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教人化人,化人者也为人所化。教育总是互相感化的,互相感化,便是互相改造。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深处。"  相似文献   

2.
语言有着无穷的魅力。俗语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能“连横”与“合纵”:能使狼烟四起,也能化干戈为玉帛;能挽救人,也能致人于死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应该用它来教育学生,帮助学生,“改造”学生。教师的鼓励语言对学生的成长具有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目前,学界对感化教育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界定。文章对感化与感知、感动、感染、感召等带“感”字词语,及感化与教化、转化等带“化”字词语进行了比较与辨析;指出感化不等同于教育,而是要以教育为导向,发挥自己特有的功能。感化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人们思想观念、品德形成的规律,以反映社会要求的情感信息影响受教育者,使受教育者在激发起一定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改变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4.
三、平等之心:“拜小孩为老师”从某种意义上说,陶行知的伟大正在于他对学生真诚的平易亲切。他说:“我们最注重师生接近,人格要互相感化,习惯要互相锻炼。人只晓得先生感化学生锻炼学生,而  相似文献   

5.
苏运中同志对中学统编教材《阿房宫赋》中“歌台暖响……”句的解释提出了意见,并对此句作了语法分析,认为“歌台”、“舞殿”是“状语”,“暖”、“冷”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响”、“袖”是宾语,于是将“暖响”译为“使音响有暖意”,“冷袖”译为“使舞袖产生寒气”(见《四川师院学报》1980年二期)。这样解释,有失句子原意,也打乱了原句的句法结构。我认为,“歌台暖响……”是一组对偶句,由两个分句构成。前一分句的“欣台暖响”是主语部分,中心词是“响”,带上表处所的“歌台”一词,限制“响”发出的地点,带上“暖”说明“响”给人的感受,“歌台”、“暖”应该是“响”  相似文献   

6.
师生关系人格平等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晖 《教书育人》2002,(22):41-42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重视“教化”的作用,根据近代思想家魏源的解释:“教以言相感,化以神相感”。二者要相互为用才能相得益彰。他认为:“有教而无化,无以格顽;有化而无教,无以格愚。”指出“教”与“化”在教育中都是必要的,但又更重视教育中人格影响的作用,“故言立不如默成,强人不如积感。”强调重视无言之教,人格感化。如何实现无言之教、人格感化?作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教师必须具备“为人师表”的师德。但仅此认识还不够,有人认为“为人师表”就是要有老师的样子,为了维护老师的尊严而保持师生间距离,最终难以得到…  相似文献   

7.
"教育是互相感人的,是教人化人的。"没有感化就谈不上教育。学校的音乐教育与智育、与德育在培养四有新人的总目标上是紧密相连、息息相通的。  相似文献   

8.
高均 《家庭教育》2008,(7):21-21
俗话说:“好话一句,暖人一辈子;坏话一句,伤人一辈子。” 父母面对孩子,一句话,可能毁掉孩子的一生:一句话,也可能成就孩子的一生。不久前报载,一个孩子因为爸爸的一句话。孩子赌气出走,至今未归,父母终日寝食不安。四处寻找。这位父亲逢人便讲,他很后悔自己当时说过的那一句“狠话”。这足见一句话的力量。  相似文献   

9.
教育絮语     
教育絮语教师天职:自化化人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的天职是变化,自化化人”。教师要“自化”.就要严于自律,明于自知,勤于自学,精于自业,敢于自先,勇于自进,简于自奉,乐于自献;要“化人”,就要对学生施以严父之教,慈母之爱,益友之助,良师之育,坚持以情暖...  相似文献   

10.
我国十七世纪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夫之对教师提出“躬行”与“自明”的要求。“躬行”即是身教,不言之教。他说,圣达的人有他独到的操行,不需要用言语去教诲别人,别人就能受到感化。即以不言之化,行感化之教,使学生在教育者行动的感化下,自己受到教育。同时,他强调教师要有丰富正确的知识.“欲明人者必须先自明”。他说:“夫欲使人能悉知之,能决信之,能率行之(要使  相似文献   

