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作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于1993年加入《生物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成为较早批准公约的缔约方之一。1993年底,《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编制完成,1994年正式发布。此后的近二十年间,《公约》谈判及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出现了许多新的议题和热点,国内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资源现状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行动计划》的目标和任务已经不能满足和适应当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需求,亟需根据《公约》谈判的进展和趋势,深入研究中国的具体国情,制定新时期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作为未来二十年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蓝图。  相似文献   

2.
1992年6月,在巴西召开了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102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上签了字.这必将把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本文对中国科学院建院四十多年来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工作做了回顾,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设想和建议,呼吁中国科学院为此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中国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是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的国家,也是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的国家。本文简单论述目前我国生物多样性现状和受威胁状况并阐述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BDCOP15)第一阶段于2021年10月在中国云南昆明成功举行。此次大会线下展“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与成果展”向中外与会人员、社会各界人士全面系统展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云南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分享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中国智慧和云南答案,呼吁全球携手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旨在通过分析和总结云南展经验,为今后举办生物多样性展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作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于1992年6月11日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随后我国人大常委会于1992年11月7日批准加入该公约,1993年1月5日正式缴存加入书,是最早正式加入该公约的国家之一。《生物多样性公约》于1993年12月20日生效。  相似文献   

6.
城市园林的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刚 《科协论坛》2007,(6):29-31
城市园林作为城市景观的一种主要类型,其空间结构和发展动态对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开展城市园林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是探索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途径,是我国园林健康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科学家预测,如果按现在每小时3个物种灭绝的速度,40多年后的2050年,地球上1/4到一半的物种将会灭绝或濒临灭绝。根据计算机模拟,这一速度比生物自然灭绝的速度快1000倍,比物种形成的速度快100万倍。所以,两年前,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执行秘书朱格拉夫就发出警告:人类正处在自恐龙灭绝后的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的危急关头,而导演这一悲剧的正是人类自身。  相似文献   

8.
生物多样性与生物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生物技术角度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转基因生物的释放及生物多样性公约与生物技术的关系三个方面来阐明生物多样性与生物技术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进展及工作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我国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积极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行动和举措,促进了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物种恢复。然而,受人类活动影响,全球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形势仍然严峻,需要各国同心协力,加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文章系统整理了近些年我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举措,以及中国科学院在生物多样性研究领域的若干工作,并对我国今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全球生物分类倡议 (GTI)及其与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关系 ;扼要回顾了GTI的发展历史和任务 ;总结了GTI协调机制第一次会议情况 ;分析了中国与GTI的合作关系并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阐释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概念,探讨生物资源与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的重要影响,分析生物资源研究状况、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现代高新生物技术在生物资源利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等,提出了在扩大内需满足我国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之时,应注重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机制、长效保护策略研究,为重点物种保护工程提供理论基础和关键核心技术支撑;同时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资源永续利用研发,推动新兴生物产业升级,对现代化生态城市建设、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都有重要指导作用。寻求自身发展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方式,将是人类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海南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改善和持续利用生物资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是人类未来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海南岛是我国热带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因此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研究,对跨世纪的海南建设生态省,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3.
森林生物多样性指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活有机体及其遗传变异的有规律组合。森林生物多样性是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标志。森林生物多样性是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生物标本是生物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素材,是不可再生的战略生物资源。中国科学院生物标本馆是中国生物标本资源保藏、研究和科学教育的中心,在中国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生物标本能够提供物种、空间和时间3个维度的重要信息,有巨大潜力服务于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与保护。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挖掘、利用,可有效支撑生物多样性相关领域的研究,包括物种认知、生物多样性编目、濒危物种保护与管理、外来生物入侵防治、生物多样性监测,以及物种分布格局与生物多样性变化等。未来对标本资源的建设和管理需要致力于更加全面地收集和保藏,加强深层次信息的获取和数据整合平台的建设,才能更好地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5.
民族文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现代人类社会对地球各种生命形式的巨大影响下,生物多样性不再是一个与人类社会相互分割的自然单元,人类的文化价值观、社会经济、科学技术、资源管理、政策法规和伦理道德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密不可分,生物多样性保护不再仅仅是一个科学问题。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推进了现代工业文明和经济发展。自20世纪以来,全球化的进程加快,生物多样性面临巨大的压力和加快消亡的威胁。在影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诸多因素中,文化是一个关键因素。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的互动共存关系表明,传统文化的消失加快了生物多样性的流失过程,文化多样性不仅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历史的经验和见证,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一带一路”上的全球生物多样性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同时赋予人类一些大自然的馈赠,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至关重要。然而,随着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以及气候变化等已经对生物多样性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开始造成地球上第6次生物大灭绝。随着人口数量和消费速率的增长,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速率正在急剧增加,一系列威胁地球上维持生命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正在凸显。目前,中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正在采取积极的措施,出台相关的政策等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中国政府的决心、"一带一路"建设、对基础研究的资助力度加大以及中国科学院海外科教基地对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布局等,将对全球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作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生物多样性是有机界一个无所不包的术语,系指一个生态系统、一个区域乃至整个地球物种(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丰富的均匀的程度。它既包含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的含义,也反映一个区域的发展规划是否符合客观规律的重要樗。可从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不同水平来研究和分析其基本特点,当然,不同水平研究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本文主要介绍其当前的基本情况、研究的战略思想、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以期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组织力量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8.
生物多样性资源是国家重要战略资源,云南作为中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保护好生物多样性、实现生物多样性资源可持续利用是云南建设生态文明排头兵、筑牢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核心问题之一.文章从省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视角出发,探讨提出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技支撑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基本实现了生物多样性的全方位系统保护。目前,生物多样性保护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被纳入国家的顶层设计,相关法规制度逐步完善,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通过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修复重大工程,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等措施,我国重要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物种得到了有效保护,社会参与和公众意识得到明显提升。此外,通过缔结多项生物多样性相关的国际公约和协定,以及倡议成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等举措,我国完成了从重要参与者向积极贡献者的履约角色转变。然而,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也存在一些有待解决和加强的问题,如:资金投入机制单一,数据整合程度不够,对海洋等生态系统的保护投入不足,以及追求数量目标而忽视生态系统结构和完整性等。未来,应转变保护策略,强化顶层设计;加强公约间协同增效,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国土空间规划和环境污染治理等相结合;从追求数量目标转为提升质量,加大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野生动物遗传资源库和野外台站建设力度,加强外来入侵生物和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研究;搭建大数据平台,推动生物多样性信息共享和深度挖掘,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20.
从生物多样性走向文化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物多样性既是生物物种及群落存在的根本条件,也是人类得以生态性生存的基础和前提。生命既是生物多样性的现实存在,也是我们认识、把握及体验生物多样性的核心问题。对人类存在来说,生物多样性首先直视人的生命,它使人能够在复合且复杂生态系统中生存与发展。生物多样性还提供了一种认识与思维的方法,描述了一个思维的进程,形成了“联系的联系”的自组织结构,也使文化多样性的组织系统成为复杂结构。文化多样性作为思维转向应该是这种自组织结构演化的一个必然的结果,同时也呈现一种全息性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