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的文学从宏大叙事的价值观转向个人化、私人化,女性主义文学得到迅猛发展,堪称是女性文学思潮的绚烂期,同时也是大众媒体逐渐占据社会主流话语地位的时期。以图书、杂志、影视、网络四种大众媒体主将与女性文学的关系为例,以发掘它们在推动女性文学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和在传播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所产生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邓媛媛 《考试周刊》2009,(13):17-18
张爱玲对女性的书写是独特的,通过对她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女性作为一种“第二性”的存在的真实生存状态。在一个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中,女性的存在固然有值得同情与怜悯之处,而张爱玲却用一双犀利的眼看到她们身上所存在的源自女性自身的内在悲剧。张爱玲清醒地看到女人在这个社会中的地位,写出了女人的焦灼与无奈,扭曲与沉沦。  相似文献   

3.
政治、媒体与通俗文化,三者之间存在着一种互文性的共生关系。媒体与文化交织在一起,不断地对现存文化素材进行梳理与整合,从而在经验和环境中塑造出特殊代表,并使其看似与现实意义之间有着必然的、准确的,甚至是与生俱来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电视传媒的女性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性与媒体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麦克汉姆把媒体描述为“人类身体的延伸”。但是,女性主义则把媒介权力视为明时代性别奴役的主要形态。传媒从男性意志出发,带着性别歧视的有色眼镜来控制信息载体,传播特定的“符号-意义”体系,构成人们对女性 的认知概念世界和价值系统,并形成对女性认知自我和他的隐性支配。电视传媒是目前我国受众最乐意接近的媒介之一,而女性受众的视听需求与电视传媒审视女性的视角之间存在的偏差也十分明显。为了更好地整合与构建女性主体人格,进一步推进男女平等,电视媒体审视和表达女性的性别视角必须加以矫正。  相似文献   

5.
亦心 《英语沙龙》2013,(6):56-57
第一夫人虽然没有童话里的公主皇后那么引人入胜,但也是多少女性梦寐以求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直以来,法、美等第一夫人都是世界媒体的焦点.近期时尚的摄像头对准了东方,各大媒体大篇幅地称赞起中国的第一夫人:彭丽媛.值得关注的是,彭丽媛的每一套服装,从里到外,都是中国设计、中国制造,华贵却不张扬,岁月带来的沉淀由内而外地折射出中国女性的知性、温柔与得体.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在一系列"后"理论大潮的影响下,后女性主义应运而起.到目前为止,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关于后女性主义的观点有很多.但并没有一种统一的、大家公认的定义.然而可以断定的是后女性主义的含义与西方媒体和大众文化息息相关.它是一种极其宽泛的理论界定,众多领域的理论家关注当前文化语境中女性的生存状况,如媒体、女性受教育、女性就业以及女性自身的健康状况等,从实践出发,不囿于女性主义与后女性主义的界限.总体上突破了以往的理论视角和关注范围,突破了以往在单一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中揭示妇女处于从属地位的限制.  相似文献   

7.
面向教学的课堂多媒体教学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手段的使用是对现代教学媒体的重大扩充,使得教学媒体更为丰富和有效。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较多地存在着对“教学媒体”的一种误解,当构建课堂多媒体教学系统时完全排斥传统的媒体手段,实践证明这是不科学的。计算机媒体和传统教学媒体都是课堂教学必要的手段,如何使二者有效结合是教学实践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现代叙事文学中,存在着大量男性作家创造的流浪女性形象。男性作家创造的这类女性形象,是男性自己生命意志的折射,柔弱忧伤也好,意气风发也罢,都张扬了男性的诗意自我。男性作家对流浪女性形象的塑造还存在着另外一种情况,那就是既注意到女性的性别内涵,又更多地在"人"与"生存"的层面上探索人的生命价值与意义,流浪女性形象成为男性作家审视人性的标本。  相似文献   

9.
电视媒体不是人类的终极媒体样式,那么电视在终极媒体中存在的样式是什么?本文提出在终极媒体时代电视不会消亡,在终极媒体中能看见电视的影子。而电视想要在在终极媒体中存在,就必须放弃一些媒体的特性,转变成一种艺术或者节目样式存在下来。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精品课程、课堂实录、媒体素养与媒体素养教育。从媒体素养的视角观察精品课程课堂实录中教师的表现,指出主讲教师存在两方面的不足:一是不适应自身,即教学录像媒体信息创造者的角色;二是对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技能有待提高。在现代信息环境下,教师应有意识地提升自身的媒体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身体力行地倡导终身学习的理念。  相似文献   

