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运用荣格原型理论对史诗《梅葛》的神话原型进行分析。史诗中的格兹天神与许多神话中的创世神一样, 是宇宙之父原型, 也就是一个男性的创世英雄原型。它对应于父权社会, 并得到父权社会的支持。史诗中的葫芦是一种容器, 它包孕了人类, 是母体崇拜原型的体现, 也是在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对母体经验在时间的长河中沉淀, 它对应于母权的社会意识。史诗中洪水神话的洪水考验 (或是灾难考验) 是通过原型, 它对应于广泛存在于各民族中的成年通过仪礼。史诗《梅葛》中的神话原型正是彝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的直接经验沉淀凝固而成的人们心灵深处的集体的梦。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荣格理论体系的考察与消解,提出荣格的原型两重性:原型意象(archetypal image)与原型结构(archetypal structure),并以这一特定角度从重生原型结构的内在框架:自身与阿尼玛的融合实现个性的扩张;重生原型结构在故事层面的外化:英雄成神;重生原型结构在社会层面的强化:神话的讲述等三方面分析畲族创世神话《天眼重开》的重生原型结构,重点阐述重生这一特定的原型结构在构成该神话情节中起到的关键作用,即人追求个性化和实现自我的心理历程,并在此基础上说明重生原型结构的群体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3.
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西方文论界兴起,对文学批评理论和方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而,运用神话原型理论进行文学批评的实践也层出不穷。但是,文章认为,将神话原型批评只限定在运用“神话原型的交际作用”来找出文学作品中的意象、主题等是不够的,还应深入神话文本进一步探讨这种神话原型意象的本质意义。  相似文献   

4.
托尼·莫里森善于将美国黑人的现实和神话原型结合在一起来反映黑人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发展。本文从原型批评视角探讨莫里森小说主题中神话原型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小伙子古德曼·布朗》是美国作家霍桑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许多的批评家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过研究。本文将以神话原型批评理论为基础,对小说进行再解读,试图论证霍桑在创作本作品时受到了神话原型的影响。通过对小说的人物塑造与结构设计两方面的分析,可以发现该小说的创作与神话是相关联的。而从神话原型的视角来解读本篇小说可以更好的理解霍桑这个哥特式小说的特色与写作目的。  相似文献   

6.
王亚琳 《海外英语》2012,(13):187-188
《宠儿》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丰富的《圣经》文化和黑人文化。在托尼·莫里森的作品中,神话原型的应用随处可见,这些原型都是黑人文化的内在组成部分。分别从《圣经》原型和神话原型角度对托尼·莫里森的《宠儿》进行深层剖析,深刻揭示奴隶制度的残忍,有助于对黑人文化产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并挖掘出隐藏在文学文本最后的神话原型的意义指向。  相似文献   

7.
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具有神话特征的小说。根据弗莱的原型理论,原型可以是人物、情节、主题等的原型。因此,本文采用原型理论对盖茨比的原型进行探讨,使读者对盖茨比及其短暂的一生有更清晰地认识。  相似文献   

8.
神话原型批评理论通过将神话中的原型与小说要素对比,探索小说中的人性与人类心理世界。本文用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将《追逐者》中三个人物与《圣经》中的撒旦、亚当、夏娃进行比较,以此让读者更深入了解人物的内心与作者的意图。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对寻根小说《小鲍庄》进行重读,旨在通过对洪水神话在小说中的置换变形,以及"为人类受难的英雄"和"毁灭—重建"的神话原型在文本中移位的探讨,深入分析以"仁义"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衰微。  相似文献   

10.
采用神话原型理论,分析了《贵妇画像》中的成长原型。小说的结构遵循了成长原型的三大过程,即分离、改变和回归,但美国现代社会的大背景又给小说注入了新的气息。女主人公最终超越了爱默生式的自由,认识到了内在自我与外在环境相依相存的相对自由,成为社会人格发育完全成熟的成员。  相似文献   

11.
原型是一种积淀着文化因子的文化意象,它是一种约定性、稳定性的意蕴,这种意蕴作为一种集体无意识深刻地影响着文学的发展。母亲原型就是这些原型中的一种。铁凝小说中的母亲原型有着复杂的文化象喻特征,它们是远古神话的延伸与映射。通过原型批评的方法来解读铁凝小说中的母亲原型可以获得关于女性文学及性别文化研究的多元视角。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叙事学相关理论方法的基础上,从人物原型、情节原型和结构原型三方面来阐述《织工马南传》在神话叙事原型意义上的深层结构,挖掘出潜藏于《织工马南传》表层结构下的叙事手法和艺术,弥补了以往有关《织工马南传》叙事艺术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加拿大文学理论家诺思洛普.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即被介绍引进中国,但到目前为止,我们对“原型”这一概念仍有诸多认识不清之处,主要表现在对原型与神话关系的理解模糊;对文学原型与心理学原型的混淆;对原型批评与结构主义、形式主义之间纠葛的认识偏差。把以上三个方面作出辨析将能更为准确地理解弗莱提出的原型观念,同时也对我们借鉴西方文学理论批评思想时的失误有所反思。  相似文献   

14.
原型具有较高的体验频率,在文本和话语中常常被广泛的指涉,衍生意义较多,体现出高互文的特征。汉语文化中的"风"内涵丰富,引申意义复杂。从原型和互文性两个方面审视"风"的多重意义可以发现,"风"的多义性是人们对"风"的原型进行广泛地互文指涉的结果,既与"风"的原型有关,也与人们对"风"的互文运用分不开。  相似文献   

15.
以原型批评方法对张承志作品进行分析,发现张承志的作品中都有三个原型:孤儿原型、追寻原型和原始 成年礼仪原型。在张承志作品中,主人公大都为孤儿角色,父亲大都缺席或不在场,这表现了作家潜意识深处的“弑 父”情怀。张承志的文本不仅主人公大都是孤儿,而且都在重复一个主题,即“寻父”主题,“寻父”这一行为一方面标 示了男孩未成熟的存在状况,另一方面也标示了男孩要成年的渴望。张承志的文本描述和记录了成年仪式,即孤儿 要完成具体的社会角色转换,必须经历一系列的考验方能成人,这种成人仪式是人们追求理性和完善的表征,是人 们企图克服自身的缺陷和不完善,达到理性和至善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16.
儿童原型具有多种表现侧面,其朝向积极或消极方向发展的关键在于与母亲或母亲原型的关系。箱庭疗法所强调的“母子一体性”治疗关系,治疗者对箱庭作品的理解方式,以及箱庭作品中的儿童原型表达,均为儿童原型理论在箱庭疗法中得以展示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7.
莫里亚克笔下的苔蕾丝,经历了犯罪、受惩罚和悔罪的过程,这一人物形象与《创世记》中的夏娃存在着一种原型对应的关系;同时,苔蕾丝作为一位现代妇女,有着深层复杂的心理世界,对于夏娃原型又有一定的超越。  相似文献   

18.
透视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文本表层,可以发现在许多文本深处隐含着女娲神话原型。女娲神话原型在当代女性文学中的置换和变形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倾向:一是对“当代女娲”的深情礼赞;二是女娲原型的“魔幻变调”。这是女性传统文化心理积淀与女性现实处境在特殊历史阶段一次“遇合”的产物,使女性文学焕发出了深沉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托马斯.哈代的《还乡》和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的比较研究,从原型研究的视角,并以主人公的命运悲剧为线索探索两部作品中所体现的命运观,从而论证索福克勒斯在《俄狄浦斯王》所揭示的悲剧命运观——性格决定命运——正是《还乡》中的命运观的原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