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信息共享空间(IC)的概念、理念,具体分析了高校图书馆IC的要素及构建模式.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今日,对IC构建发展的必要性进行研究,并从IC物理层、虚拟层、支持层三方面对高校图书馆IC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图书馆Information Commons 建设实践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在35个IC实施案例调研基础上,对IC信息服务本质与信息服务的功能特点进行分析,研究IC建设的服务功能设计、服务资源 设计及服务空间设计等内容要素,提出我国研究型图书馆IC的建设目标与建设理念,建议着重处理好IC的空间设计和条件设施的规划、 服务功能与服务政策的问题,合理安排人员配置、合作团队和管理评估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国外信息共享空间的模型构建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信息共享空间的概念、特点及模型构建,指出IC是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IC对我国图书馆建设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4.
信息文化(Information Culture,IC)是信息科学与图书馆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系统、经济学与商学、管理学以及教育与教育研究等学科领域共同关注的研究课题。自20世纪70—80年代兴起至今,已取得了重要进展,积累了大量文献研究成果。本文以Wo S、PQDT、Springer、Taylor&Francis、Elsevier Science Direct、Emerald等相关数据库收录的文献为基础,分四个部分对国外IC研究进行综述:1简述国外IC研究的兴起与发展历程;2从阶段划分、学科分布、层面归纳三个方面阐述国外IC研究的状况;3从概念、构成与评价两个方面概述国外IC研究的内容;4从主要问题、典型方法、相关概念、发展趋势四个方面评析国外IC的研究。指出:IC研究需要从个人信息文化(PIC)、组织信息文化(OIC)和国家信息文化(NIC)三个层面展开,OIC以及PIC的研究将成为未来IC研究的重点;IC理论研究要紧密联系实际;IC研究的核心在其概念与评价。建议我国的IC研究应从三个方面展开:1拓宽IC研究的视阈,重点关注组织层面和个人层面的研究;2开展IC的实证研究,探索我国IC发展中的共性与个性;3界定不同层面IC的概念,明确IC的组成与评价要素。图3。表1。参考文献70。  相似文献   

5.
Information Commons的理性审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文摘Information Commons(信息共享中心)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兴起的一种新型图书馆服务模式。本文论述了IC兴起的背景,分析了其构成和服务模式;并从信息服务模式演变、图书馆功能发挥、信息共有理念等角度对其进行审视,揭示了IC“空间共用、资源共用”、“用户交流互动”、“维护信息共有”等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6.
信息共享空间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于北美的一种新型信息服务模式,其核心是以用户为中心,提供一站式、集成的服务.中科院国家科学图书馆通过引进IC理念,借鉴国外成功案例,并通过对服务对象广泛、深入的调研,构建了一个具有本地特色的IC服务模式,在国内率先实践了IC模式的信息服务.实践表明,这种模式在国家科学图书馆得到了用户的认可,适应了新形势下用户的信息需求和信息行为,对国内其他图书馆建设IC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CNKI数据库为检索对象,利用文献计量方法,对档案类8种核心期刊近10年发表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相关文献增长的内在成因进行分析,将IC建设理念引入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之中.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受到国家政策、法规、理念及管理体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IC建设理念对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在共享机制、共享目标、共享策略三方面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信息共享空间在美国大学图书馆的发展与启示   总被引:112,自引:4,他引:112  
介绍了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IC)的概念、模型、特点与发展,分析了美国大学图书馆IC实施状况,论述了IC对我国大学图书馆服务创新的五点启示:IC已成为大学图书馆发展的新潮流;馆舍建设应融合IC理念;建立结构合理的信息资源体系非常重要;人员素质和结构是提高服务水平的关键;评价与跟踪是提高服务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简称IC)是一种将技术、服务和空间进行整合和集成,提供学习交流支持的高校图书馆新的服务方式,能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文章阐述了IC的概念、类型、功能,以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建设的Kate Ledger信息共享空间为例。从建设思路、硬件软件环境、服务功能等角度进行了剖析。以期为我国高校图书馆建设IC提供借鉴和思路。最后,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建设信息共享中心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0.
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Commons,简称IC)理念的引进,为高校学科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奠定了基础.文章设计了一种将整合空间、整合资源和整合服务有机融合的高校学科IC的体系框架,探讨了学科IC的构建模式、结构形式、资源组织、整合方法以及学科信息服务的创新模式等实施策略,旨在为高校图书馆构建学科IC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Information Commons代表着图书馆发展的一种新潮流,而随之出现的如何更好地建设IC成为国内外图书馆界关心的焦点。论文以Web2.0的技术为桥梁,并结合Lib2.0与IC两者的共性,阐述了促进IC发展的重要因素——Lib2.0的技术。并着重阐述了搏客、Wiki、RSS技术在IC中的应用构想,使IC“以用户为中心”的思想表现得更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2.
一站式服务、用户信息素养教育、协作学习研究等是IC的核心理念。IC信息资源建设应着力构筑合理的信息资源空间布局,强化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开发,重视OA资源的组织与整合,并努力构建面向用户的IC信息资源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3.
信息共享空间是目前高校图书馆一种新型的发展模式。本文基于信息共享空间的内涵与国外信息共享空间的实践经验,着力探寻独立学院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建立,希望能够借由这一模式探寻一种适合独立学院图书馆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4.
论文以信息共享空间为出发点,介绍了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国内外研究历史,通过对国内外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研究,提出了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建设的模块化模型;最后对信息共享空间在新的信息技术形势下的发展——学习共享空间进行探讨,并提出了构建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网格的信息共享空间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强 《图书情报工作》2008,52(12):107-107
分析探讨IC与网格技术的关系,构建了基于网格技术的IC模型,并着重论述了图书馆硬件设施和服务及用户客户端硬件资源整合共用,馆藏、网络与客户端数字信息资源的共用,用户交流互动的场景模式以及维护信息共有的保障体系等。  相似文献   

16.
IC的理论构成可划分为物理空间、虚拟空间、政策空间和情感空间等四个维面仿面。从建设所涉及的范围及其功能的发挥等因素考虑,IC分为宏观层次上的全球IC/巨型IC、中观层次上的区域/系统IC和微观层次上的机构/兰且织IC等三大类型。不同层次类型的IC,具有不同的功能与特点,其结构模型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7.
列举并分析一些图书馆界普遍认可的核心价值,提出图书馆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诠释并实现图书馆核心价值。以一种新型的信息服务模式--信息共享空间(IC)为着眼点,简要介绍IC的概念、特点、结构和功能,详细论述在图书馆IC中如何诠释并实现图书馆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