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该文总揽微型诗,陈述了微型诗的来龙去脉,论述了微型诗的概念、意义与价值。提出微型诗是应时代转轨需要而诞生的诗体,是寺走出困境的有益探索与有效实验,是生命力旺盛的一朵诗葩。  相似文献   

2.
该文总揽微型诗,陈述了微型诗的来龙去脉,论述了微型诗的概念、意义与价值.提出微型诗是应时代转轨需要而诞生的诗体,是新诗走出困境的有益探索与有效实验,是生命力旺盛的一朵诗葩.  相似文献   

3.
诗是可以解读的.正是因为诗可以解读,欣赏诗才有乐趣.诗才能够给读者美的享受。但是诗歌欣赏活动是一种需要欣赏者的创造力的特殊的艺术鉴赏活动,它比欣赏小说、散文等其他文学文体更需要欣赏者参与发现和创造诗美的工作。诗歌欣赏的主要任务是寻找诗美。诗美包括诗的抒情的美和形式的美。在欣赏诗时,不要把诗的内容与形式截然分开,特别要重视诗的形式的美。诗的视觉美在现代诗歌中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诗和画号称姊妹艺术。诗中有画被认为是王维诗的一绝。王维在吸收绘画技法进入诗的同时,也用诗揭示了绘画的色彩规律。诗画是相通的,但不是等同的。诗可以因有画意而引人入胜,画可有诗情而更具艺术魅力。诗与画是不可互相代替的(语言、视觉)艺术。  相似文献   

5.
生态诗具有与其他诗歌不同的特质。生态诗是以生态整体主义为思想基础、以生态系统整体利益为最高价值的考察和表现自然与人之关系和探寻生态危机之社会根源的诗歌,华海是当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生态诗人。华海的生态诗批判工业文明积习、揭示人类自身的错误、反思深层的原因,具有“生态诗骨”的特征;同时又具有把生态与诗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生态诗境、生态诗味、生态诗气等“生态诗风”。  相似文献   

6.
纸与诗     
中国是最早发明和应用纸的国度,传统文学的专擅形式则是诗,纸与诗是我们引为自豪的"国粹"。简帛时代延续几千年,造成了我国上古时代文化领域狭窄、流传缓慢和著述形态的封闭单一。纸之出现与广泛应用标志着中国文化步入中古,成就了魏晋这一历史上第一个文学文本创作的黄金时代。中古之前"诗""歌"一体,纯文字诗很少;魏晋纸之应用普及后,诗歌从实际的歌唱变为纸上的文字,其节奏韵律与文字意义之主从关系发生倒转,文学性逐步确立,诗的意境逐渐产生。总之,晋宋之后诗之变革,关涉审美内质与形式声韵。这一系列变化是纸之应用改变了诗歌传情的物质媒介的结果,亦可见物质生产对精神生产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先生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同时他也是一位深受广大群众爱戴和钦佩的大众诗人。他一生爱诗,浪漫诗意,才华横溢,他将诗的情绪、诗的浪漫、诗的意境带到教育中去,教化以诗,寓诗于教,试图构建兼具真善美的诗的学校,诗化民众,使民众将精神层面的追求视为人生更高的追求,"都过着诗的生活"。陶行知的诗教思想简单朴实、意蕴悠长,至今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王勃是初唐时期重要的诗人.他的诗歌情感真挚、语言典雅,尤其以赠别诗与怀乡诗见长.文章从王勃的怀乡诗与赠别诗产生的生活背景及其特点等方面分析了王勃的这些诗.  相似文献   

9.
宋金元哲理诗探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哲理诗是一种具有双重品格的诗,是哲理与诗性的完美结合。宋金元三个时期共408年的哲理诗,在当时诗人们的努力下,使之历史地成为了可与传统的怀古诗、送别诗等媲美的一种诗歌品类。北宋的哲理诗,主要表现出了三大特征,即揭示自然规律,反映人生哲理,表现佛禅义理。南宋是一个理趣诗与理学诗盛行的时代,前者以杨万里的诗最具代表性,后者成就卓著者则首推朱熹。朱熹的理学诗主要分为三类,即"阐说义理类"、"融合渗透类"、"亦情亦景类",各具特点。而借助形象以进行理性思考,并从中揭示出某种社会或人生方面的哲理,用以加强作品内容的深刻性,则是金代哲理诗表现在艺术上的一个重要特征。元代是一个新儒学高度发达的国度,其定理学为官学的举措,不仅为哲理诗的创作带来了新的气象,而且使理学家的"学者之诗"一变而为"诗人之诗"。这种变化,是理学诗在元代进步的标志。  相似文献   

