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2 毫秒
1.
对小说《重返巴比伦》所蕴含的《圣经》"再生神话"这一原型及"U"型叙事结构进行剖析,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角度,揭示了小说的精巧构思、寓言式的笔调以及作者自身经历在小说构思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洪科 《华章》2012,(16)
约翰·班扬的代表作《天路历程》巧妙地运用了源自《圣经》的U型叙事结构,即乐园—原罪—受难—忏悔—得救这一情节模式.《天路历程》中的主人公”“基督徒””前往天国的旅程就是一个典型的U型喜剧模式.本文采用文学批评家诺弗洛普·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分析《天路历程》中的圣经原型叙事结构.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原型批评这一文学批评模式,分析《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这部作品中的神话以及《圣经》原型意象,以期使读者更准确地了解作者的独特创作技巧和创作思想,增强小说的阅读性。  相似文献   

4.
《圣经》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对西方文化的影响源远流长。当代美国南方文学的重要代表凯瑟琳·安·波特深受《圣经》神话的影响,其小说征引了丰富的《圣经》原型、典故、意象和象征。文章依据诺斯洛普·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从原型场景、原型人物、原型结构与主题、原型意象和象征等方面分析出现在波特多部中短篇小说中的《圣经》原型,指出她对《圣经》原型有直接引用和间接的创造性"置换变形"或"魔幻变调",说明她借助如此多的原型旨在清晰地透视她笔下人物的精神现状和心灵世界,描绘精神生活的多样图景,从而表现她作为小说家对人性、对社会、对个体生命的精神生态乃至整个人类命运的哲理思考。  相似文献   

5.
王亚琳 《海外英语》2012,(13):187-188
《宠儿》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丰富的《圣经》文化和黑人文化。在托尼·莫里森的作品中,神话原型的应用随处可见,这些原型都是黑人文化的内在组成部分。分别从《圣经》原型和神话原型角度对托尼·莫里森的《宠儿》进行深层剖析,深刻揭示奴隶制度的残忍,有助于对黑人文化产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并挖掘出隐藏在文学文本最后的神话原型的意义指向。  相似文献   

6.
《李尔王》中的圣经原型主要包括未移位原型、表层移位原型和深层移位原型这三种。未移位原型指的是对希伯来神话中神祗的直接挪用。表层移位主要是指李尔对约伯的行为模式的摹仿,他们二人都经历了一个"苦难—反抗—新生"的过程。深层移位是指由考黛利亚这个人物来承载耶稣的坚定信仰和牺牲精神,它主要强调对希伯来神话的内在精神的沿用。  相似文献   

7.
《哈利·波特》以其特有的魅力风靡世界。该文运用原型批评理论,从《圣经》以及古希腊罗马神话中找寻了作品中所具有的原型,由此可知,罗琳是用古老的神话编织了新的神话。  相似文献   

8.
《玛拉与丹恩历险记》运用的是《圣经》原型和典故,尤其是借用了《旧约约·出埃及记》的神话模式,为小说的结构提供了一个参照框架,使小说从反面消解《圣经》的宗教外延,获得了深刻的隐喻性和广泛的象征意义,从而使作品具有丰富的深层内涵及现代启示录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原型批评理论认为,各国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作品,都能从该国或该民族所处的文明系统的最初神话作品中找到其各个要素的神话母题。《呼啸山庄》中男女主人公童年相嬉,成人相离,死后相聚。这一故事情节,恰恰印证了《圣经》中关于乐园、失乐园、复乐园这一神话母题,单个文学作品无不是民族心理结构与民族文化的集体无意识结晶。  相似文献   

10.
从圣经原型这一崭新的视角,探究福克纳如何借用或再现圣经原型来塑造人物。结合典型实例,论证福克纳对神话原型模式运用的独创性:他成功地将圣经原型与美国南方社会现实巧妙地结合起来,批判了美国南方种族冲突、等级制度对人性的摧残和践踏,从而导致美国南方的衰落和颓废。  相似文献   