11.
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一般把商品定义为“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这既不符合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商品论述的原意,也解释不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客观存在的一部分用来交换的而实际上却卖不掉的或大大低于其社会价值出卖的过剩产品是商品的问题;另外,按照该定义所计算的商品率,甚至还会掩盖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时间作为商品价值量的尺度,暗含着时间是外在于商品价值的东西,其本身没有价值,不是商品;如果时间被商品化就动摇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然而,马克思在批判李嘉图寻求"不变的价值尺度"时却能得出"时间也是商品"的推论。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就必须承认时间是商品。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是在《资本论》中得以完整阐述的。它主要是指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所掩盖,其根源便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后马克思主义者齐泽克从欲望出发对商品拜物教理论进行了拉康式的解读,两人在商品拜物教的特征、起源和破除的可能性等方面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中的科技商品拜物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本来是人创造的产物,创造它的目的是要它为人服务,然而在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中它却反过来控制人、支配人和统治人。科技的巨大功能使人们产生了"科技无所不能"的神秘感觉,在心理上形成了类似宗教崇拜一样的知觉状态,这是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中所特有的科技商品拜物教现象。科技商品拜物教在实质上是科技商品作为"物"所掩盖着的人与人的关系;从一般意义上看,它既不是来源于科技商品的使用价值,也不是来源于科技商品的价值规定,而是来源于生产科技商品的劳动所特有的社会性质和科技知识作为商品时所具有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商品是拜物教理论的逻辑起点,马克思从商品入手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资本运动的奥秘。通过对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的批判,马克思建构了劳动价值理论与剩余价值理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科学性。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提出“物化”理论与“符号拜物教”理论,其实质仍然是拜物教性质的,需要加以批判与超越。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仍然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并且具有更为广阔的理论意蕴——在实践哲学层面的“未来预见”,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阐发关于共产主义的学说。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与其它教育一样,在本质上属于育人活动,教学双方以知识文化为授受内容。从社会生产的过程看,这种授受内容正是一种服务产品,且具有商品属性。至于在现实层面要不要让其成为商品,如何让其成为商品,更多地取决于主体尤其是政府的选择问题。但是,我们不应该说"教育的商品性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不应该说"高等教育具有商品性,但义务教育不具有商品性",也不应该说"高等教育具有商品性,但不能商品化"。  相似文献   

17.
论商品、价格与价值理论--关于一个新的价值理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证的价值理论建立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框架之外。文中探讨了商品使用价值的两面性,揭示了交换的机理及通过交换增加财富的可能性。文中首次提出了生产定律和生存定律及其推论交换原理一和交换原理二,并探讨了商品价值的两个结构属性——商品社会替代价值Tv和商品社会成本价值Cv。文中利用交换剩余S量化交换满意程度M,得到商品交换满意程度曲线。文中通过论证、数学推导获得商品社会交换区间H=Tv Cv,并进一步论证交换区间H的Pv点处交换发生的概率最大,定义商品价值V为:商品的交换能力,其大小为该商品社会交换区间H中交换概率最大那一点的数值,即价值公式V=(Tv Cv)/2。  相似文献   

18.
金融危机以银行挤兑为特征,银行无非是信贷的一个代名词,挤兑针对存款,而信贷总要以贷款或者以利息率表现出来。贷款为货币形式,利息率也就是货币的价格。价格用货币单位来计量,这是商品价格。商品价格的生成机理和货币价格的生成机理是不同的两个问题,资产价格的生成,既和货币价格有关,也和商品价格有关。超量印钞,超量贷款,只有银行才能做这种事。可见,金融危机不过是银行自导自演一场闹剧的负面结果。分析贷款膨胀现象,利息差(银行利润)必然引起注意。本文拟通过思考利息率变量的成因,为进一步研究"金融危机的贷款膨胀起因"提供一个基础性平台。  相似文献   

19.
边际效用论无疑是一种划时代的经济理论。这种理论的最直接的意义,乃在于科学地破解了困惑经济学家两千余年的"价值反论"。因为边际效用论发现,单位商品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边际效用,是商品的最后单位增量的效用;商品的边际效用随着该商品的增多而递减,因而单位商品使用价值便随着该商品的增多而递减。这样一来,钻石交换价值大,决不是因其效用和使用价值小;恰恰相反,钻石交换价值大,只是因其数量小,因而边际效用大,从而使用价值大。水交换价值小,决不是因其效用大,而是因其数量多,因而边际效用小,从而使用价值小。因此,交换价值与使用价值成正比:价值反论不能成立。  相似文献   

20.
在一个经济全球化和商品市场国际化的今天,商品广告比比皆是,它们已成为商家、企业和广大消费者获取商品信息、决定投资和消费策略的重要信息来源。广告英语已从单纯的“广而告之”发展成为有别于一般英语的广告语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以达到广告的最终目的——推销商品。本文以大量的翻译实践为基础,对书面广告英语在词汇、句法、修辞三方面的语言特点进行了分析,并简单探讨了广告英语翻译的有关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