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鲁迅先生曾这样说过:“书籍的插图,原意是在装饰书籍,增加读者的兴趣的,但那力量,能补文学之所不及。”对于报纸来说,也是这样,它能形象地表现新闻稿内容的精华和主题,为稿增色。作为一张报纸,要引发读者的阅读欲,吸引众多的读者,除了文字报道内容具有强烈的可读性以外,在版面、尤其是重要新闻稿件的美化设计上,要抓住读者对一定事物的  相似文献   

2.
新闻美术,顾名思义,既有新闻的特性,又有艺术的品格。由于新闻美术是报纸新闻体裁的一个重要品种,我认为探讨一下它在报纸上的地位与作用及其特点等问题是有意义的。报纸以文字宣传为主,但在现代化条件下,单凭文字还不能很好地完成宣传报道任务,还必须借助新闻美术和新闻图片才行。新闻美术能用直观的绘画方式,去反映新人新事以及其它文字所难以表达的内容。如果是一篇新闻通讯的插图,它可以说是配角,起辅助作用。有时是以照片或图画单独报道新闻,那时它就成了主角。去年底《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3.
连环画,是由书籍插画演变而成的;鲁迅先生在《“连环图画”辩护》一文中就曾说:“书籍的插画,原意是在装饰书籍,增加读者的兴趣的,但那力量,能补助文字之所不及,所以也是一种宣传画。这种画的幅数极多的时候,即能只靠图像,悟到文字的内容,和文字一分开,也就成了独立的连环画。”这种脱胎于书籍插图的连环画,有图文并茂、生动  相似文献   

4.
插图,是书籍、报纸杂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它的作用,鲁迅先生曾讲过:“书籍的插图,原意在装饰书藉,增加读者的兴趣,但那力量,能补助文字之所不及……”在九十年代的今天,随着读者艺术修养的普遍提高和对艺术的空前需求,报纸的文图并茂就更显得重要了。  相似文献   

5.
认清现实:走出心理"亚健康"的起点 2000年6月社会学硕士毕业后,我来到浙江一家地市级媒体工作.之前其实对新闻单位没有什么具体印象,甚至都没到新闻单位实习过;当时只是觉得自己文字功底还可以,在读书时也有几篇文章公开发表,于是找工作时就斗胆找到了新闻单位.没想到,刚工作一个月后就感到了工作上的压力,记得自己有一次曾跟同事说:"不知道自己在这个岗位上能坚持多久?"如今,10多年过去了,我还在新闻单位的一线工作着,业务日趋熟练,并且有了一些小小的成绩.  相似文献   

6.
新闻学院的不少前辈都说过:"没读过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不像是搞新闻的人."无论从文学、历史,还是从新闻角度来看,<西行漫记>都是一部值得一读的经典.我从图书馆借来了由董乐山先生翻译,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西行漫记>.虽然书本破旧了些,里面也有不少前人留下的标注,不过文字清晰,译文易懂,很好看.  相似文献   

7.
插图,在我国历史悠久。所谓"凡有书,必有图",早在唐代,我国的《金刚经》的卷首就出现了木版插图。但这种图不同于纯粹的绘画,它扮演的一个重要的身份是对图书文字内容做清晰的视觉说明,用来增强文字的感染力和书籍版式的生动性,扩大读者的想象空间,是一种"有意味的图画"。加拿大著名作家阿尔维托·曼古埃尔曾说:"如果我读的是不曾学过的文字,比如希腊文、俄文、克里语、梵文,自  相似文献   

8.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更是媒体一贯着力“经营”的重点.俗话说得好:“看书看皮,看报看题.”标题是对消息内涵的高度概括和浓缩,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闻标题正是新闻事实和文字表达艺术的汇流与综合.鲁迅先生也说过: “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若画了全副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法国新闻理论家贝尔纳·瓦耶纳曾经说过: “新闻工作者的职业可以说是一半搞新闻,一半搞诱惑.新闻的好坏还得看它吸引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9.
哲人罗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新闻采访也是如此,假如记者缺少新闻敏感,能产生轰动效应的新闻就会从自己的眼皮底下跑掉。那么,作为一个年轻记者,怎样才能在丰富多彩、瞬息万变的客观世界中,抓到准确的、重大的和新鲜的新闻线索,写出有分量的作品?我想结合自己近几年来的采访实践,就新闻的捕捉技巧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0.
插图浅谈     
我们在办报过程中,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话:“给这篇文稿来个插图,美化一下版面吧!”一篇文稿,配上一幅或几幅题图插画之类的确可以使版面活跃不少,生动许多。但,如果认为,插图的作用和功能仅此而已,那未免就太不公允了。诚然,美化版面,活跃气氛,这是插图的一个很重要的功用。实际上,插图比较大的、且容易被人忽视的功能是;变相对抽象的文字叙述为具象的视觉再现。它在深化文稿的思想内涵、增加文稿的宣传效果等方面,有比较独到和特殊的功能。鲁迅先生曾指出:“书籍的插图,原意是在装饰书籍,增加读者的兴趣的,但那力量,能补助文字之所不及,所以也是一种宣传画。”(《鲁迅  相似文献   

