是继Email、BBS、ICQ(IM)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它是英文单词"Blog"的音译,来源于"WebLog(网络日志)"的缩写,一般认为是Peter Merholz在1999年命名的.博客,是一种特殊的网络个人出版形式一个Blog就是一个网页,通常由简短、经常更新的帖子构成.这些帖子按照年份和日期倒序排列,所以也称为"网络日志"."博客"的原意是指写Blog的人(即Blogger),但后来逐渐把它用作Blog的中文称呼.  相似文献   

9.
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市场引入竞争可以调节资源配置,可以使商品生产者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价格……市场让我们受益. 可是,事情果真这样完美吗?市场在传媒企业身上也能发挥如此的效果吗?没错.在我们把竞争引入传媒业之后.各传媒企业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他们想尽一切办法来吸引受众.获得更高的订阅率,收视率、点击率……争取到了更多的广告投资者,当然也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可是事情真的只有这么简单吗?这些想尽一切办法讨好受众的"准默多克"们真的能心安理得地满足于自己日渐鼓起的腰包吗?  相似文献   

10.
博客现象的出现引起了社会、业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试陶从主题和功能方面对“新闻博客”与新闻传媒加以辨析。理性地分析“新闻博客”在结构和传播功能方面的特性,最后得出“新闻博客”无法成为新闻传播的主体,也很难发挥现代新闻传媒的功能,“博客”不能成为新闻传媒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记者部落     
《青年记者》2012,(10):26
作为一名军事记者,只有真正把基层官兵当战友、当兄弟,他们才能向你敞开心扉。只有走进笔下人物的内心世界,写出来的东西才能感动读者。本期"传媒骄子"介绍新春走基层先进个人、解放军报新疆记者站站长孙兴维的新闻历程。近年来的一些新闻案例表明,记者或媒体的个体情绪表达已成为需要传媒人认真对待的问题。在这个舆论  相似文献   

12.
在论及传媒人素质的时候,我想"阅读"问题应当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比较起别的行当来,我们传媒人更加不可以放松自觉的阅读.阅读的范围比读书要广,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信息的接受和吸收,都包含其中. 我曾经以《我们今天的阅读》为题在学校和社会公众等不同场合作过演讲,开头是用吃饭来与阅读做比喻的: 吃饭是生命的第一需要,阅读是思想的第一需要.  相似文献   

13.
杨琳  周耀民 《今传媒》2007,(2):19-20
形成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的博客,作为网络媒体中的新宠被业界、学界争相追捧.一批专门提供博客托管服务的网站在近三年相继运营不断扩张.在国内,千龙新闻网、网易、新浪等几个商业网站开始开发各自的博客平台.2004年在南京召开的我国首届网络传播学年会上,博客成为传媒业界人士和学者们关注的最大热点之一.作为网络传播的新宠,博客被描绘成一种创新的网络传播模式,被包装上了"科技、新知"的外衣,并被业界寄予巨大商业价值的期望.  相似文献   

14.
基于社会网理论的博客影响力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社会网分析法,揭示了博客传播的一些内在规律:博客传播是一种典型的关系传播;博客影响力与其在关系网络中的位置有关,在同一个博客群体内,"洞博客"和"桥博客"扮演着意见领袖、把关人的角色,而"长尾博客"则扮演追随者的角色.同时,本文为博客影响力提供了"关系密度"、"关系中心性"、"小团体"等测评指标.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文学与传媒艺术的关系提出全面的、建构性的观点:不同意德里达和米勒等人的"文学终结论",也不主张恪守文学的原有疆界.德里达和米勒"文学终结论"的依据是印刷时代让位于电信时代,本文认为印刷文化只是文学的媒体之一种,文学并不会因为印刷文化退居其次而消亡.文学可以推溯到文字产生之前的口头谣谚,也可以延展到后印刷文化的任何时代.文学是无法终结的.电子传媒可以产生更多的文学样式,可以改变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的关系,也可以使文学得到更为直观的表演.传媒时代自有传媒时代的文学形态.文学的属性在于语言美感和内在视像,同时,以文学运思为其连结纽带.传媒艺术不仅是图像呈现,而且要有内在意蕴,无论是叙事性的讲述,还是抒情性的画面,都需要用文学性的运思来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文学和传媒艺术的深度融合,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时代需要.  相似文献   

16.
编者按:   「在互联网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率先走出信息迷宫,他们乐于让人们分享在信息海洋里的冒险历程,他们为后来者不断开辟航线.他们是信息时代的麦哲伦--博客.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如此夺目?<数字图书馆论坛>本期特别关注栏目将带领读者全面进入博客的世界,了解博客的来龙去脉,解读博客的亮点,剖析博客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据统计,2005年全球博客数量已突破1亿,中国博客数量也达到1600万,占网民总数的10%以上。清华大学和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2006《传媒蓝皮书》”预测,2006年中国博客规模将超过6000万,明年可能接近1亿。博客研究专家、高级研究员梁春晓表示,众多网民热衷博客,是因为博客契合许多人的心理需求。记者分别采访名人博客、精英博客及草根博客各一名,并记录了他们的“博客心态”。  相似文献   

18.
传媒从业人员是典型的中产阶层,作为"文化媒介人",他们是传媒实践的主体,会对传媒的体制变化、产业经营、内容生产、话语表述、风格塑造等有着具体而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今天的社会因特网上,人们从事网上活动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从网上购物到博客、网上约会和社会交际.许多活动要求参与者与素味平生的人和机构分享他们自己的信息.随着因特网用户与数十人、往往是数百人建立"友谊",新的社区规则开始形成.……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60年:关于传媒性质的认识及新闻报道方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中国60年来,传媒新闻报道方式的演变,经历了太多的变化,其中"事实"与"意义"的关系,可以说是中国新闻报道方式变化中的核心命题.中国传媒新闻报道方式最近60年的变化,基本围绕着调适报道中"事实"与"意义"展开.而这种调适,又是由对传媒性质的认识导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