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学生小王为了不让班级被扣分,"急中生智"绘制了校徽,结果没被检查员发现,保全了班级的"荣誉"。但不是所有的同学都能高兴起来,也由此产生疑惑,这样做是否合理?班主任李老师也不知道如何是好,请大家讨论并表决,班级4位学生弃权,认为这种行为不诚信,但想不出更好的办法;41位学生赞成,认为是为了维护集体荣誉。这一问题让班级师生纠结:因为在学生眼里,这是一道难选的单选题:要么"不诚信",要么"让集体扣分"。不仅学生为难,教师同样为难;还因为我们目前的道德教育很少引导学生讨论此类生活中的真问题。但这一问题值得我们以积极的态度应对。  相似文献   

2.
校徽是学校的标记,很多学校都要求学生佩戴校徽,目的是建立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的集体荣誉感.既然提出了要求,随之而来就得通过检查确保落实."校徽风波"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发生的.检查的同学即将到来,如果被查出有的同学没有带校徽,班级就会因此被扣分,班级荣誉就会受影响,班级利益就会受损.忘戴校徽的小王可不想做这样的"罪人",他急中生智快速制作出"纸校徽",如他所愿在检查中顺利地蒙混过关.值日班长为安全度过危机而兴奋不已,班级里大多数同学也都把"集体荣誉"置于"诚信"之上,认同小王的行为.  相似文献   

3.
校徽是学校的标记,很多学校都要求学生佩戴校徽,目的是建立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的集体荣誉感。既然提出了要求,随之而来就得通过检查确保落实。"校徽风波"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发生的。检查的同学即将到来,如果被查出有的同学没有带校徽,班级就会因此被扣分,班级荣誉就会受影响,班级利益就会受损。忘戴校徽的小王可不想做这样的"罪人",他急中生智快速制作出"纸校徽",如他所愿在检查中顺利地蒙混过关。值日班长为安全度过危机而兴奋不已,班级里大多数同学也都把"集体荣誉"置于"诚信"之上,认同小王的行为。  相似文献   

4.
案例中的小王同学采用了"不诚实"的手段,维护了班级的荣誉,应该说,他的动机是善良的,呈现的结果也是皆大欢喜的,班级大部分同学也都认同这种做法.我们通常说,目的体现主体的一种价值追求,是人对于自己需要的一种自我意识.但是,任何目的的实现,都依赖于一定的手段.案例中的小王同学为了实现他的目的——班级不被扣分、维护班集体的荣誉感所依赖的手段——画个假校徽,欺骗学生会干部的检查.  相似文献   

5.
周来娣 《班主任》2012,(11):56-56
正"我们不要他了!""他总是让咱们班被扣分!"……孩子们"义愤填膺"地喊着,一张张小脸涨得通红。对于宏,全班同学都已经忍无可忍了:升国旗时挠同学的痒痒被扣分,自习课上讲话被扣分,倒垃圾时弄得满地都是被扣分……我们班长期与"文明班级"绝缘,就是因为他一个人被扣的分比班里其他同学加起来都多。我对他软硬兼施,用尽各种手段,却丝毫不见成效。科任老师抱怨,同学告状……其实我也很想"不要他",只是说不出口。这天,值日班委又气喘吁吁地跑来告状:"老  相似文献   

6.
学生有意过失,让班级扣分,让班主任难堪,是难以理喻的.但看似荒诞的行为中,却揭示了当前班集体建设中一个绕不过去的命题——在"以学生为本"的语境下,我们怎么有效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一、让学生认同班级集体 在我们和学生的接触中,撇开一些成人化的言词背后,极大部分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来自班级对自己的帮助.如果学生感受到班级的温馨,获得班主任和同学的帮助,能够在班级中有所作为,他们就会认同班级,喜欢班级.因此,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班主任需要重视如下工作.  相似文献   

7.
不知道谁发明了学生常规量化考核,从此让孩子开始有了梦魇。内容详尽,细则明晰,真可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孩子的一举一动都被严密地监控,稍不留意就"榜上有名"。当然,有时考虑"人本"因素,一般只公布班级,不公布学生名字。学生犯错了,你或许会放他一马,给一次改过的机会,但若被扣分,你顿时火冒三丈,以损害班级荣誉为由,一顿狠批!由此推断,你在乎的可能不是"错误"本身,而是"错误"背后的量化分数。有量化成绩就有比较,有比较班  相似文献   

