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篇文章从上一段到下一段怎样自然地衔接起来,这就是过渡要解决的问题。过渡,可以使文章的层次段落衔接紧凑,前后连贯,在文章的段落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好像桥梁一样,把河两岸连接起来。常用的过渡形式有三种: (1) 用过渡词。课文《海上日出》第三段写日出时的情景,这一段开始用了“果然”一词,便是承接上段:“我知道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然后用这句话过渡到“太阳果然升起来了”这层意思。除此以外,用“因为”“所以”“然而”“但是”“那么”等关联词语来过渡的情况也比较多见。 (2) 用过渡句。课文《太阳》由前三段介绍太阳距离地球很远等情况以后,第四段的开头写到:“太阳虽然离我们这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然  相似文献   

2.
一篇文章,是由各个层次各个段落组成的。过渡是文章的层次与层次、段落与段落之间表示连接、承转的方式。过渡在上下文中间起着桥梁的作用,它能使相邻的两个内容,两层意思或两个段落彼此衔接、上下贯通,让读者的思路能够顺利地由前者转入后者,而不感到中间有什么阻隔。 一、用关联词语过渡 有时,文章为了说明原因或转入相反的意思时,常常用“因为”、“所以”、“但是”、“然而”等关联词语来过渡。如朱德同志《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一开始,作者交代了写作动机,紧接着回忆了自  相似文献   

3.
段落是由若干个句子或句群组合而成的。为了清晰地表达文章的思路,必须处理妤段落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寻求段与段之间互相衔接,彼此关联的表达方式,这就是通常所指的“过渡方法”。过渡与承接有相似的地方,它也可以使用关联词语、数词、代词、重复实词等手段,但不同的是,它还可以使用过渡句、过渡段等方法;此外,过渡还反映思维的跳跃,它不是简单的承接,因而有必要把过渡的方法同承接方法区别开来,单独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一)预习课文要求在三年级时曾经训练过“预习课文,提出不懂问题”,四年级的时候训练过“带着课后思考题预习课文”的基础上,提出三项要求:首先要学会读通课文,所谓“读通”课文,就是要读准课文中的每一个字的含义,并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最后还要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在预习的过程中,还要把实在弄不懂的词语、句子和内容做上记号,一般方法是横线加问号。帮你提升我们知道这是一种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养成自学本领起辅助性作用。在做这一类型的阅读题时,首先要好好地去读课文,最起码读三遍以上,对文章有个初步的印象,接着在文章中做上…  相似文献   

5.
写文章要学会过渡。因为过渡就如同一座桥梁,能将上下文自然巧妙地连接起来,使文章前后连贯,结构紧凑,浑然一体。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文中就有不少值得学生学以致用的过渡方式。  相似文献   

6.
过渡是加强两个结构单位之间的连接的一种手段,使用过渡,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持层次或段落之间的连贯性,使上下文能很自然地转换衔接。很多小朋友只会用“一天”“还有一天”,“一次”“还有一次”等词语过渡。显得很生硬、老套。  相似文献   

7.
能力训练(48项)1.阅读训练(18项)●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概内容●感受课文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从课文中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和段落●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关键性语句●根据课文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大体了解课文...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 1.疏通课文文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进行情感体验,受到父子亲情的感染,学会爱人、诚信、有责任感。 3.学习抓住关键性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抓住课文反复出现的“在一起”这个词语,感悟父子之间的真情与默契。  相似文献   

9.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我们“逐步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精心揣摩每一篇课文,细读每一段落和每一个句子,主动积极思考,努力寻找有益于训练的点点滴滴,深入浅出,精心设计训练项目,化讲为读,精讲巧练,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训练...  相似文献   

10.
过渡和照应     
人们写文章,注意力常常集中在立意、选材上,一旦动起笔来,就会遇到上下文意思发生转折,事件或场面发生转换,叙述之后需要发表一点议论等情况。在这时,怎样才能使文章上下文衔接得周密无间,脉胳连贯呢?这就要想办法找“桥”或“船”来过渡。文章中的过渡,是指上下文之间的衔接转换。所以,写文章必须了解一些过渡的方法。文章的过渡形式一般有过渡段、过渡句或过渡词语,常用的方法有两种。  相似文献   

11.
一、本单元教学目标1,能运用工具书学会本单元的生字,结合课文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能按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及有关段落。2.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继续进行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等方面的练习。同时,紧紧抓住课文内容,进一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中心,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3.在进行语文训练的同时,结合课文的内容特点,教育学生学习董存瑞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不惜牺牲自己的献身精神;激发学生对周总理无限崇敬和深切怀念。二、本单元教学构想1.在本单元教学我要注意围绕重点训练项目“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课文词语处理办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扫清障碍法”,也就是在理解课文之前先把重点词语拿出来集中理解意思,这种办法的弊端是比较枯燥,往往导致对词语意思死记硬背。另一种做法是在讲读课文的过程中解决,这种做法比较有利于结合上下文灵活理解,不足之处是常常会因为解词过多而使讲读过程显得紊乱。笔者认为比较好的办法是根据在课文中的地位对词语进行分类处理。以《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为侧:  相似文献   

