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言读本》是为重点高中编写的语文课本,分为上下两册,供高中一年级两个学期课内使用。一高中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在初中的基础上,继续进行严格的语文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重点是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高中阶段的阅读能力,包括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和初步研读文化科学著作的能力。在中学阶段,语文教育应该以现代文教学为主,着重培养学生现代文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从我国特定的历史条件来看,文言文教学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不可缺少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初步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  相似文献   

2.
1994年秋季,学校决定高中语文科选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实验教材(周正逵主编),高一为《文言读本》,高二为《文学读本》,高三为《文化读本》,教材按“能级”编排.那一时期,南京师大附中教学正常,教师整体素质较高,应试意识不强,学生学得比较轻松,我们有能力也有条件做这样的教学试验;同时我们认为,尽自己的义务,为教育改革去探路,提供经验教训,这是“名校”应当做的事.  相似文献   

3.
文言文诵读教学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言文诵读教学设想张必锟前言这篇教学设想是三年前写的,那时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文言文读本》正在几十所中学的高一年级试教,用的是诵读教学法,课堂以学生练习诵读为主,力求达到当堂基本成诵。因此,我写的教学设想被收入了和《文言读本》配套使用的教学参考书。当时...  相似文献   

4.
配合人教版、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梳理而成的课内文言文复习用书。梳理与训练结合,适合课前预习,会考、高考复习使用。为了帮助同学们积累文言知识,轻松拿下高考文言阅读分,《中华活页文选》依托自己在古诗文方面的传统优势,与一线教师一起编写了《高中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与训练》特  相似文献   

5.
<正>一、立足课本,整合素材苏教版教材包括:必修课本5本,语文读本5本,选修课本21本,其中,选修教材,又可分为四类。(1)"文学读本"类:《现代诗歌选读》、《现代散文选读》、《短篇小说选读》、《红楼梦选读》、《中外戏剧名著选读》、《鲁迅作品选读》。(2)"古文读本"类:《<论语><孟子>选读》、《<史记>选读》、《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3)"古代诗歌读本"类:《唐诗宋词选读》。(4)"实用文读本"类:《实用阅读》、《新闻阅读与写作》、《传记选读》、《语言规范与创新》、《当代语言生  相似文献   

6.
新编高中语文试用教材,分讲本读本,规定每周四课时,讲本要讲,读本不能不顾及。课时紧是语文教师的同感,怎样处理教材,成了教师经常思考的问题。经过一年多的试教,我感到减少课时是为了提高课时质量,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作用,课内帮助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授之予渔,有所悟,课外学生能够操作其方法,有所得。因此把讲本当作学习的指导,读本作为学习的实践,讲读本结合,有助于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提高。一、教之以方法新编教材是以能力训练重点为线索组织单元,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文章共有的基本规律,提高阅读能力。如第一册现代…  相似文献   

7.
张中行先生谈写作教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中行先生谈写作教学北京六十七中孙凤兰张中行先生早年曾执教于多所中学和大学,解放后又一直从事中学语文教材的编撰工作,现仍为人民教育出版社特约编审,曾先后主编了《文言常识》《文言文选读》,合编《古代散文选》《文言读本续编》及中学通用语文教材,著有《文言...  相似文献   

8.
一、苏教版《〈史记〉选读》课程目标 能借助注释、工具书自主学习,积累文化常识,梳理、巩固、拓宽文言阅读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9.
案头有两种《文言读本》,一种是朱自清、叶圣陶、吕叔湘三先生合编的高中教材《开明文言读本》的改编本《文言读本》(简称朱叶吕读本),一种是人教社中语室编写的六年制重点中学高中语文实验教材《文言读本》(简称人教社读本)。两种读本都是以高中学生为读者对象的。笔者是人  相似文献   

10.
马利娟 《现代语文》2009,(3):107-108
《〈论语〉选读》是2007年11月正式在浙江范围内开修的,它的诞生着实让一线教师既高兴又惶恐,高兴的是终于有机会系统地教授中国的经典文化,惶恐的是害怕自己的能力不能胜任教学。幸好《〈论语〉选读》的课程目标很明确地指出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正确解读和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具体的学习要求是:第一,正确地理解课文内容,能进行分析和鉴别;第二,探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和作用;第三,提高个人精神品格;第四,体会并把握阅读文化论著的基本方法;第五,进一步培养文言语感,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1.
现行高中语文教材为学生配备了一套《语文读本》(后简称《读本》),选编了若干篇不同时期的文质优美的文学作品,供学生阅读。这对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和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但遗憾的是真正重视《读本》的老师却很少,他们或弃而不用,或放任学生自己翻阅。即使有老师关心一下《读本》,也只是为命题选些材料而已。这种浪费教材资源的现象是《读本》编者始料不及的。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而对《读本》不会进行教学处理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如何科学、认真地使用《读本》呢?一、结合教材,自由处理《读本》内容《读本…  相似文献   