8.
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全面育人,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在自身实际的基础上有进步、有提升,这是新时期教育公正、公平的具体体现.但从学校发展和班级管理的实际来看,很多教师在班级管理上更偏向于优等生,而对于后进生要么忽视,要么排斥,这就使得在班级管理中存着这教育不公平的现象,很多后进生也因为教师的态度,自暴自弃或者和教师公然对立,这都严重制约着班级的发展.因此,针对个别学生的具体情况,扬长避短,引导学生由差转优,提高整体教育质量,对搞好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大学还没有毕业的我,就开始到工作单位顶岗实习了。报到那天,我十分兴奋,因为一直怀揣的教师梦即将实现,我想象着,教室里有一群可爱积极的孩子,如饥似渴地学习着。"小曹,只要让他们不闹事儿,你就成功了。"我被引进办公室后,一位年长老师对我叮嘱道。原来,这是一个重新组建的班级,大多数学生要么成绩落后,要么习惯糟糕。接触一周后,我终于领悟到了"不闹事儿"的真正含义。上课睡倒一小片,考试趴倒一大片,班级卫生更是做得马马虎  相似文献   

10.
遇到难题时,我们常常习惯于问"怎么办",而比较专业的做法是先问"为什么".案例中该生的做法其实是一个表征问题.如果进行溯源性分析的话,其根源问题是德育理念的偏差,是在班级和学校德育管理中暴露出的问题. "你再不跑就扣分了!’检评的学生冲他喊,看来检评员也早已经注意到他了."  相似文献   

11.
小利与长德     
"校徽风波"貌似一个两难的德育问题,让人有进退维谷之险——赞成王同学的行为吧,则似乎丢掉了诚实守信的品质;不赞成王同学的行为吧,则陷入扣分的深井,现实的利害与同学的舆论足以把原本正确的德育声音淹没.然而,稍微理性的人则显然看到了荒谬,小王同学的做法明显是不妥的,没戴校徽,违反校纪且不说,用假校徽来欺蒙检查的同学老师,这从行为修养上讲,是不诚实的表现.虽然他因此"维护了班级的利益",甚至被有些同学认为是"立了大功",然而,基于不诚实前提下所做的这些行为及其结果,都被贴上了"不义"的标签.从中我们看到了苏轼在《满庭芳》里所称的"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看到了同学们被"逃避扣分"、"维护班集体荣誉"等现实利益所蒙蔽和绑架,而忽略了王同学行为本身的谬误和不诚实的本质,甚至出现支持者、崇拜者众的情状.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以讲为主,这曾引起很多人的异议.因为一提到语文课的"讲",往往就会被认为是典型的传授知识,"教师在顽强地表现自己"搞"满堂灌".有人甚至认为,语文课的性质,要么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课,要么是单纯地能力训练课.  相似文献   

13.
值日     
周四的值日组长来通知我。他们值日完毕,要我去看一看是否合格。这些事情本来不需要我亲自过问,可自从前两周班级卫生连续两次被扣分,班级评比受到影响,我才决定自行检查。我走进班级,在教室里走了一圈,我明白了问题出在哪儿。因为抹布没洗净,黑板擦完留下一道道白杠。地面灰尘扫净了,但地面磁砖上还有一些污点、墨迹没有擦掉,这大概也是前两周扣分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今年我担任高一(1)班的班主任,任教几年来,我一直对自己说"干一行爱一行,勤勤恳恳做一行".做了两年的班主任工作后,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爱是教育的根本"这句话的分量.现在的我已没有初为班主任时的冲动和焦虑,虽然压力越来越大,有时会急躁,有时也很无奈,但对于我的学生们更多的是"爱",是"责任".我希望让感动代替制度,让关怀和帮助充满整个班级. XX是我初中带过的学生,到了高中后仍然被分在了我们班,对于这样一位好动、自由散漫、自以为是、喜欢与老师顶嘴的男生.  相似文献   

