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描述翻译研究的方法论视角,研究小说《二马》中文化词汇的英译策略,手动提取原文中的汉语文化词汇及其译本中对应的"翻译",形成平行语对并进行数据统计。研究发现,译者使用到了八种翻译方法,总体上倾向于采用文化替换类翻译策略。译者在翻译方法上的选择主要受历史文化语境和文内语境的制约。此外,汉语语言系统的特殊性也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文化词汇的英译。  相似文献   

2.
杨晓丽  安静 《文教资料》2011,(2):31-33,88
关联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译者站在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之间进行跨文化交际。译者在源语认知环境中寻求关联并在目的语认知语境中作出动态适应。关联理论在W.J.F.詹纳尔的《西游记》译本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詹纳尔为翻译《西游记》中的文化内容,采取了多种手法,主要有直译法、意译法、替代法及注释法。本文通过评析具体例句指出,在翻译涉及文化内涵的文本时,译者应灵活采用翻译方法,在忠于原文作者和忠于译语读者之间找到最佳平衡,实现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3.
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对金介甫英译《边城》的译者、译文与翻译生态环境进行整体性研究。金介甫作为译者适应了翻译生态环境,体现了与生态环境中各要素的和谐统一。"三维"转换方面,译者在语言维对原文语言多层次、多方面进行了适应性选择转换;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该译本的突出优点,译者通过厚译、细译和异化归化的灵活运用,适应了原文的文化系统;在交际维,译本在个别地方存在改进的空间。总的来说,该译本充分体现了多维度的选择性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翻译原则,具有了较高的整合适应选择度。  相似文献   

4.
中国乡土文学出现于上个世纪20年代,主要是以农村生活为题材。而《蛙》作为中国当代作家莫言的重要作品,秉承了其乡土文学的一贯风格。2014年由美国著名翻译家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翻译出版的《蛙》在面向英语国家读者中取得了较大的成功。本文通过对莫言《蛙》葛浩文英译本的研究,研究译者文化身份对译本的影响及译者在原文与译文之间身份的转换以及翻译策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李慧芬 《考试周刊》2015,(47):21-22
在影响翻译实践的诸多因素中,翻译目的对翻译结果影响甚大。同一原文,因不同的翻译目的而形成译本的多样化。文章选取《道德经》的第一章的四个著名英译本进行对比研究,探讨译者的不同翻译目的如何影响翻译策略及译者对译入语读者的关照程度,从而最终形成《道德经》译本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周娟丽 《考试周刊》2011,(51):20-21
顺应论认为语言使用是一种连续选择语言的过程,语言选择要顺应于语境,翻译活动尤其如此,译者要顺应于源语和目的语双方相关的语境因素,译者本身的因素也构成了译者顺应的语境因素之一。通过对《红楼梦》两个译本中委婉语的翻译对比,顺应论可以很好地解释译者翻译时策略和词语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孟杰 《海外英语》2022,(18):38-39
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外国著作的中译工作不容小觑,而译者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译文的可接受性必然是值得考虑的一个问题,其中词汇的选择就是不可缺少的一环。词汇选用是否符合当下语境,是否和译入语文化相适应等问题值得译者深思。在考虑到语境和译入语文化的前提下,该文从词汇选择方面对《呼啸山庄》杨苡译本、方平译本及宋兆霖译本进行简要的对比评析,以认识不同译者在翻译时对词汇的不同选择,促进外国著作中译本的优化。  相似文献   

8.
《鸡西大学学报》2022,(1):151-158
基于阐释翻译观,研究《飞鸟集》郑振铎和冯唐译本在翻译四步骤中译者主体性的差异。郑振铎和冯唐出于对原作的兴趣,“信赖”并翻译《飞鸟集》;“侵入”性地理解原文;在“吸收”步骤,郑振铎运用异化以保留原文的形式和风格,冯唐则使用归化改变原文的形式;最后都对译文进行了“补偿”,力求实现原文和译文的平衡。研究发现,两译本所体现的译者主体性差异源于他们所处时代背景、所受教育、翻译目的、个人意识、文化观念和诗学观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语内翻译不是简单的同一语言内部的语码转换过程,而是在同一语境内部,在保持一定时空距离的条件下,译者对原作做出的新的解释,并且是在对传统继承基础上的新的发展。这种继承与发展是语内翻译中译者阐释的结果,具体体现为译文与原文的同一性与差异性两个方面。张爱玲《海上花列传》的国语翻译集中体现了语内翻译中译者的阐释过程。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翻译理论将原文看成是“绝对标准”,“忠实”是传统翻译理论的最高标准,译者长期以来处于边缘地位,是“隐形”的.文化转向后,中西方翻译研究开始关注译者的主体性介入.探讨译者主体性,兼而分析赛珍珠在《水浒传》译本中体现出的主体性和主体意识,指出赛珍珠在翻译《水浒传》时大胆地展现自己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1.
副文本作为翻译文本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传递着多样化信息,对译本研究具有启示意义。陈荣捷《传习录》英译本中,副文本担当着重要角色,但相关研究屈指可数。本研究聚焦陈荣捷英译《传习录》的副文本构成要素及其功能,以期揭橥陈荣捷《传习录》英译本的价值。研究发现,陈荣捷英译《传习录》的副文本在阐释译者翻译观和翻译动机、重现源语语境、弥合文化差异、建构中国古代哲人形象与促进译本接受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这为中国哲学典籍“走出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阿Q正传》的两英译本为研究对象,依据“意识形态理论”、应用统计学方法从历时角度考察不同时期、不同民族文化语境下的译者意识形态与其翻译转换策略的关系.调查数据显示杨译本为异化本,拉译本为归化本,译者翻译策略受到各自民族、时代文化语境的制约.译者在意识形态内容方面翻译策略与总体翻译策略相一致,但自身在分布上存在细微差异.  相似文献   

