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中小企业因为自身资金等问题,在信息化的道路上,一路坎坷。那么中小企业应该怎么样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软件?又该如何让这个软件在企业中发挥最大的优势呢?中小企业规模小、资源少,决定了其建设信息化的能力有限,那么是不是中小企业就不需要比较复杂、功能比较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呢?  相似文献   

2.
日常生活消费遭遇陷阱,有3.15热线来维权;那么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这个特殊意义上的“IT消费”来讲,遭遇欺诈之后,该怎样维权呢?生活中的陷阱五花八门,而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也是八面埋伏。社会公众在喊出“天天3.15”的口号之后,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负责人,脑子里也要绷紧根弦:信息化建设不忘3.15。  相似文献   

3.
“主旋律”与多样化是我们在新闻领域使用比较广泛的一个概念,那么什么是“主旋律”?什么是多样化?在我们的新闻实践中又如何去做到“主旋律”与多样化相统一呢?这是我们新闻工作需要深入研究的一个问题。马克思列宁主义新闻理论认为,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新闻舆论要有自己的核心或基调  相似文献   

4.
李东生 《传媒》2000,(8):46
前两篇我们介绍了有关网络的用途和历史的知识,那么,计算机是怎样和Internet连接上的呢? 计算机要和网络连在一起,首先要从自身的配置做起,这就是要在计算机中加入一个调制解调器,这个东西的英文叫Modem,我们称它为“猫”。 计算机上网为什么要加“猫”呢?因为我们的计算机使  相似文献   

5.
“轻阅读”、“浅阅读”、“泛阅读”,是20世纪90年代知识呈爆发性生产和文献呈海量增长之后的重要阅读学特征,那么在当前这个被电脑和网络技术信息化了的知识经济社会.在这“轻阅读”、“浅阅读”和“泛阅读”行为广为流行的时代.面对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国民阅读率”的进行性降低趋势,如何才能客观理解发展中中国的时代特征,从而切实做好“全民阅读”推广工作中的导读活动呢?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信息无处不在,它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包围着我们,影响着我们,传媒行业更是如此。信息是有生命的,有自己的生命周期,也会经历初生、成长、成熟、衰败的过程。信息就是资产,知识就是财富。那么,信息如何保存更有利于合理开发利用呢?本期“IT三人行”,围绕信息生命周期管理(以下简称ILM)的话题展开,共同探讨ILM如何引领传媒行业进行信息管理的革命,共同触摸ILM的核心。EMC的ILM理念,将引导传媒行业进入充满诱惑的存储世界,为媒体(企业)节约成本、提高利润并实现信息价值最大化献计献策,为企业更好地市场运作铺路架桥,促进传媒企业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未来的存储世界就是网络化、分级化存储的世界。在这个新的存储世界里,EMC与其他厂商最大的区别在于,产品的领先地位和分级化存储全面的产品家族。EMC之ILM将为媒体(企业)带来哪些策略,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媒体(企业)如何实施ILM战略,意义如何?让我们共同开启ILM大门。  相似文献   

7.
刘瑛 《兰台世界》2005,(7):14-15
在当前社会体制变革的条件下,各行各业产业化的同时,档案作为一项公益性的事业能否也纳入产业化管理的范畴,这是我们档案工作者应该考虑的问题。固然变革是一件好事,但并不是所有的改革都能推动社会的发展,从教育产业化的后果我们可以看出,改革是需要论证的,那么以牺牲昂贵的代价换来经验的获取,那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而我国目前的状况是,不该产业化的产业化了,而需要产业化的反而没有形成产业。那么如何来理解“产业”这个名词呢?所谓产业:从经济含义上理解“产业”,前提当然是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也就是企业化、市场化的发展之路。从另外…  相似文献   

8.
南行 《青年记者》2003,(10):56-56
老练的记者能很容易地回忆起职业生涯中第一次和最艰难的一次采访,因为他们往往感觉他们被采访对象欺骗、操纵或误导了。一些被采访者社会阅历丰富,他们常常利用自己对谈话的操纵能力来达到把记者当作工具的目的。那么对于记者来说,该如何识破这个策略并反击呢? ●当被采访者把你问的问题拿来反问你的时候,比如问你:“你是怎么想的?”或者“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你可以回答,“我确信我们的读者对您的观点更感兴趣。”  相似文献   