15.
曾经有一位非常优秀的班主任老师向我倾诉,为了学生不扣分,自己处处盯着学生,早上比他们早到教室,一起扫地,然后管早读,中午吃完饭后又开始当保姆……尽管上个学期,她们班是全校唯一一个不扣分的优胜班,但她却没有丝毫的喜悦感。因为,为了这一面优胜红旗,她简直就像老母鸡一样,时时刻刻跟着学  相似文献   

16.
问题引出:三个实例 实例一:2006年12月,某城市一位中学政治课教师以"诚信"为主题进行思想品德示范课教学.该教师首先从字形--"人言为'信'"出发讲起,然后举例论证诚信之"品德"的重要性:一个准备考研的医科大学学生签定了一份骨髓自愿捐赠书,但就在他将要考研之际,医院通知他立即赶往某城市为病人进行骨髓捐赠,因为他是惟一符合该患者骨髓移植条件而可能挽救其生命的人.那么,此时他面临着"去"与"不去"的两难抉择.如果选择去,那他便是一个"诚实守信"之人,但因此却要放弃考研而耽误自己的前程,难以改变自身贫穷的家境;如果作出相反的选择,他虽是一个"言而无信"之人,但却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此时老师让同学们讨论:"他应该如何选择?"全班仅有一人选择放弃"诺言".)当然,故事中的大学生选择了前者,并因此成为各大媒体报道的对象和表彰的模范,某甲等医院也因此破格免试录用他为该院医生.最后教师得出如下结论:该大学生考研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能进甲等医院吗?现在他因为讲诚信,不用考试也获得了这份工作.所以我们大家一定要讲诚信.  相似文献   

17.
问题引出:三个实例 实例一:2006年12月,某城市一位中学政治课教师以"诚信"为主题进行思想品德示范课教学.该教师首先从字形--"人言为'信'"出发讲起,然后举例论证诚信之"品德"的重要性:一个准备考研的医科大学学生签定了一份骨髓自愿捐赠书,但就在他将要考研之际,医院通知他立即赶往某城市为病人进行骨髓捐赠,因为他是惟一符合该患者骨髓移植条件而可能挽救其生命的人.那么,此时他面临着"去"与"不去"的两难抉择.如果选择去,那他便是一个"诚实守信"之人,但因此却要放弃考研而耽误自己的前程,难以改变自身贫穷的家境;如果作出相反的选择,他虽是一个"言而无信"之人,但却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此时老师让同学们讨论:"他应该如何选择?"全班仅有一人选择放弃"诺言".)当然,故事中的大学生选择了前者,并因此成为各大媒体报道的对象和表彰的模范,某甲等医院也因此破格免试录用他为该院医生.最后教师得出如下结论:该大学生考研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能进甲等医院吗?现在他因为讲诚信,不用考试也获得了这份工作.所以我们大家一定要讲诚信.  相似文献   

18.
班级都稳定了,学校也就办好了.班主任的管理水平上去了,学校的品牌也就打造出来了.要实现这样的基本目标,就需要班主任具备让学生"服"的功力.那么,如何修炼这项"不世神功"呢?让学生"服",班主任必须要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所谓的第一印象就是第一次在全体学生面前亮相就要打动学生的心,让他们感觉到"跟着你有盼头".你是正直的化身,你是班级这"地盘"的主儿.你可以没有俊靓的外表,但你应具有敏捷的思维、渊博的学识、风趣的谈吐,使孩子们有进一步  相似文献   

19.
"做老师难,做班主任更难".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其根本任务是为了管理好学生,带好班级,每个班主任都在做着同样的工作,期望的目标是一致的,但效果却可能大相径庭.要想让班级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不落下,就必须得讲究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20.
红领巾     
那几天,班级总是因为学生忘带红领巾而被扣分,一周下来竟扣了三分.每次走过展示栏看到被扣掉的那一分,心疼之余总是脸红,感觉班主任工作做得不够细,还很不到位.怎么办呢?我决定从调查情况入手,再对症下药.于是这几天我询问了几个经常忘记戴红领巾的同学.小广内疚地说:"真的不是故意的,回到家摘下红领巾往沙发上一扔,第二天早晨走得急就忘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