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2 毫秒
1.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知识创新学习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CSCL)的重要发展目标。知识建构社区以知识建构理论(Knowledge Building)为指导,运用知识论坛(Knowledge Forum)作为交互平台,围绕观点改进进行知识创新学习。本研究利用Newman批判性思维量表对一个小学五年级知识建构社区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社区整体表现出较深的批判性思维和学习深度,学生在批判性思维的各个方面上表现并不均衡,解决问题的各阶段批判性思维深度没有一致性趋势以及社区批判性思维和参与度呈现显著正相关等。研究结论对知识建构社区及国内CSCL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要重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整体理解与把握,逐步发展核心素养。学习路径强调教学设计要按照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展开,这为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参考相关理论研究和与一线教师研讨的基础上,我们建构了遵循学习路径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整个设计分为三个阶段:分析、设计、完善。下面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单元教学为例,谈一谈如何遵循学习路径实施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3.
小学数学是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也是非常重要的阶段,由于学生在小学阶段智力发育、身体发育迅速,对学生思维、学习方法的引导和调整显得非常重要。由此需要重视小学二、三年级数学衔接教学,以完善学生知识、技能与方法,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心与自尊心。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心理、学习能力衔接这几个方面探索了小学数学二、三年级衔接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关联性,帮助学生建构完善的认知体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带领学生“回头看”,通过知识“再现”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在经历的过程中明晰数学学习的路径和掌握数学研究方法,不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小学六年级阶段总体处在小学向初中过渡的阶段,六年级的知识与初中知识接轨,也是异常关键的阶段。而小学六年级也是小学升初中考试的重要复习时期,对于学生未来三年的初中生涯来说也是举足轻重的。那么在小学六年级时期,语文学科的过渡需要怎样进行,是语文教师应该首先考虑的问题。主要针对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来探讨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解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渐转变小学时代学生学习语文的思维;第二部分讨论教师如何引导并教会学生阅读;第三部分则探讨教师对学生掌握国学知识的敦促。  相似文献   

6.
小学三年级数学在整个小学数学教育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三年级的数学题相较于小学二年级的数学题来说,题型较为复杂,运算步骤也较多,使得学生在心理上难以接受。因此,在实施三年级数学教学课程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抓好三年级数学教学。小学生处于学习的启蒙时期,在数学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和提高教师教学的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当前三年级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指出了如何实施三年级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7.
工业社会以来所形成的班级上课制,多是按照固定脚本(教案)实施教学的,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多是预设好的。知识建构教学反对用固定脚本过多的控制学生,提倡通过学生对知识的主动认知自发生成角色。因此,需要不断探明的一个主要问题是:生成的角色会如何演化?其演变对知识建构教学的效果有什么样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力图在小学三年级一个班级一个学期科学课的教学实践中,持续优化知识建构教学过程,进而探究该学习社区中学生的生成性角色的类型及其演变规律。数据统计与分析主要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法,对学生的课堂会话进行编码、统计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建构社区中会自动生成五类典型的角色,并随时间推进产生不同的演变。摸清五种生成性角色的演变规律,有助于教学实践者辨别角色类型、诊断角色问题、预测角色变化。底层规律的揭示,也将对深入挖掘知识建构社区中的角色定位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学校中的知识创新教学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这与企业的"创新"活动有很大不同,它要求学生能够切实开展知识的建构与创新。为了探索中国大陆知识建构课堂的知识创新过程,文章构建了一个不断转换的知识生成过程,通过KnowledgeForum(知识论坛,简称KF)的功能外化从个人知识、小组知识、社区知识的发展及转换过程开展研究,深入探讨学习者从知识建构走向知识创新的机理。文章认为师生在KF中进行创新性的知识创造活动,通过协作性的知识建构,保证创新性观点的产生以及社区知识的推进,为一线教师开展知识建构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写作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素养,更是一种能力,只有拥有写作好习惯的人才能收获更多学科上的知识以及人生上的感悟与积累。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改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不断将阅读与写作培养成学生的一种日常习惯。因此,本文以小学语文三年级为载体,并结合笔者自身实践,对小学语文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的探索的这一论题进行一番个人观点的详细的说明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知识建构是一种社会性协商与对话的意义建构过程。基于协同学习工具套件所构建的适应集体学习情境的新型学习环境,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来探究课堂知识建构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所形成的社群结构、社会关系以及参与特征。结果表明,协同学习环境中,通过支持教师主导的学习者知识建构过程,形成了知识聚合性的社会关系网,使学习者的观点、想法快速地进行汇聚从而支持深度知识建构,同时也清晰地描绘了社群中学习者的参与特征。本研究可以为实现不同文化背景下新技术革新教学提供一种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针对有效解决中小学生体能素质持续下降问题,提出了现代体能训练理念与方法的中小学“校本化”的研究设想,并通过对现代体能训练理念与方法的介绍、中小学“校本化”的可行性分析以及“校本化”程序的探讨等研究,以期为有效增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顺利实施新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高效体育教学提供新的内容和思路。  相似文献   