13.
如同渡江河需要舟桥一样,写文章也需讲究过渡的方法和技巧。只要细心研究就会发现,我们学过的课文用过许多种过渡方法。揣摩这些过渡的方法和技巧,借鉴并运用它们,对同学们的写作是很有益处的。下面就概括几种常见的过渡方法,供大家参考。承前启后式这是写作中最常见的过渡方法。承前即承接上文、上段,启后即引出下文、下段,常常由一两个句子或一个段落来将上下文联系起来。由一个段落作为过渡的例子,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  相似文献   

14.
一、“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这个问题大体有三点要求:其一,要读通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其二,要着重理解带点的词语的意思;其三,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从而领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二、“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几句话的意思,注意带点的词语。”这个问题有两个要求,一是把句子放到课文中,联系上下文,把句子读懂,了解其含义;二是着重领  相似文献   

15.
词 语一般有两重意义。一是字面意义 ,即字(词)典字上所作的解释 ;一是情境意义 ,即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所隐含的意思。对学生来说 ,后者不易理解。语文教学大纲指出 :“教师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现列举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几例 ,谈如何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一、从词语所在的句子中找解释有的词语 ,在本句中便可找到解释。如“那时候 ,秦国理屈 ,就没有动兵的理由”中的“理屈”就是后面“没有理由”的意思。(《将相和》)有的句子 ,前半句把词语的意思表述了 ,后半句才出现这个词语。如 :“这就是人们…  相似文献   

16.
阅读     
一、教学目标(一)能正确读写学过的常用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其意思,大部分会运用;能主动收集和运用自己喜爱的词语,在语言实践活动中感悟词语的情和意。(二)懂得句子的基本结构;了解几种常用句式的特点及变换方法;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句子表达的意思和感情;能用词造出正确、通顺的句子,修改有毛病的句子。(三)认识段落和层次的意义、结构及表达功能;掌握分析段落、层次和归纳段意的方法。(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联系实际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能正确掌握文…  相似文献   

17.
三、强化段道剖析事理责在严谨一篇文章一般由多个段落组成,这不仅要求段落间的组合是严谨的,而且要求一个段落内部也要组合严谨。实际上,一个段落就是一个小短文,它是整篇文章的“具体而微”者。段落的写作讲求:推究事理要合乎逻辑,句子与句子之间一定要连贯、有顺序,不能有跳跃,同时还要注意语言要得体。段落的练习,我们称之为“练段”,它是考场议论文强化训练中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因为段落是议论文说理的主要载体。全文说理是否透彻明了,准确切题,全在于段落。因此,“练段”刻不容缓。根据议论文的写作习惯,我们把段落分…  相似文献   

18.
预设是句子传达主要信息的前提性信息,它为句子核心意义的表达起一个预先铺设条件的作用。读者阅读文章总是从词语到句子,从一句到一句,从一个段落到另一个段落,一边阅读,一边把文章的各个词语、各个句子、各个段落的内容联系起来,形成文章内容的的整体意象。如果对部分词语、句子、段落的生成背景、色彩气味、声光物态所暗示的情味缺乏了解,自然影响对文章整体的理解。因此,对词语、句子、段落的潜在意进行预设是阅读的重要方法。请先看一例:  相似文献   

19.
文章的过渡问题属于文章结构的范畴,文章结构,是文章内部的组织、构造。它不仅是一个写作技巧问题,也是作者的思想认识在写作方法上的反映,是作者“思路”的体现。无论哪一篇文章,它的结构总是和作者对事物的认识、理解及其思想脉络紧密相关的。作者用文字把自己的认识理解一个层次连着一个层次反映出来,表现在文章结构上便是一个段落接着一个段落。层次与层次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这种“连”和“接”,有的紧密无缝,成一条直线;有的便不那么笔直,中间有转折,有跳跃。在这些层次之间、段落之间有转折或有跳跃的地方,作者常常采取一定的办法来过渡,承上启下,使层次之间、段落之  相似文献   

20.
<正>一、引子 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文章句子和词的分析讲解上,注意力在于传授语言和语法知识上。这种停留在句子水平上的教学只注意个别细节,而忽视了从语篇水平上阅读整篇文章的技能训练,因而学生不能更全面理解文章,针对这种弊端,笔者把语篇分析法引入了阅读教学中并进行了初步偿试。 二、语篇分析法的含义 关于语篇,英国语言学家魏多森(H·G·Wid-dowson)定义为“结合起来的句子的使用”(the useof sentences in combination)因而,语篇分析法在阅读教学中的注意力在“篇”而不是“句”,在文章的“意”而不是在文章的语法上。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一篇文章时,应该以整个段落,整篇文章为单位,引导学生从上下文,词与词之间,句与句之间的内在含义来获取信息,也就是使学生从以单句为基础的学习上升到语篇水平上的学习,即对文章从段落结构,段落大意到总体结构,中心思想来进行分析理解。 三、语篇分析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1)寻找主旨句 一般来说,每篇文章,每个段落中,作者会用一个句子来告诉读者这个段落,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即中心思想。这个包含主题思想的句子就是主旨句。进行阅读教学时,我们应首先教会学生如何抓住主旨句,只要找到了主旨句,学生就能很快理解这个段落的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