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校初步建立“小机关—多实体—大服务”的后勤新体制。作为代表学校对各实体进行宏观行政管理,行使指导、协调、监督、检查、服务等职能的小机关,如何加强管理、提高效率、搞好服务,建立良  相似文献   

2.
高校后勤改革的方向是实行“后勤行政管理和经营服务职能分离”,“小机关、多实体、大服务”的管理模式。新形势下,后勤系统党的工作应以新的工作形式与工作要求来适应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校后勤改革的不断深化,多数院校逐步形成了小机关多实体的体制模式。这标志着后勤工作已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但这只是后勤社会化的开端,继之要通过后勤服务的商品化、企业化、产业化而最终实现社会化的目标。在目前阶段,对社会化的推进还要靠行政手段,需要一定的行政干预和宏观调控,除了各级政府出台一些政策外,小机关要充分发挥作用。小机关是和多实体同时产生的。随着后勤的不断改革。实体不断建立,行政管理机关相对减少,形成了所谓的“小机关”。小机关是实体不断分离形成的,分离后的小机关摆脱了事  相似文献   

4.
1993年,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开始推进学校后勤工作社会化的改革。他们确立了后勤实体与学校行政管理剥离,责权分工明确、经营服务有偿的原则。首先他们从机构改革入手,把后勤机构设置为“一处一公司制”,学校保留行政管理部门一院务处,分离出相对独立的勤力实业总公司,形成了“小机关、大实体”的格局。院务处代表学院行使后勤行政管理职能,并对总公司对内服务项目进行监督考核。勤力实业总公司由对内的服务性经营实体和对外生产经营企业构成,对校内外实行有偿的经营和服务。第二,建立后勤管理新的运行机制。院务处(代表学校)与勤力实业…  相似文献   

5.
一、改革管理体制,实现小机关多实体改革后勤管理体制是深化学校后勤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后勤的一项重大改革。随着高等学校逐步成为具有法人资格的办学实体,后勤管理体系也将在理顺学校行政机构和服务实体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逐步分离成为行政管理机构和经营服务实体两大具有统属关系的相对独立的工作系统。这就是我们在深化后勤改革中经常谈到的小机关、大实体。按照这样一个思路,现在总务处的服务单位要从学校的行政机关分离出来,将转化为不同性质的经营服务实体。其中一部分转化为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如运输、修建、招待所等,在刊用学校提供的场所为教学科研和校内师生员工服务的同时,积极对外经营、参与社会市场竞争与社会第三产业接轨;另一部分为大灶食堂、卫生、绿化、学生宿舍、电话、幼儿园等,主要是面向校内服务的单位,则要转换机制,通过经济合同、承包协议等形式与学校和校内各单位建立  相似文献   

6.
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很多学校的后勤管理体制,采用了“小机关”和“大实体”或“多实体”的模式。不少学校在小机关、大实体或多实体的模式形成后,面临着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给后勤社会化改革造成了某种消极影响。笔者现就工作中的一些体会作些阐述。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的逐步推进,各高校都按照“小机关、多实体(大实体)”的运行模式,组建了代表学校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的小机关(如后勤管理处、后勤管理办公室),把行使服务和经营职能的机构组建成几个或多个经济实体(如中心、集团)。目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如果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改革后的服务实体就很难为高校的教学、科研提供更优质的后勤服务保障。本文拟就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中,小机关如何管理实体的问题作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8.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随着新机制的建立,有许多新情况需要我们认真研究。高校后勤分成两块,即小机关、多实体或大实体,小机关与实体的关系是甲乙方关系。随着这种关系的变化,党组织的设置也发生了变化,后勤党组织与行政一起转为实体,党务工作人员属于乙方。有的学校后勤行政从学校规范分离了,但党务工作人员属  相似文献   