11.
英国当代小说家威廉·戈尔丁的经典之作《蝇王》虽然情节简单,但戈尔丁在其中巧妙地嵌入了丰富的古希腊神话与圣经原型,这为从原型批评的角度解读《蝇王》提供了天然条件。本文把《蝇王》纳入了原型批评的视野,以小说中的原型意象伊甸园、光明与黑暗的对比为切入点,阐释了原型赋予该小说的无限张力。  相似文献   

12.
戴.赫.劳伦斯的《查特莱夫人的情人》采用了很多的圣经原型,比如主题、人物、叙事结构和意象原型。根据诺思若普.弗莱的原型批评理论,读者可以在更好地理解劳伦斯和《圣经》关系的同时用另一种角度来解读《圣经》这一文学经典,并更好地领悟劳伦斯的救世情怀。  相似文献   

13.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被誉为美国"爵士时代的代言人"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本文拟从原型批评的文学理论视角对《了不起的盖茨比》进行解读。从小说的整体着眼,小说的情节符合"太阳-英雄"模式;小说中的时间安排对应了弗莱的原型季节模式;从小说的内容着眼,本文从圣经故事中找寻小说中"追逐"和"放逐"的两个原型母题。  相似文献   

14.
《玛拉与丹恩历险记》运用的是《圣经》原型和典故,尤其是借用了《旧约约·出埃及记》的神话模式,为小说的结构提供了一个参照框架,使小说从反面消解《圣经》的宗教外延,获得了深刻的隐喻性和广泛的象征意义,从而使作品具有丰富的深层内涵及现代启示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西游记》作为中国一部完整的神话小说,有着无限阐释的可能。本文即从神话原型的角度,分析《西游记》中“乐园”这一神话原型意象,并重点以《圣经》中的“乐园”模式为基础进一步从中西文化对比的角度分析孙悟空的“得乐园”、“失乐园”、“复乐园”这一神话模式。以发现一些新东西来加深对这一部著作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五号屠场》作为美国作家库尔特.冯内古特最具争议性和最受欢迎的代表作,一经出版便引起了各界的极大兴趣和源自不同角度的评论。小说以主人公毕利的时空穿梭为时间线索,运用大量的后现代主义手法淋漓尽致地展示了战争带给人类的极大创伤。从神话—原型角度重新解读小说,旨在以《圣经》故事为依托,通过寻找小说中人物的原型和宗教情结得出小说的另一条精神线索。  相似文献   

17.
《所罗门之歌》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里森的一部关于昌人男性成长的小说。小说揭示了黑人男性只有回归到本民族的风范中,才能抵御外来的现代邪恶,脱胎换骨获得新生。本文试图运用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分析《所罗门之歌主人公》奶娃与派拉特在西方神话和《圣经》中的人物原型,展现奶娃在派拉特这一精神引领者指引下的寻根成长历程,揭示小说的艺术魅力,并为读者研读其作品提供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对寻根小说《小鲍庄》进行重读,旨在通过对洪水神话在小说中的置换变形,以及"为人类受难的英雄"和"毁灭—重建"的神话原型在文本中移位的探讨,深入分析以"仁义"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衰微。  相似文献   

19.
借助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剖析《凤凰》中的情节、人物、场景与主题等,指出其中隐藏的神话原型,诠释文中圣经原型的象征意义,揭示西方社会的文明衰落和道德沦丧,及对现今社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熟稔《圣经》和古希腊罗马神话,精通神话叙事艺术,她的多部作品均运用人物的姓名,反映他们的个性,暗示他们的命运,使人物姓名成为表现主题的工具、解读作品的扣结。在《秀拉》中,通过赋予人物名字深刻寓意,运用神话原型批评来凸显主题,表现美国黑人的自我意识和文化归属意识。因此,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视角来解读《秀拉》这部小说中各人物形象的生命历程,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把握人物的精神本质以及作品所蕴含的多重寓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