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温州白象塔彩塑的制作材料及工艺 ,探讨了病害产生的机理 ,为病害的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对修复后的保存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白象塔彩塑的具体保护,阐述了小型木骨泥塑保护的基本程序,并论证了每一程序的合理性及可操作性,对于我国塑像保护标准的完善及操作工艺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博物馆馆藏白象塔北宋时期的三尊彩塑,受保存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程度地出现了颜料层起甲、粉化以及泥塑开裂、松动、错位、残缺等。通过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筛选出了适宜的修复材料,对彩塑进行保护修复,解除了彩塑进一步病变恶化的隐患,得以良好地保存并延续了历史信息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乐清市白象中学金鳌文学社成立于1995年,编辑出版社刊《五河》、《五河青春派文集》和《白象中学报》。曾获得“常春藤杯”优秀文学社称号,《五河》曾获得由中国作家协会评选的“全国中学九十九佳文学社刊”称号。在全国各类刊物年均发表文章200多篇,《温州日报》等报刊曾对金螯文学社做过专题报道。  相似文献   

5.
文物病害的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而病害机理研究是保护过程的基础环节.本文结合后土庙彩塑的保存环境、彩塑的制作材料与工艺,通过室内的模拟实验研究,再现了病害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为彩塑进一步保护措施的实施和保存环境的改善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彩塑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中国彩塑艺术的高峰出现于唐代。本文比较敦煌唐代彩塑和五台山南禅寺唐代彩塑艺术的异同,从而探讨唐代彩塑的艺术风格。彩塑很容易破碎,代表唐代彩塑最高水平的杨惠之之作,已经荡然无存。现存唐代彩塑,敦煌最多。据《敦煌莫高窟内容总系》统计,唐塑现存642件。其中,未经后世重妆的243件,重妆的399件。山西五台山南禅寺保存中唐彩塑17件。敦煌彩塑已有详述和图册出版,不必多说。南禅寺彩塑知者不多,有必要简介。  相似文献   

7.
(一)指导学生读第二自然段,体悟彩塑的特点1.自读此段,找出此段的中心句,想想彩塑有什么特点。2.完成填空:莫高窟里有()的彩塑。再说说你是怎样感受到的。3.指导学生将体会到的读出来。师启发学生开展互动式评读。你为什么这样读?你觉得他哪儿读得好?4.引导学生欣赏一组菩萨图,  相似文献   

8.
【问题教案】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1.复习新词。2.回忆课文大意。二、精读第二自然段,感受彩塑特点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的大意。2.默读,用“———”画出这一自然段中描写了哪几尊彩塑,并说说这些彩塑各自的特点。3.学生交流:菩萨(慈眉善目)、天王(威风凛凛)、力士(强壮勇猛)、卧佛(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4.教师引读,学生想象彩塑不同的样子。师:这些彩塑怎么样?(生齐读: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什么样的菩萨?(生齐读:慈眉善目)有什么样的天王?(生齐读:威风凛凛)有什么样的力士?(生齐读:强壮勇猛)卧佛怎么样?(生齐读:侧身卧着、眼…  相似文献   

9.
倪丽霞 《文教资料》2009,(23):27-28
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在<白象似的群山>里得到了很完美的体现,本文通过对<白象似的群山>的个性解读,分析出了"冰山理论"的内在特质.  相似文献   

10.
后土庙是明代兴建的规模宏大的道观,并有精美的彩塑与壁画。后土庙三清殿彩塑群布局是一个严谨的整体。东西配殿的彩塑近千尊。彩塑虽然是道教题材,但中国的明代之后的佛、道、儒三教融合,所以后土庙表现出来的彩塑人物并不是单纯道教人物,而是佛、道、儒三教融合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学校应当加强景观建设,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景观主要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它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美和审美个体对其蕴含的邃深意味的体验,以启迪的心智,培养思想情感,增强文化品味.学校可以利用绿化环境,美化建筑,设置雕塑,悬挂书画、净化场所等达到美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司马迁在战争视野中的“死亡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在战争视野中的死亡叙事是丰富多彩的,它们表现了战争人物面对死亡的众生相。司马迁通过写战争人物的死亡临界而使生命定格,战争人物最后的“亮相”变为永恒的雕塑屹立于民族的集体记忆之中。战争人物临死前的自我表白,包含着丰厚的历史信息和巨大的情感容量。司马迁写的只是瞬间的言行,却以广阔的历史为背景。《史记》死亡叙事中蕴含着司马迁对历史和人性深刻的体悟与感慨。  相似文献   

