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德育的低效与高校制度伦理建设有着紧密关系,一方面,德育理念、内容、方法等问题都与制度伦理的缺失相关,制度伦理的缺失间接导致德育的低效.另一方面,学生个体德行养成与高校制度安排而造就的高校文化环境直接相关,制度伦理的缺失成为德育低效的直接诱因.因此,提升德育效果需要高校加强制度伦理建设:制度内容中应蕴涵道德理念、道德原则,渗透时代伦理精神,制度运行中切实贯彻制度伦理要求.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时期,存在着一个伦理文化的重建问题。中国伦理文化重建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自由与自觉、感性与理性、个体与群体的“三个统一。自由与自觉的统一主要指意志自由与意志服从、道德自愿与道德自觉的统一: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主要指丰富的感性欲望与合情合理的理性调节的统一:个体与群体的统一主要指个体利益与群体利益的统一。该文还对“三个统一”在中国伦理文化重建中的必要性、实现途径等相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逐步渗透,“生态”不仅是一个自然学科术语,亦成为一种文明观、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生态”概念在道德哲学领域所形成的“伦理生态”思维,为我们重新审视高校学术道德建设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以伦理生态价值观为基础,结合当前我国高校学术道德建设的实际需求,提出构建包括“学术伦理-经济生态”、“学术伦理-政治生态”、“学术伦理-文化生态”的高校学术伦理生态系统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生命道德教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对生命的关注越来越多地“进入”了教育学的“视界”.但教育究竟应当如何关注生命,这是一个需要我们从多种视角深入思考的问题。从伦理层面梳理生命、道德、教化三者的关系.谈论道德的教化问题,关注教育整体对个体生命的基本态度是讨论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与市场经济背景下中国社会面临着诸多不容忽视的道德困惑。整个社会生活中的道德风气、人们的道德精神面貌、道德情操、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责任感等都出现了程度不同的道德“疏离化”倾向,在一定范围内出现并存在着轻度的“道德信仰危机”,其现实表现就是道德失范。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社会进步的衡量尺度的“向历史”偏斜与“向道德”弱化,二是市场经济及其二重性文化逻辑的形影相随,三是新旧体制转轨的成本代价,四是消费文化与价值的畸形。要建构起与时代发展相适应新的道德体系,在公民道德建设的具体内容的设计上,就应该立足中国国情与民族文化传统,致力于追求、实现现代社会在政治伦理、经济伦理、社会伦理三个方面的有机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与专业化建设,需完善人文向度的职业伦理构建.家训文化是融通中华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现的精神血脉,也是中国传统道德伦理的典范.我国传统家训文化资源丰富,为高校辅导员职业伦理建构提供了丰厚精神本源.高校将家训文化融入辅导员职业伦理建设,发挥家训文化的启导价值,构建以“日常生活、实践诠释”为理性进路,以“爱的教育、价值关怀”为职业导向的高校辅导员职业伦理意义体系.  相似文献   

7.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以伦理世界为绝对前提的道德世界和解模式,是对现代伦理世界的现象学考察.现代性道德世界观的和谐是预定的,因而道德意识是以背反式存在的;道德意识这种“颠倒”的存在,即是伦理精神的“对象性表象”存在——伪善.在道德自我的统一中,通过道德语言的中项作用,个体道德的罪过得以宽恕,伦理普遍意识得以现实存在,伦理普遍意识与个体道德行为得到相互承认,达到和解.伦理精神以“理性直观”的形式保存于道德世界之中.  相似文献   

8.
政治生活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政治伦理的基本问题;个体生存问题以覆类生存问题构成了政治伦理的双重底线,个人美德和公共道德的价值共契成为化解政治伦理化与伦理政治化之间五动关系的有效途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政治,亟待建构一种倡导“以人为本”、“和谐的”、“宽容的”以覆“发展的”等价值观的底线政治伦理。  相似文献   

9.
“个体伦理政治”、“制度伦理政治”是政治伦理的两大基本类型。其中,任何一种类型在政治伦理的历史展开中都具有其发生学意义上的合理性和局限性,但都必须扬弃与超越。本文主要从五个层面具体地分析了两类不同的政治伦理之别,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立足于“制度伦理政治”,彻底摈弃“个体伦理政治”的思维,贯彻“制度伦理政治”优先的根本原则,同时又吸收“个体伦理政治”中强调个体道德修造的合理之资源。惟有如此,社会主义政治伦理的成长才具有坚实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优化高校科技伦理教育的制度环境是推进科技伦理治理战略、增强高校教育治理能力、培育师生科技伦理素养的应有之义。高校科技伦理制度建设的制度环境包括强制性制度、模仿性制度和文化规范性制度等三个层面。在制度环境视域下,我国高校科技伦理制度建设正面临科技伦理制度体系滞后、科技伦理教育机制混乱、科技伦理制度认同式微等发展困境。“健全科技伦理教育制度体系,发挥制度的强制性作用”“拓宽科技伦理制度建设视野,彰显制度的模仿性特质”“强化科技伦理制度的文化认同,提升制度环境的文化规范性价值”,是高校科技伦理制度建设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