10.
《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是席勒的代表作之一,曾被托马斯.曼誉为"德国文艺论文的高峰"。通过探讨朴素诗与感伤诗的来源、区别,总结出席勒文艺美学评论的真正立足点即素朴诗与感伤诗的完美结合,这样对作品的深入研读对我们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唐著名诗人白居易,可以说一生都在出处矛盾中度过,他一生未离仕途,但又一直未间断对"隐处"生活的肯定和向往,从而呈现出十分复杂的思想矛盾现象.我们认真研读白居易前期的诗歌创作,就会发现,早在他入仕之初就已萌生了对隐处的思考和向往,并逐渐形成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的"中隐"思想.  相似文献   

12.
李白的125首赠诗中,有多处涉及到对人物"风流"的品藻。此"风流"主要表现在诗酒风流、隐逸风流和侠士风流三个方面。这与当时的时代文化背景——盛唐气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古代隐逸诗经历了从“招隐”到“寻隐”的转变,唐代名家于“寻隐”诗几均有所作。贾岛《寻隐者不遇》作为唐人“寻隐”之冠,受到古今选家、评家和哲人的关注。将《寻隐者不遇》置于唐人“寻隐”诗和历代阐释史的双重视野中,对其走向现代之路作了全面考察。这对于让古典诗歌走进现代人的心灵,永葆其诗意青春,不乏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南宋末期词人刘辰翁,其词集中春词数量众多、思想深刻,在宋末文坛具有独特性。其春词具有以下特点:第一,题材上,多方面地吟咏春天,深于托寓;第二,风格多样,但整体风格沉郁悲慨;第三个特点就是其送春词在其春词中为数最多。刘辰翁的春词是辛弃疾咏春词在新的特定年代的继续和演变,但融入了自身对南宋末年的时代体验.使其春词有了更深刻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李商隐是晚唐时期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中爱情诗歌占了诗人现存诗歌总量的五分之一左右.这些爱情诗歌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感情世界,带给读者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6.
王慎中的诗歌存世达1200多首,深入认识其诗歌创作,对全面理解和评价作家有重要意义。王慎中总是借诗倾吐胸中块垒,其诗歌世界就是他的情感世界。他以诗言情,尤其集中在个人为宦之情、友情亲情、家国关注之情及佛禅寄托之情方面,而这几方面的情感都与时代紧密相连,因此从他的诗歌中可以看到作者在时代的风云际变中的情感历程。  相似文献   

17.
王慎中的诗歌存世达1200多首,深入认识其诗歌创作,对全面理解和评价作家有重要意义。王慎中总是借诗倾吐胸中块垒,其诗歌世界就是他的情感世界。他以诗言情,尤其集中在个人为宦之情、友情亲情、家国关注之情及佛禅寄托之情方面,而这几方面的情感都与时代紧密相连,因此从他的诗歌中可以看到作者在时代的风云际变中的情感历程。  相似文献   

18.
孟浩然作为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创作了大量以田园隐逸与山水行旅相结合的诗歌。他的大部分诗歌语言质朴,意象疏简,意境清远,富有清淡之美,这与其长期的隐居生活和隐逸情怀不无关系。也正是孟浩然这种人生经历及其对高尚情操的追求,成就了其山水田园诗歌所独具的清淡之美。  相似文献   

19.
纳兰性德以词著称文坛,其诗歌向来不被重视。但是作为康熙一等御前侍卫的纳兰性德,宫内宫外常伴君侧,他特殊的政治地位和际遇决定了他诗歌内容和风格的特殊性。本文将对他的宫廷侍卫诗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20.
近代诗人郑珍,终其一生写下了九百多首诗歌,其中亲情诗约占四分之一,贯穿其诗歌创作的始终.这些抒写兄友弟恭、夫妻和睦、父慈子孝等人伦亲情的诗歌充分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彰显了诗人至孝的品性与责任感,是为儒家“仁爱”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