9.
消息是最基本的新闻体裁,而导语是消息的灵魂,是消息最精彩、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最值得我们下大力气去写好的部分。 那么,如何撰写导语?撰写导语的思维过程应该是怎样的呢? 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是用事实说话。它有两个要素:“事实”和“说话”。这里的“事实”,当然是指“新闻事实”;这里的“说话”,则是指报道这个事实所要表达的观点和思想。“事实”和“说话”是对立统一的,二者的关系是客观和主观、点和面、现象和本质的关系。如何撰写导语,其实就是在导语写作中如何处理好这二者关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经济与企业的"微营销"思想当互联网的网民数突破4亿之后,这个庞大的群体涵盖了传统商业模式在传统渠道流失的部分消费者。那么我们怎样在营销体系的设置中,用营销资源与这部分消费者进行沟通呢?促进这部分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呢?最好的方式就是"微营  相似文献   

11.
在报刊上,使用“其他” 是当然,而“其它”也常用。这个“其它”合不合理、该不该舍弃呢?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个曙光初露的清晨,在昨夜的曾经辉煌中,中国文学出版业这匹驮载着“缪斯”、“安泰”,驮载着“关关雎鸠”、“大灰狼”的老马又走向了新的千年。 我们该如何描述新千年之始的文学出版业呢?是重现20世纪80年代的辉煌,还是悄悄地留在图书市场的边缘,给理想寻找一个锚地? 我们应当面对这个现实,那就是随着中国加入WTO,随着中国全面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IT技术的广泛使用,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人们信息来源的多元化,关注点的转移,兴奋点的泛化,使得文学这个曾经处于关注中心的幸…  相似文献   

13.
现今,虽然我国CIO在企业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已经有了一些改善,但仍然远远不够,与国外的CIO制度存在较大差距。那么,如何进一步让CIO们向上发展呢?北京市大中电器有限公司的丁磊经理认为,“业绩衡量”相当重要,而陕西法士特公司CIO杨红武则认为,CIO应艺术地影响CEO。  相似文献   

14.
自“蓝海战略”传入中国,越来越引起新闻界的重视。那么,报业竞争的蓝海在哪里?多年来,我们的报纸在“帮忙”的红海中拼命厮杀,为什么不考虑亟待开发的“帮闲”呢?  相似文献   

15.
人们常用“心灵之窗”来形容人的眼睛,确实可以说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从眼睛开始的。做书的人会把书籍看成是一个个的生命体,那么这个生命体的“心灵之窗”是什么呢?笔者想应该是“内容提要”(以下简称“提要”)吧!人们想要了解一本书,首先就是从提要开始的。  相似文献   

16.
办报办出了个“周末版”,不能不说是出了新。新在哪儿?新在观念上。以前办报,口头上也讲贴近读者,但实际上贴得并不那么近,大报小报,都是一样地搞“新闻灌输”,读者爱不爱看我不管,反正报纸是照样出。“周末版”何以会一呼百应,并且越来越受到读者青睐呢?“我以为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它具有了空前强烈的读者意识。读者是报纸生存的唯一空间,这个简单的常识,我们走了很多弯路,花费了很大代价才慢慢弄懂了它。“周末版”源于读者的需求,自然为读者所容纳。那么,“周末版”的社会效应会怎么样呢?让我们看看“周末版效应”带来的一系列变化: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这里所说的“美”是一个美学概念,不单指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外貌之美,而是表现一定社会生活内容的情感形象,是对客观事物的忠实反映。人物通讯的特点是再现特定形象以反映现实生活。那么,如何宣传特定的形象呢?如何将特定形象写得“美”呢?第12届“中国新闻奖”通讯一等奖作品《教育局长的好榜样》(载《光明日报》2001年2月5日)一稿,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大国,我们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叫得响的企业没有一家。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状况呢?  相似文献   

19.
党 报改革 ,一直是报纸改革的一个难点 ,同时也是势在必行的事情。尤其中央出台明文规定严禁用行政命令等方式实行“订报摊派”后 ,在巨大的发行压力和休闲类报纸对读者的优势争夺现状下 ,党报自身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那么 ,党报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呢?在吸引读者、追求发行量和坚持党报方针的两难抉择中 ,如何实现双赢呢?其实 ,这个问题也不难解决 ,我们有现成的“法宝” ,那就是“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对于报纸来说 ,“贴近实际”就是从实际出发 ,关注当下 ,关注现实 ,用新闻去讴歌和批评社会现状 ;“贴近生活”就…  相似文献   

20.
读读军队报刊,多数看重的是“军味”;记和通讯员为军队报刊写稿,编辑也要求有“军味”。那么.“军味”究竟是什么?记和通讯员究竟应该对“军味”如何认识、操作和把握呢?本试图就这个问题小述一己之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