11.
2011年8月29日《青年时报·专栏》有篇题为“切一角月饼去交税”的文章,其中写有这么一句:“去年有报道显示,中国的税负痛苦程度列全球第二,与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交相辉映。”此句显然把“交相辉映”当成了“互相照应”。·“交相辉映”是个成语。交相:互相。如僻·小雅·角弓》:“不令兄弟,交相为疥。”辉映:照耀;映射。如南...  相似文献   

12.
李焕华 《教师》2011,(13):62-62
课堂评价是一门艺术,而作业批语是评价中的一分子,它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激励性和灵活性。俗话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教师一句暖人之心的批语能激起学生强烈的上进心,而一句伤害自尊的话能让学生意志消沉,甚至在心灵上永远留下阴影。近两年,笔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尝试着用真挚新颖的批语去打动、启发、激励学生,以满足他们的学习欲望,增强他们的自信力,使其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的同义句按其结构关系可以分为两大类型:一种是语序不同、结构关系相同的同构同义句,例如,“鲍小姐睡了一天多才起床/睡了一天多鲍小姐才起床/鲍小姐才起床,睡了一天多”;另一种是语序不同、结构关系也不同的异构同义句,例如,“自己的饭碗也砸破了/也砸破了自己的饭碗”。同构同义句之间可以互相变换,异构同义句之间可以互相转换。本文着重探讨主谓句的化主为宾句式转换。这种句式转换指的是:主谓型的 A 式句按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场早春的暖雨,是一场令人赏心悦目的多情雨。在“一个阴霾的日子”,她突然来了,“使人聚然感到一股复苏的暖意”。这暖雨“治愈”了“我们对春天无比饥渴的强烈感情”。多么及时,多么富有感情。这和杜甫笔下的春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一句“好雨知时节,当春及发生”,足以让人全身湿暖!  相似文献   

15.
职校学生厌学是困扰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家长的一大难题。理解教育通过“五化”即感化学生心灵、强化成功体验、韧化学生意志、实化所学知识、活化教育方法解决这一问题,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讽刺挖苦使不得谭奔红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半句寒。”多年来,我探索了有关对中学生的一些教育方法,经过反复实践,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其中一条是:讽刺挖苦的方法使不得。有一次上课,我正讲解我认为很重要的“多重复句”但学生不重视,不专心听课,更...  相似文献   

17.
我当小老师     
张君毅 《红领巾》2010,(2):43-43
“烦!”“烦呀!”“烦死了!”“活不下去了!”一句句奇怪的话语从五(4)班传出。咦,怎么回事?我来告诉你:是老师在让我们互相批改作文。  相似文献   

18.
樊荣 《成才之路》2010,(24):I0006-I0007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百年大计,而班级管理是关系民族振兴与存亡的教育基石。长期以来,班级管理一直是在制度化管理和人性化管理之间摆动,假如处理不当,就可能发生致命的倾斜。班级管理的实践经验警示我们,班级管理必须走人性化和制度化有机交融的路子,这样,班级管理才能由“山重水复疑无路”走向“柳暗花明又一村”。建立制度可以约束人,是“刚性”化的管理,而人性化管理能够感化与渲染人,是“柔性”化引导。只有把制度化和人性化两种管理模式有机结合起来,刚柔相济,才可以营造出一个自律和谐、有凝聚力的班级之“家”。  相似文献   

19.
一、析“暧暧远人村”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这是陶渊明《归园田居》第一首(“少无适俗韵”)中的描写田园景物的一段。其中“暖暧远人村”一句应该作何解释,尚待研究。随手翻阅手头的几个注释本,发现它们对理解本句很关重要的“远人村”都未作解释。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中  相似文献   

20.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义”。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同一件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