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框架语义学是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这一理论认为,"把握概念系统中任一概念的意义,必须首先理解它所适应的框架"。翻译既是译者理解原语文本的一个心理过程,又是译者在译入语中再现原语文本框架或重塑原语文本框架的过程。原语和译入语的语义框架有时是重合的,有时是交叉或对立的。因此,在整个翻译过程中,译者要随时根据需要调整框架和视角,以适应译入语的语言规范和读者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图式理论、商务英语翻译做出较全面的回顾和论述之后,提出构想,认为商务英语翻译的过程即是译者图式知识起作用的过程。图式知识对文本的理解和翻译过程起重要的作用。译者的相关图式越丰富,对文本的理解能力越强,翻译出来的译本可接受度就越大。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语义三角形理论,分析了翻译延并与认知的联系,并以《道德经》的不同荚译本进行了例证,对翻译延异进行了认知层面的探究,旨在表明:翻译是译者理解原文本、生成内化意义与用译入语将其阐释的动态过程。它以译者的认知为前提,尤其受到先知识的影响,不同译者带着不同先知识去解读原文本必然会建构出不同的译本。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Bell关于翻译过程的论述为理论框架,对译者在翻译独立句子时的认知过程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索。文章采用了TAPs(有声思维法),反省法,回顾法和观察法,对四个不同英语水平和翻译能力的译者在翻译过程各个阶段的所想所做以及所采取的策略进行了定性研究,得出了一些关于翻译过程和翻译策略的推论。文章的推论对于译者控制翻译过程,翻译课程教学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商务英语文本涵盖各类经贸专业知识,译者的主体认知结构成为关注的焦点。基于知识图式,结合教学实践,从翻译的理解及表达两个过程,探究学生译者遇到的翻译难点,可以发现包括商务背景知识、商务语言知识在内的事实性知识图式在商务翻译中起重要作用,而以上事实性知识图式的缺位是造成理解及表达难点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从译者认知语境看翻译的理解认知过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翻译研究中对译者的心理研究一直是薄弱的环节。本文通过对译者主体性的进一步挖掘,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构建的认知语境决定其理解认知,并重点探讨了翻译的理解认知过程,及认知语境是如何构建的。它是翻译心理研究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7.
张涵  姜诚 《英语广场》2021,(10):29-32
认知语言学翻译观认为翻译是一种认知活动,译者作为认知主体,在理解原文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认知背景,将原文本转化为目的语表达出来。中国古诗词翻译需要译者发挥其创造性。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翻译观视角讨论诗词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讨论诗词英译中兼顾作者、文本、译者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8.
李珂 《文教资料》2009,(23):45-47
功能派翻译理论是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一个重要翻译理论,这一翻译理论突破了对等理论的限制,提出了目的性原则,要求翻译活动必须依据翻译目的,以文本目的为翻译过程的第一准则,译者应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决定采用相应的翻译策略.本文通过对目的论知识架构的分析,运用科技、旅游、广告、新闻应用文本的实例来阐释目的论对于应用文本翻译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译者头脑中的认知图式在翻译的理解和表达过程中都是起重要作用的。在翻译教学中,应用认知图式理论,尝试构建的过程教学模式,即理解过程、表达过程、评估过程、修改过程四个阶段的翻译教学模块,可丰富翻译教学的策略并提高翻译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黄碧 《英语广场》2024,(4):32-35
科技英语翻译要求译者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与较强的翻译能力。现代科技英语大量采用长句结构和被动语态,语义客观性非常鲜明,文本结构严谨工整。译者应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提升科技英语中的被动语态、隐喻表达的翻译效果,以此提高科技英语的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11.
在Sperber与Wilson关联理论的基础上,应用与认知语境相关的心理基础:知识草案与心理图式,结合熊学亮的认知语境模式和赵彦春的翻译模式,提出了译者在翻译中的认知推理模式。将该模式应用于翻译实践可以帮助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有意识地应用关联与认知语境理论,进而得到恰切的译文。该模式指出,我们在对话语的理解与翻译过程中有三种因素在起作用:情景因素,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  相似文献   

12.
整合理论是运用心理空间这一认知方式来认知世界的理论框架,为解释语言活动背后的认知活动提供了动态的阐释。翻译作为一种在不同形态语言间意义流动的特殊语言使用活动,其与认知活动有一定的关系。试图从认知语言学的概念整合理论视角来阐释翻译的过程,揭示翻译过程中译者在进行意义转换时的认知心理过程,以达到更好地理解翻译的本质。  相似文献   

13.
对于超额翻译和欠额翻译的研究,集中于从文本对比的角度出发,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中寻找原因,并在语言操作的层面上进行规避,但是对“超额”和“欠额”的判定缺乏客观的标准;对“欠额”和“超额”的多样化缺乏解释力;所提出的规避策略收效甚微。本文指出:超额翻译和欠额翻译在翻译过程中产生,由译者的心理活动决定,而翻译过程和译者的心理活动是认知的,因此需要从认知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在阐释学翻译理论框架下,翻译过程可以分为信任、侵入、吸收和补偿四个阐释学分析的翻译步骤,译者主体性作用在对原文本的理解和阐释过程中得到了彰显,在翻译《太平广记选》过程中译者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将中国文化内涵介绍给西方读者,实现了翻译再创造的过程.阐释翻译操作过程中从语言理解到译者主体性作用的考察,也为阐释学翻译理论指导实...  相似文献   

15.
从对翻译中的同化策略和异化策略的回顾、比较到分析当今翻译界在对不同文体尤其是新闻文本的翻译中的策略采用,分析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采用不同策略时的心态、对原作的理解、对原作异质性的处理等等。  相似文献   

16.
从罗杰·贝尔的认知翻译视角,探讨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具备的知识和能力,信息处理、心理记忆和意义再现的过程,以期能对译者在典籍翻译过程中的认知心理结构有更清晰的认识,从而对典籍翻译的人才培养提供具体的指导。  相似文献   

17.
翻译不是简单的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转换过程,而是涉及作者、文本、译者、客观世界、认知世界等多层和谐互动的过程。以认知翻译观为基础,探讨翻译过程中的关联原则、优选原则及经济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合理地运用释义策略、转换策略及删减策略解决翻译所遇到的认知问题,有助于更好地翻译,从而达到最佳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8.
李琳 《考试周刊》2009,(25):30-32
作为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概念整合理论为研究语言运用背后的认知活动搭建了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翻译是寻求两种语言文本之间对等关系的过程,即语际交际活动,必然也与人的认知分不开。本文用认知语言学中概念整合理论来分析翻译中译者的思维认知活动,以及直译与意译的认知理解。  相似文献   

19.
阮宏芳 《考试周刊》2014,(59):16-17
本文从概念整合模式下的认知翻译观看中国古诗翻译。概念整合下的翻译观认为翻译是一个四空间的整合过程。通过实例解读,作者认为,诗歌翻译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整合的过程,是一种跨文化的认知活动,除了文本之间的转换外,还涉及源语和译语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是译者在原文和译文认知框架制约下的主观选择过程。  相似文献   

20.
英语科技文本翻译对于提高学生应用英语学习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有针对性的英语科技文本翻译教学,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专业英语学习能力和英语知识的运用能力。英语科技文本翻译作为专业性较强的英语教学内容,值得被不断地深入探索和研究,该文对英语科技文本的特点和英语科技文本翻译的标准进行了探讨,针对英语科技文本翻译教学的现状,详细分析了英语科技文本翻译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