12.
高中语文选修课“文化论著选读”模块,我们选用了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教材。在教完《论语》选读部分之后,深感教材编写说明所确定的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文言、文章和文化是正确的:文言,理解和积累古代汉语知识以读懂文章;文章,分析和鉴赏章法技巧;文化,评析和传承文化传统以提升思想高度。笔者执教的是普通中学的普通班,针对这样的学生。怎么教好这门课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3.
《〈论语〉选读》是“文化论著研读”系列选修课的一种,其核心目标是培养正确解读和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要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探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和作用,提高个人精神品格,体会并把握阅读文化论著的基本方法,进一步培养文言语感,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4.
祭石曼卿文     
【选读理由】将课外选文与课内已学课文的复习相结合本文与上海教材中已经编选的袁枚《祭妹文》、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同为祭文名篇。学好文言,仅依靠现有课文并不够,有必要对现有课文进行补充,补充的原则是与课文须有一定的关联,这样,在学习新知的同时还能兼顾复习。本文即是此例。另外想说明的是,本文在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第三册)与江苏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选修读本》(第五册)中均有收录。  相似文献   

15.
为了深化语文教学的改革。更好地实现文化课与服装专业课的结合,我们在教法改革的基础上,进行了语文教材的改革,编印了《服装美文选读》,并以补充教材的形式进行了试教。 教材选取中外古今名著和报纸杂志中语言规范、体裁多样的文章,分为五个单元。三十二篇,上下册,供服装专业二年级用。第一单元:服饰美赏析;第二单元:色彩在服饰上的应用:第三单元:色  相似文献   

16.
吴海燕 《考试周刊》2011,(58):50-50
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体系完整、规模宏大、视野开阔、见识超群的百科全书式的史学巨著.它蕴藏着深邃的哲理,融汇着民族的精神。江苏新课改以后,把《(史记)选读》编入了高中语文选修教材,旨在使高中学生文言阅读和理解的能力都有所提高。目前,《(史记)选读》的教学任务安排在高二上学期进行。我根据教学实践,对《(史记)选读》的教学提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的新途径,我们从1987年起,分别在一所城镇初中和一所农村初中进行了初中语文"双改"教学实验(既改革教学内容,又改革教学方法).为此,我们引进了华东师大一附中陆继椿同志主编的《分类集中分阶段进行语言训练》实验课本(简称"双分"教材))作为教材.我们的主要作法是:一、分阶段进行语言能力训练."双分"教材共有108个训练点,组成记叙能力、文言文阅读能力、说明能力、文学作品赏析能力的训练序列.我们在教学中把每类能力有计划地分三个阶段集中训练:一年级,  相似文献   

18.
正一、落实的背景:顺应教学要求现行高中语文教科书中,文学作品占全部课文的60%,并配套《语文读本》,使人文性逐步回归中学语文教育,这样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便成了当前语文教学的热点话题;同时《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也明确要求教学中应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于是有效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便成了教学过程中所追求的目标;而高一学生,刚结束近十年的应试,距离下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高中语文教材改革的新途经,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于一九八三年夏天,成立了一个高中实验教材编写组,在广泛和深入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高中语文教材改革方案,编写高中语文课本(试教本)。到目前为止,已编出《文言读本》上、下册,《现代文选读》上、下册,《写作》第一册,供高中一年级实验班使用。从一九八五年秋季开始,全国有二十几个省、市、自治区,一百多所学校,二百来个教学班,选用了这套教材进行实验。初步反映,效果良好。不少同志认为,这是改革高中语文教材的一次大胆尝试,它标志着高中语文教学改革又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相似文献   

20.
选修教材《〈论语〉选读》,已走过了五年的历程,经历过多轮课堂教学实践。作为大陆第一本关于《论语》的国学教材,它充分体现了文言、文章与文化的多重结合,担负着立言与立人的双重责任。《〈论语〉选读》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孔子,关注国学、关注中国文化。《〈论语〉选读》是中学生的一道精神大餐,充实了学生的精神底蕴。这对语文教育来说,无疑是一件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