13.
中国服装走向跨界设计之路,是服装创意产业发展带给市场新的文化定位与思考,体现出文化的融合、思维的创新以及对材料技术限定的突破,为服装的本土化视觉语境的重构注入了更多的精神语汇。在本土化的服装设计中,以“融合”与“创新”之跨界思维演绎东西文化交融的审美精神,以“解构”与“重构”之再创设计寻求服装本土语言与时尚语言的跨界表现,为本土化服装的国际化品质打造提供了无限创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辛亥革命推翻了二千年的封建制度而中国传统婚礼服,开始中西合璧以至于普遍西化。国人认识到西方文化的某些先进性,并重新审视自身,开始崇尚西洋文明。新青年追求自由自主的新式婚姻,人们抛弃的不单单是凤冠霞帔,而是陈腐的婚姻制度,接受的不单单是白色的婚纱,而是新思想,新文化。  相似文献   

15.
与美国式西部片相比较,中国式西部片在环境、衣着、马匹,职业工具等方面可以大体对应.但中美西部片的视觉表现则存在较大差异:因美国西部开发较晚,美国西部片表现的是蛮荒的西部、统一的牛仔装束、老式的长枪等视觉元素;而因中国西部开发较早,中国式西部片更多展现的是文明化的西部、不拘一格的衣着和各种冷兵器的大量使用.视觉元素决定了故事的讲述方式,在社会矛盾的解决方式、人物的情感处理、故事情节艺术化追求等故事的内在处理方面,中美西部片也体现出较大的差异:美国西部片着力表现西方刚性的牛仔文化,而中国式西部片则体现出东方人独有的生存智慧和社会内涵.  相似文献   

16.
在搜集屯堡妇女服饰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存在问题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以期在对研究现状进行客观叙述和评论的同时,管窥屯堡妇女服饰发展、研究的趋势,并寻求新的研究突破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从纪念性雕塑的形态因素和心理因素两个方面来印证中国当代纪念性雕塑中的仰视性特征,其次通过对中国当代纪念性雕塑仰视性特征的表现种类和仰视性特征溯源两方面来进行论证,从而明确了解仰视性这一中国当代纪念性雕塑的典型的空间审美特征.中国当代纪念性雕塑的仰视性特征呈现出的崇高感体现了缅怀、教育、审美的功能,然而,多样的审美倾向和平等交流的气质是中国当代纪念性雕塑所更应具有的风范.  相似文献   

18.
公元一世纪前后,位于欧亚大陆文明地带东西两端的中国秦汉、古罗马在纪念性雕塑上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但就其纪念性雕塑的城市公共性而言,两者存在巨大的差异.在古罗马,城市纪念雕塑主要被置于整个城市的大环境中,和其他公共场所发生有机的联系,而在中国秦汉时代,缺乏像古罗马纪念雕塑的公共性特征,而是形成以陵墓雕塑为中心的纪念雕塑,依附于各种墓葬建筑而置于墓前或埋于地下,这与这一时期的罗马和秦汉的城市功能、宗教文化、社会阶层结构有极其密切的关系.根植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秦汉、古罗马的雕塑艺术在欧亚大陆两端交辉相映,为后来的东西方雕塑艺术发展奠定了基础和走向,展现了东西方文化各自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2013年夏秋之际,在云冈石窟五华洞窟檐复建工地,我们发现了500多块石窟塌落的造像残件。其中有的石块可以在1954年水野清一、长广敏雄著的《云冈石窟》第14卷中找到旧照,有的石雕残块与1992年昙曜五窟窟前出土石雕能拼接在一起。事实证明,这些石雕残块是20世纪40年代日本学者在昙曜五窟前发掘过的,但又不知何因被填埋在远离昙曜五窟的第12窟正前方的南北向探沟内。经我们调查核对,还找到了一些石块在石窟中原来的位置。这些石雕对我们了解云冈石窟造像,进行雕像恢复以及开展学术研究都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凌家滩遗址第五次发掘新发现的大型猪型石雕为题,着重谈了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考察猪雕的埋藏位置,在与玉器制造业同样发达的其他遗址对比后发现,目前为止墓上放置石雕的方式是凌家滩遗址所独有;其次对放置"玉猪"的动因作出分析,认为与当时的自然崇拜有关;最后将史前猪的雕塑做了归纳,认为以野猪为原型的石雕在史前被人们赋予了比陶塑作品更深远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