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进入新课程以来.我常常思考:在一节课40分钟的时间里.孩子们记住了什么?怀念着什么?收获丁什么?发展了什么?当他们离开学校.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课堂上的这些东西还有多少影响着他们?一节课是否应该教给他们些终身受用的东西?带着这样的思考,我拿起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一册教材,研究着《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这篇课文。  相似文献   

2.
什么开花步步高?什么开花像喇叭?什么开花不结子?什么结子不开花?芝麻开花步步高,百合开花像喇叭,杨柳开花不结子,无花果结子不开花。提示这是一首问答式童谣,也叫对歌。它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来表现内容。童谣前四句设问,后四句作答,既引发了小读者强烈的求知欲,又扩大了他们的视野,增长了他们的知识,可以说给小朋友上了一堂生动通俗的生物课,让他们形象地了解了芝麻、百合、杨柳、无花果的生态特征。下面也是一首问答歌。我们提出四问,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来完成。“什么弯弯在天边?什么弯弯在眼前?什么弯弯头上过?什么弯…  相似文献   

3.
娄亚丽 《小学生》2011,(2):18-18
我们到底要培养孩子什么?我认为,归根结底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而数学能力的核心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想让学生获得这种能力,关键要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他们的应用意识和欲望。因此,数学学习要回归于儿童的生活,要在学习中时时关注儿童关心什么?对什么感兴趣?经历了什么?在生活中发现了什么?创造性地挖掘课程资源,让数学学习与儿童自己的生活充分地融合起来,将数学学习纳入他们的生活背景之中,进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昵?——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带着和朱自清一样对时光飞逝的慨叹,职场人又迎来了一年的尾声,他们收获了什么,失落了什么.又在期盼着什么呢7  相似文献   

5.
小朋友,请你仔细观察画面,看看图上画了谁?他们在什么地方?正在做什么呢?生活中,你参加过或看过拔河比赛吗?瞧,图画上的裁判员嘴里含着哨子,  相似文献   

6.
盖盖锅锅 《音乐世界》2013,(10):128-129
一群20代的青年B1A4,如果当他们恋爱的会是什么样子?还有他们对于另一半的要求又是什么呢?……继续仔细阅读,答案就在后面揭晓哟!  相似文献   

7.
这节口语交际课着重点应在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使他们愿意把自己拼的图告诉大家,并能用一句话说出自己用图片拼成什么和用几句话介绍是怎样拼的。一、观察画面,激趣引题1.师生交际。指导学生观察画面,并设计以下问题,进行师生交际。(1)图上画了谁?他们在干什么?(2)他们已经拼好了什么?还想再拼什么?(可以概括地说,也可具体地讲一讲其中的某一幅图,为后面的讲图奠定基础。)(3)猜一猜图上的小朋友还在拼什么图?(4)说一说他们最喜欢哪一幅图,为什么?2.揭示课题。(1)大家都爱这些拼图,这节课我们就以“…  相似文献   

8.
《音乐世界》2013,(1):108-113
电视剧中,制造美妙爱情的《回应吧1997》CP,徐仁国和郑恩地。果然在电视剧之外他们是什么模态?什么姿态?关系也会像剧中的这么有趣吗?  相似文献   

9.
曾思婕 《红领巾》2010,(7):89-89
蜂,把蜜奉献给人类,自己得到了什么?他们,把自己的时间、体力奉献给田园城市,自己得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10.
“仅2005年1月-4月,外出打工者就寄回存款800多万,这是我镇经济的主要来源呀!他们为家乡经济发展做出了那么大的贡献,我们能为他们做点什么?他们背井离乡最大的担忧是什么?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逻辑学、哲学、心理学和思维科学等学科对研究思维规律的启示,尝试提出“联结律”、“组织律”、“人本律”、“变换律”和“互动律”为人类思维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2.
商法是独立的法律部门,民商合一与民商分立是商法的外在表现形式而非商法的内在实质。所谓的"商法公法化",只是将公法规范注入商法领域辅助商法进行调整,是商法贯彻国家干预的具体表现,并非否定商法的私法本质及其独立的法律部门地位,主张取消商法并将其归入经济法是缺乏理论与现实依据的空想。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和法律全球化作为客观的历史进程,使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传统理论面临新的挑战。国际法和国内法各自的法律规范已很难截然分开,国际法与国内法之问的界限正在变得模糊不清。随着法律全球化进程的发展,国际法日益内化为国内法,国内法也日益外化为国际法,国际法与国内法相融相通、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14.
"恶法非法"与"恶法亦法"一直是法学理论界争论不休的问题。自然法学派认为道德和法律存在必然的联系,因而主张"恶法非法";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系认为道德和法律没有必然的联系,因而主张"恶法亦法"。从表面来看,两种学说的对立达到了极致。然而,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深入分析,两者并不矛盾,甚至存在理论的契合性。真正的良善之法,不仅要符合道德的要求而内容良善,而且要具备法律的外在形式。在现代文明的法治国家,出现合法不合理或者合理不合法的两难情形时,应当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衡平个案争议。同时,对不合理的法律适时修、改、废,使其成为真正的良善之法。  相似文献   

15.
王船山的立法、执法、变法、守法等法律思想是王船山法律思想的几个核心议题。挖掘王船山的法律思想资源,继承其中合理的因素,对我们实现“依法治国”的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法的有效性可以从社会学、伦理学、法律教义学的维度加以理解,与此相对应存在着3种效力不同的法:民间法、自然法、国家法.何种法在现实生活中更为有效?文章从法哲学的角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法制现代化是一个开放的国际性的法律发展过程,中国在法制现代化的过程中应移植发达国家的法律。法律移植不是对外国法的全文照抄。我们应该将外国法与本土的习惯法有机整合,来实现移植法的本土化,创造出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法制。  相似文献   

18.
作为法科学生实质毕业标准之法学素养不是抽象的培养目标与一般概念,它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具体的评价、操作准则,其内容主要包括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公正情怀等并不必然分离且相互联系的方面。要实现法学素养标准,必须明确将法学素养定位为法科人才培养目标。在推进专业主干课程学生主导型教学方法上,以问题意识为导向,着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理解运用法律规范解决现实问题之能力。在法科学生职业能力训练体系构建方面,革新传统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9.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律制度是与内地截然不同的,《基本法》在香港的适用,使香港的普通法制度发生了变化,有人认为,普通法的传统受到破坏。本文从在香港适用的法律以及《基本法》与普通法的关系入手,阐述普通法是在《基本法》的统领下,维护社会秩序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20.
法治有形式意义的法治与实质意义的法治之分,形式意义的法治只强调“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而实质意义的法治除强调应“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外,还突出强调所依之法必须为好法。好法必须是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有利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人权的保护,否则即为坏法。在判断好法、坏法时,这三个标准缺一不可。要制定出好法,最根本的是在立法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坚持走群众路线。“恶法非法”论在实践中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