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的中学理科教育在国际上是比较先进的,它的中小学理科成绩曾名列世界前茅。在日本中学理科教育中有一个令人注目的特点,就是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自然科学方法论教育。一、日本中学理科教学中自然科学方法论教育的历史回顾在一百多年的日本理科教育发展历史中,开始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学习和训  相似文献   

2.
1952年,教育部根据“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的方针,对全国高等院校进行了院系调整,并规定综合性大学理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自然科学理论研究和科学实验人才”。这一培养目标直到1979年10月召开的部属综合大学理科专业调整会议仍然没有丝毫变化。这种单一的培养目标和“一刀切”的理科教育模式,客观上造成了理科教育与社会生产和工业技术发展的实际需要相脱离的弊端。  相似文献   

3.
从90年代开始,日本正在进行第三次教育总改革,这次改革是从日本现实出发,展望21世纪并提出了21世纪的教育目标: (1)培养学生具有宽广的胸怀、健康的体魂、丰富的创造力;(2)培养学生自由、纪律与公共精神;(3)培养面向世界的人才。日本第三次教育改革是培养人性教育的延续和尊重日本文化传统相结合,即西方文化与日本传统文化相结合起来培养面向世界的日本人。一、面向21世纪的日本中学理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及其内容日本于1989年改革了中小学课程设置,公布了新的教育大纲,并规定小学从1992年、初中从1993年、高中从1994年起分别开始全面实施新的学习指导要领。在理科教育方面,教育课程审议会提出改善理科教育的  相似文献   

4.
科学课程需要数量巨大且高素质的科学教师,设立专门的自然科学教育专业,对中学分科理科教师进行自然科学专业的在职培养和进修,加快高层次师资的培养,是当前培养科学教师、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且必须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信息     
世界课程改革的趋势教育的目标需要通过课程加以实现。各国为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而调整培养目标,相应地进行课程改革,有若干值得重视的趋势: ——加强德育课程。大多数国家都把道德教育列为中小学的必修课。许多国家把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印度尼西亚在中学开设“民族斗争史”课,日本等国在中学理科教学中进行科学史教育。——注意吸收最新科学成就并使之与本国民族文化传统相结合。瑞典、爱尔兰等国在课程改革中注意“壮根”。爱尔兰政府提出,中小学课程应植根于广泛  相似文献   

6.
论综合理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中学自然科学课程改革运动。这次运动将当代自然科学的社会价值、科学与技术及其他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关的思想观念结合起来,将自然科学教育与学校的教育目标结合起来,形成了以综合理科为逻辑起点编制自然科学课程的新观念。1988年,在澳大利亚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科学教育协会国际委员会的综合  相似文献   

7.
日本高中综合理科教育课程的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培养 2 1世纪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日本对中小学教育进行了全面的改革 ,1999年 3月公布了新的高中学习指导要领并将在 2 0 0 3年开始实施。在这次教育改革中 ,日本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综合教育 ,同时 ,开设了一些综合教育课程。此外 ,在规定的综合教育课程的教学时间以外 ,增加了 10 5~ 2 10学时的“综合学习时间”,作为综合教育课程的学时补充或用于自然观察和社会调查等。高中理科的综合教育课程从现行的 1门增加到 3门 ,进一步加强和充实了综合理科教育。本文拟对日本这次教育改革中高中理科课程的设置、综合理科课程的教育目标和教育…  相似文献   

8.
谢菲 《课外阅读》2010,(11):75-75
近几年一些省区对中学理科课程进行了改革,由原来的单科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改为综合科学课。中学课程的改革既体现了对中学生培养目标的变化,也表明了对中学理科教师素质有新的要求。传统的师范教育是单科培养模式,目前在我国中学担当科学教师的主要是物理、化学、生物专业的师范毕业生,其素质远远达不到新科学课程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是素质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素质主要是指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及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中学理科教学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的重任。科学文化素质不仅仅是指掌握科学知识,而是一种综合品质,其中还应包括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中学理科教育对青少年来说,是科学启蒙教育。教师必须系统地引导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各学科基础知识,从中初步领会人类对自然界各种运动变化规律的已有认识,同时也为他们今后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因此,科学知识的学习是理科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进…  相似文献   

10.
在对内蒙古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蒙古族中学进行调查分析后认为:文理结构不合理,理科教学相当薄弱等是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的瓶颈。因此,要充分认识提高少数民族科技素质的重要性,推进教学方式改革,使学生主动地学习;试行汉语讲授理科,大力开展科普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意识。  相似文献   