11.
★《新闻美术之角》今起开栏。欢迎踊跃投稿。来稿形式不拘、体裁题材宽泛:可以是关于国内外新闻美术的研究比较、讨论交流、创作心得、信息等——文字作品;也可以是荐介、赏析已经发表了的报刊优秀版面、封面、题头、插图、栏花、版式、设计、装帧、绘画、速写等——美术图象佳作;更欢迎采写新闻美术编辑记者立足本职、默默耕耘、奋力进取、创造成绩的人物剪影。要求图文清晰、相映成辉。  相似文献   

12.
插图艺术是文学与美术相结合的产儿,是文字与绘画熔铸而成的造型艺术。插图因文字而缘起,但一经诞生,即以其视觉形象的鲜明特点博得读者的高度赏识。它是造型艺术中最大众化、最流行的体裁之一。 插图虽属“命题作文”,但好的插图决不是文学作品的图解和附庸,而是和文学作品有着同等价值的艺术品。  相似文献   

13.
简明是新闻语言的一种魅力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新闻研究所张秉政作家老舍曾说过:“世界上最好的文字,也是最精炼的文字,哪怕只有几个字,别人可是说不出来。简单、经济、亲切的文字,才是有生命力的文字。”写新闻就要做到这一步,要以简练的文字去表达丰富而深刻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新闻与文学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新闻与文学之间的差异也是多方面的。本文试从叙事学的角度,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现代叙事学依据故事时间长度与文本时间长度,把叙述速度分为省略、概略、匀速、减缓和停顿。笔者认为,新闻与文学在叙述速度的运用上,存在着显著的不同。一、省略省略是对故事时间线索中整段时间不加叙述就跳过去。在跳过去的这段故事时间长度中,文本时间长度为零,因而可以说此时叙述的步速是无穷大。如:“1984年1月,小平同志曾到深圳视察过。一晃,8年过去了。”(《东方风来满眼春》)“一九六九年一月,李月华生下了最小的…  相似文献   

15.
作为大众平面传媒的报纸,历来强调"图文并茂".所谓"图"主要就是美术与摄影作品.在新闻美术中,报纸插图深得广大读者青睐.在许多情况下,惟有插图才能发挥其特有的作用.譬如有些突发性的新闻事件、案例报道、文艺副刊文章、社会新闻和需配文章的人物绣像等等,都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运用写实或漫画式的夸张手法创作插图.由此,既可以丰富版面形式,提升艺术品位,又能增进报纸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16.
《人民日报》副总编梁衡说过,干记者要种植一片文学与新闻的混合林。自己过去曾从事文学创作多年,在转入新闻采访后,格外留心这片“混合林”。在逐渐  相似文献   

17.
电子媒介时代,传统媒体依赖文字为载体的新闻信息传播方式受到挑战.新媒介技术对新闻传播领域的不断渗透,使得图片新闻日益成为不可或缺的新闻表达方式和手段.人民日报社原总编辑范敬宜曾说过,"新闻图片是文字无法代替的,它的功能在特定的条件下比文字更具冲击力、感染力".  相似文献   

18.
尹一凡 《新闻世界》2008,(10):41-41
穆青先生热爱文学.提倡“散文式新闻”,常把描写和抒情等文学手法运用到新闻通讯的写作当中,增强美感和表现力。本文试就散文式新闻作品的一些表现手谈点体会。“散文式”新闻作品文字优美,情景交融,它是一篇新闻,却有诗的语言;它在叙述事实,却揉合着深情。能使受众加深印象,难以忘怀,能激发受众情感,打动受众心弦。  相似文献   

19.
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发议论、讲道理,有着鲜明针对性和引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①"盛世多危言",这些年新闻评论尤为活跃.有价值的新闻评论,或直抒民意,振聋发聩;或如同航标,引领航向.著名报人戈公振先生曾说过:"报  相似文献   

20.
梁衡 《传媒》2000,(7):47
我曾写过一篇谈散文写作的文章,题目是《试将稿纸当画纸》,讲艺术门类之间的相通相融。新闻和文学之间其实也是一样,所以我在写作新闻时常会不自觉地且把新闻当文学。 文学是艺术,新闻也是艺术(虽然人们不大肯把新闻归入艺术)。它们至少有二点相似,都是文字艺术,又都常常以人为表现的主体。 新闻是追求以最快的速度写出读者最想知道的东西;又学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