9.
深化改革积极推进服务工作社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后勤既是服务部门也是管理部门,实行“小机关、多实体、大服务”体制,是高校后勤改革的有效模式。强化“小机关”的管理职能,就是要真正能够行使其管理和监控职能,代表学校对后勤事务管理监控和服务。从目前运行情况看,在管理监控过程中出现的矛盾较多,而造成这种矛盾的原因:一是这个“小机关”与“多实体”的职责不清,形成分而不清,或是完全对立;二是“小机关”把服务的直接对象看作多实体,把服务和管理割裂开来;三是小而全模式困扰,主观上把握多实体均衡发展,完全违背了优胜劣汰的市场生存规则,其结果不仅不能做到均衡发展,在运行中,强的被拖弱、弱的被拖垮。为此我们要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1.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和校为主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试论高校后勤的产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高校后勤的产业化李庆广高校后勤改革目前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一是由一体两制向事企分开(事业单位的学校与企业化管理的后勤分开)和政企分开(后勤的行政管理与经济服务的实体分开)发展,实行"小机关,大实体"、"小管理,大服务";二是由经费包干向全面承包、...  相似文献   

11.
根据全国全省高校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和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方向,近年来,我校相继成立了后勤管理处和后勤服务总公司,按照“小机关——多实体”的改革模式,实行了后勤管理职能与服务职能分离,这是新时期我校后勤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中进行了有益探索后的最终选择。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校后勤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学校在改革后勤管理体制上,采用了“小机关”和“大实体”的方式,通过“小机关”和“大实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逐渐完成后勤实体向社会的融合,为高校后勤服务的社会化奠定基础。不管是“小机关”还是“大实体”,在转轨变形期间,都必然面临着一系列的新问题,都有一个如何确定自身的位置,明确自己的  相似文献   

13.
后勤社会化的主要途径与方式南通师专陈俊生实现高校后勤服务工作的社会化既是后勤改革的方向,也是后勤改革的基本目标。我们应从实际增况出发,因时、因地、因校制宜,分步实施,逐步到位。首先是改革管理体制,从单一的行政管理体制转变为“小机关,多实体”,事企分开...  相似文献   

14.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各校后勤实体与学校行政分离,转制成独立的经济实体,实行企业化管理,职工由原来学校“发”工资变为现在自己“挣”工资。随着运行机制的变换,学校原有的事业工资结构和分配办法已不适应后勤实体实行企业化管理的需要。因此,各高校后勤实体都在积极探索工资制度改革,建立科学、合理、适用于高校后勤实体的企业工资结构及分配制度。1.事业工资制在高校后勤实体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大连理工大学在深化后勤体制改革时,学校决定后勤成立分党委和后勤办公室,撤消处、科建制,成立经济实体。走“小机关、多实体、大服务”的道路。学校赋予后勤办公室聘任科级(含正科)以下干部的权力,有用人自主权;还同意后勤在完成  相似文献   

16.
办好高校,后勤是基础。后勤面貌如何,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学校的办学水平。近年来,我院总务处结合自己的校情,采用“小机关,多实体,大服务”的改革模式,使我院的后勤工作增加了后劲,走上了良性运转的轨道。1993年,我校依据“小机关,多实体,大服务”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我校在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程中,形成了“小机关、大实体、大服务”的体制模式,实施的是甲乙方契约式管理,组建的“小机关”即资产与后勤管理处(甲方),既代表学校对后勤集团(乙方)行使监督、检查、监控的职能,又要履行资产管理、基本建设管理、能源管理等方面的职能,为学校各方面的工作提供坚强有力  相似文献   

18.
1.“九五”期间高校后勤改革的基本任务 1.1 在体制改革方面,实现后勤服务职能与行政管理职能分离,有步骤地形成“小机关、多实体——大实体”的高校后勤体制的新格局。要作到机构分开、编制分开、分配渠道分开。对后勤服务实体占用的国有资产要作好资产评估和产权界定工作,核定其资产占用量,确定其保值和增值的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国高校后勤改革的不断深入,我校从2000年改革开始撤消了总务处,建立“小机关,大实体,大服务”的后勤集团管理模式。2003年结合新疆和我校状况,改组了后勤集团重新组建适合我校的“小机关,多实体”的后勤管理模式。将原来的后勤处、资产处、后勤集团组合成立资产后勤管理处代表甲方,下设办公室、计划督查科、房  相似文献   

20.
随着高校后勤改革所实行的“后勤行政管理和经营服务职能的分离”,“小机关、多实体、大服务”管理模式的形成,加强和改进高校后勤的党建工作,使之既成为改革的保证,又能为改革服务,这是高校后勤党组织及党务工作者当前面临的新课题。一、在观念上牢固树立三服务的思想近些年来,高校后勤的党建工作,纷纷扬扬。一是由于受到就党建抓党建的传统观念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