12.
知识建构作为一种创新教育理论,强调“对等的知识发展”和“民主化的知识”,重视学生提出的真实观点和现实问题,认为知识建构不应局限于特定的场合。这种理念非常符合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要旨,并为弥补当前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过程中遇到的诸多不足提供了指导。以知识建构理论为指导,探究其应用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目标有两个:一是探究学生问题的深度、理解的深度等课程内容方面的学习成效,二是探究学生参与度、合作度(交互程度)、创造性等活动品质方面的发展。在研究“交通”这一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们经历了“个人观点的提出”、“小组知识的讨论”、“班级社区知识的形成”三个阶段的知识建构过程。对基于知识论坛的建构学习效果采用问题深度量表、解释深度量表、创造性行为量表以及知识论坛自带的ATK分析工具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知识论坛的知识建构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广度与深度;学生多层面的交互合作,促使问题深度、解释深度由低等级转向高等级;不断反思研究过程,有助于实现学生观点的升华。  相似文献   

13.
进入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要求职业教育必须注重对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使其将来能较快地适应工作环境和胜任岗位要求。本文借鉴德国职业教育中“关键能力”培养的内涵,结合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就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课程面临的困境,提出教学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为提高教学质量提出的一项重大改革内容,阐述锋冈结构”精品课程建设的意义,并提出应从教学内容、师资队伍、教学方法及手段、教材等五个方面着手精品课程的建设。在结论中从科研建设、与实践相结合及师资队伍培养机制建设等方面,对精品课程建设提出了一些新的想法。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小组合作学习”理论的发展过程及其主要构成要素,提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实施方法,明确了教师在具体实施中的作用,认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在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方面有突出的价值,是中小学课堂教学中一项有效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教师即研究者”的口号,不仅是对一线中小学教师,更是对师范院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为此,高师院校《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精品课程建设应立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建设高品质课程体系,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方式、实践活动、写作指导、评价方式的改革为切入点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师范生的教育科研能力培养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7.
针对在现代信息社会"知识爆炸"、"海量信息"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提高学习和认知效率这一问题,本文提出"思维桥梁"的概念,对"思维桥梁"的涵义、级别,"思维桥梁"与知识、知识应用、知识创新的关系及"思维桥梁"特性进行探讨,并给出了地质学(理科)和应用地质学(工科)教学中"思维桥梁"布局和构架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8.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对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师范教育必须明确新时期师范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从构建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实验平台,优化实验教学内容,创新培养模式和评价方法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有效提高师范生的实践能力,满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在新世纪初启动新课程改革的情境下,我们期望教师能在教学观念上产生"双主体"、"民主平等"、"科学探究"、"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转变。个案研究发现:教师的"知识观"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教师仍视自身为知识的"垄断者"与"销售者"。这种传统的知识观导致了课堂师生互动单一化,促使我们反思与检讨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行动所呈现出来的"实然教学观念"。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A校开设了人手一台笔记本的“网络班”.探索网络环境下的常规课堂教学。两年之后.网络班学生表现出高创造力特征.他们的创造力倾向和创造性思维得分均明显优于非网班,课堂网络学习与创造力之间的关系引起关注。通过质性研究发现.课堂网络学习影响创造力的关键因素包括:课堂教学更加开放,允许学生发出不同的声音;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来源,使其拥有较为丰富的知识储备;鼓励小组合作.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丰富技术支持并非网络班学生高创造力表现的直接影响因素.但技术本身所具有的新媒体特点.能够为创新教学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