13.
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基于语言学研究成果的语境研究,为翻译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除了要考虑源语和译语两种语言体系外,还要考虑语境对翻译的规约和影响。本文借助语境的研究理论,就《士兵之家》的两个译本进行比较,分析话语语境和文化语境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译者目的与译本多样化——以《论语》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影响翻译实践的诸多因素中,翻译目的对翻译结果影响甚大.同一原文,因不同的翻译目的而形成译本的多样化.文章选取<论语>的五个英译本进行对比研究,探讨译者的不同翻译目的如何影响翻译策略以及译者对译入语读者的关照程度,从而最终形成<论语>译本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影视作品的国际化传播离不开优秀的电影字幕翻译.语言顺应论能够较为全面地分析字幕译者的理念和策略.为探究该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实践中的应用,以《疯狂原始人2》的官方译本为例,以语言顺应论为理论基础,从语言结构顺应和语境顺应两方面进行详细分析.研究发现:在语言顺应论指导下,译者可在语言结构和语境两方面的顺应中,采取音译、归化、转换、语序调整、增译等多种翻译策略和方法,从而使影片对目标语观众的顺应达到最佳程度.  相似文献   

16.
《道德经》是我国历史上首部具有完整逻辑系统的哲学著作,作品的第一章是老子大道思想立论的基石,对整部著作起了总纲的作用。英国汉学家Arthur Waley翻译的《道德经》译本常被作为研究老子学说英文翻译的范本之一。该文将Arthur Waley的《道德经》英译本第一章与原文逐句比读,分析译文翻译的出色及不足之处,指出译本注重还原《道德经》的历史文化语境并突出原文核心概念的哲学含义,认为在对文化典籍的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不能偏离原文的文本含义和主旨精神。  相似文献   

17.
在翻译过程中,语境对翻译过程是至关重要的。翻译必须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语境和翻译之间关系密切,语境对翻译具有决定性作用。译者的重要功能就是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准确地转换不同的语境。以《简爱》中译本为例,论文扼要介绍了如何结合语境将原文的真意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8.
运用译者主体性,从译者主体性与原文,翻译目的,翻译策略三者关系入手,旨在通过对林语堂的译作《浮生六记》的研究,探索译者在文学翻译过程中各种主体性的彰显,并着力分析译者的个性、人生观取向、文学趣味等主观因素对于译本、翻译目的和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罗耀慧 《铜仁学院学报》2010,12(5):85-86,106
目标语读者主要通过译本了解原文,不同的翻译策略会影响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因此,对译作的翻译策略进行评估,能增强译者的翻译策略意识,进而提高翻译质量。归化和异化是两种不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翻译策略。通过运用具体实例从词汇、文化和语篇等角度分析了《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中译本,得出该中译本主要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的结论。最后,对该策略进行了评论,认为应该视情况而采用灵活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0.
语用学主要研究语言在特定语境下实际交际过程中的运用与理解。小说中的对话翻译就是一种在特定情景中的间接交际语,译者从人物对话中获取相关信息再将其传递给译文读者。小说对话翻译的好坏,不仅影响信息传递的准确性,而且影响读者能否顺利阅读等等。所以在翻译小说对话的过程中,译者要结合原文语境,正确推理并理解会话含义及原作者意图,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和恰当的词汇进行原文信息的传递。通过《聊斋志异》的两个不同英译文本对话翻译的对比分析,从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两个方面来阐释语用学在对话翻译活动中的作用,进而阐明语用学在对话翻译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