11.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接受联合国中国教育革新为发展服务中心的委托于1985年10月20日至11月2日在苏州市召开《中学理科教师能力研讨会和讲习班》。到会代表50多名,他们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教科所、高等师范院校及教育局的理科教学和研究人员以及优秀中学教师。会议安排有菲律宾大学数学理科研究所赫兰德博士和日本广岛大学武村重和教授的讲学和到会代表就中学理科教师能力结构和培养问题的研讨。在讲习班上,外国专家较详细地报告了“关于科学哲学的几点思考”,“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扩展能力”,“科学  相似文献   

12.
1998~1999年,日本对中小学教育进行了全面的改革,颁布了新的学习指导要领。这次改革是面向21世纪,使日本今后的学校教育更加适应国际化、信息化、科学技术的发展、环境问题、少子高龄化等社会状况的变化和发展要求,培养支撑21世纪日本国家和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这次改革要求今后的学校教育,给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开展有特色的教育,把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能力作为基本目的。日本高中理科的课程目标由理科的总课程目标和各门课程的具体课程目标组成。理科的总课程目标是:提高对自然的关心和探究心,…  相似文献   

13.
2004年公布的OECD的两个关于中小学生学习能力的调查(学习能力调查和国际数学、理科教育状况调查)中,日本在几个主要项目上的排名都大幅度退后了。日本文部科学大臣随即要求对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课程改革和“宽松教育”政策进行深刻反省。2005年日本教育界展开了一年的大讨论,纷纷指责“宽松教育”政策动摇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学生学习能力由此下降了。日本的课程改革对我国的新课程改革有着很深的影响。“宽松教育”与我国的“减负”也颇有近似之处。因此他们对新课程的反省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然而就OECD的调查结果本身而言,笔者…  相似文献   

14.
李亚昕  全鑫 《教育》2012,(30):64
日本政府大约每隔10年就要对中小学课程标准进行一次修订,高中理科课程作为重中之重也已经进行了数次改革。深入分析和理解新世纪日本高中理科课程标准的特点,对于推进我国高中理科课程改革会有重要的启示。课程设置的综合化2009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公布了新的《高等学校学习指导要领》,并已于今年4月起逐步实施。要领中以"提高对自然事物和现象的关心和探究,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和实验,在培养科  相似文献   

15.
“理科”是一个大家比较熟识的概念。在学术界,大家一般把中小学阶段的理科教育等同于科学教育,如有学者认为,科学教育“指的是自然科学教育或理科教育”。如果从知识属性判断,理科的教学内容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体系为主要内容,属于自然科学范畴。  相似文献   

16.
日本的理科教育始于1872年。在资源贫乏、以科学技术创造为立国理念的日本,十分重视理科教育,1952年公布了《理科教育振兴法》。在120多年的理科教育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学习、吸收欧美国家的先进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和教育经验,并使自己国家的理科教育水平位于世界的前列。本文拟通过介绍1989年以来日本中小学理科教育(以物理教育为主)改革的发展状况,使我国理科教育工作者能了解日本理科教育的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17.
前沿观点     
《广西教育》2014,(8):37-37
中学理科教学应加强科学本质教育 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中心研究员、特级教师王云生在《基础教育课程》2013年第11期上撰文认为,中学理科教师应从课程标准的制定、教科书编写、课程教学和课程学习评价四个方面,探索、研究、改进、加强科学本质教育的策略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加强科学本质教育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提升自身对科学本质的认识,理解科学本质教育的价值;②在教学中进一步增加科学、技术与社会联系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科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的科学价值,理解科学的社会价值;③改进课堂教学方法,营造有利于质疑、交流、论争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④研究和改进探究学习活动的设计和组织,通过探究活动帮助学生提升对科学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去年年底,我参加了中国高中理科教育赴日考察团,到日本进行了考察。通过考察,我们对日本中等教育改革的动向和中学理科教育的现状及改革设想有了一定的了解。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小学自然课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它的主要任务是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在自然课的教学中, 使学生获得一些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志向,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家乡、爱大自然等思想品德教育,并培养他们正确的科学自然观和科学态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随着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的初步实现,小学已  相似文献   

20.
兴趣是学好科学的动力和保证。初中科学课程是自然科学入门课程,在初中科学教育体系中是八至九年级分科科学课程的基础课程。如果学生对其感兴趣,将会主动认真地学习,为今后的理科分科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不感兴趣,不仅会视学习如苦役,还将影响今后的理科学习。因此,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具有现实的意义。文章从六个方面阐述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喜欢科学课,进而转化为学习科学的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