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北京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公立学校流动儿童、公立学校本地儿童进行问卷调查,探讨教育期望、教育投入、学习投入对流动儿童学业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父母教育投入与自己的学习投入、学业表现上,三类儿童存在显著差异,公立学校本地儿童在父母教育投入上得分最高,而公立学校流动儿童在自己学习投入和学业表现上得分最高,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各项得分都最低;(2)三类儿童自己的教育期望与感知到的父母的教育期望存在显著差异,儿童感知到的父母的教育期望显著高于儿童对自己的教育期望;(3)教育期望差和父母教育投入影响流动儿童的学业表现:期望差越大,父母教育投入越多,流动儿童的学业表现越好;(4)流动儿童学习投入在教育期望差、父母教育投入和自己的学业表现之间起到完全中介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流动儿童、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社会适应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自尊、生活满意度、孤独感、抑郁、社交焦虑和问题行为问卷对五省2134名农村籍流动儿童、双留守儿童、单留守儿童、曾留守儿童、一般儿童进行调查,以考察留守与流动对农村儿童社会适应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总的社会适应方面,一般儿童最好,明显优于三类留守儿童;流动儿童较好,明显优于双留守儿童;(2)在社会适应各指标上,与一般儿童相比,三类留守儿童的自尊低、孤独感强,双留守、曾留守儿童的抑郁高,单留守儿童的生活满意度高,流动儿童的孤独感强、生活满意度高;与双留守儿童相比,流动儿童的自尊高、抑郁低;(3)上述差异在女生和/或小学生中表现明显。这表明,与一般儿童相比,留守对儿童社会适应有不利影响,流动对儿童社会适应无明显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农民工大量进城务工,农村出现大量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不在身边,缺乏应有监护,致使家庭教育缺失,学业失助。为此,农村地区的教师必须关注留守儿童的课外自主学习活动,必须重视留守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本文结合自己在平时指导留守儿童课外自主学习活动的一些做法,谈谈促进留守儿童课外自主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留守儿童人际情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从而为留守儿童的教育辅导提供启示,采用《中国青少年人际情感问卷》对安徽省345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留守儿童人际情感及其下属因子得分均低于全国常模,其中归属感和乐群感最高,合作感和亲密感得分最低;(2)留守儿童人际情感在性别上的差异不显著,但在学业自评上的差异显著;(3)留守儿童人际情感受家庭因素(父母受教育程度)和学校因素(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不同监护类型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情绪适应状况的差异.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问卷、积极/消极情感量表、抑郁量表、孤独感问卷对1085名来自完整家庭的不同监护类型农村儿童进行调查.结果:(1)在情绪适应各指标上,与父母监护的一般儿童相比,祖辈监护的双留守儿童、母亲监护的单留守儿童和父母监护的曾留守儿童的总体幸福感低、积极情感少、消极情感多、抑郁高、孤独感强;上述差异在男生、初中生中较明显;(2)在总的情绪适应状况方面,有留守经历的三类儿童明显差于父母监护的一般儿童;(3)在情绪适应类型的分布方面,有留守经历的三类儿童中情绪适应良好型人数比例明显低于父母监护的一般儿童.结论:留守现象对儿童情绪适应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系统考察父母教育期望与留守儿童学习投入的关系,以及父母教育卷入和自我教育期望在其中的双重中介作用,采用父母教育期望问卷、自我教育期望问卷、父母教育卷入问卷以及学习投入问卷,对我国河南、四川、贵州、山西等地1535名留守儿童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1)单亲外出和双亲外出留守儿童知觉到的父母教育期望、自我教育期望、父母教育卷入和学习投入得分均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而单亲外出和双亲外出留守儿童之间差异未达显著性水平;(2)父母教育期望和留守儿童学习投入呈显著正相关关系;(3)父母教育卷入与自我教育期望在父母教育期望和留守儿童学习投入之间起到双重中介作用。因此,父母教育期望既直接影响留守儿童的学习投入,又通过父母教育卷入和自我教育期望的中介作用影响留守儿童的学习投入。  相似文献   

7.
引导和帮助留守儿童获得良好的发展是我国农村教育与学校管理的重要任务。对西部10个省市自治区的8627名农村小学生进行调查,重点考察留守儿童的学业自我概念、师生关系和学校态度等学业心理特点,并以此为依据探讨学校管理对策。研究结果发现:非留守儿童的学业心理状况表现最好;父母都外出留守儿童的学业心理状况好于父母单方外出的留守儿童;父母单方外出留守儿童的学业心理状况表现不佳,尤其是仅母亲外出留守儿童的学业心理状况最为不佳,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新教育实验区的农村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探讨新教育实验行动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业发展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和学业自我概念显著低于农村非留守儿童;班级执行新教育实验行动水平越高,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和学业自我概念显著更好。在控制性别、年级、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母外出打工时间、与父母联系频率等相关变量的情况下,新教育实验行动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和学业自我概念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在这一影响关系中,学生内部学习动机发挥显著中介作用,同伴支持发挥显著调节作用。综合新教育实验行动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业发展的积极影响及其机制,未来可以通过借鉴新教育实验的行动经验、强化乡村中小学校教师流动、倡导“共读共写共同生活”等路径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相似文献   

9.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儿童版)和应对方式量表对211名农村初中学生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格特征、应对方式的现状及在性别、父母外出时间等变量上的差异情况。结果表明:农村留守儿童在人格特征的内外向、神经质,应对方式的自责、求助、退避等因子上与非留守儿童存在显著差异;男留守儿童的精神质、解决问题、自责等因子远远高于女留守儿童,具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意义:在父母外出时间上,人格特征中的内外向特质有显著变化。在教育中,教育者应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并根据性别、父母外出时间等因素给学生以适当的教育。  相似文献   

10.
留守儿童是由于父母外出打工而长期与父母分离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其身份的特殊与越来越庞大的数量而受到社会关注。为了深入了解现今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本文对扬州地区和宁夏地区的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目前我国中学生的学习压力普遍较大,出现学习焦虑的可能性较高;(2)留守儿童心理出现严重问题的几率比非留守儿童大,具体表现在过敏倾向和冲动倾向方面;非留守儿童在学习焦虑和对人焦虑问题的检出率则略高于留守儿童;(3)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在性别、监护类型、父母在外工作年限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1.
12.
有关小学生操行评语写作方面的论文,频频出现在各类教育刊物上,促进、推动了小学生操行评语写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然而,从小学生的性格、心理特征方面研究小学生操行评语写作的论文,却并不多见。因此,本文试图从这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3.
Children     
王勣 《海外英语》2011,(7):60-60
  相似文献   

14.
儿歌是篇幅最短小、内容最浅显的幼儿文学的一种体裁。它是以口语化的韵语来叙事表情的一种短歌,也是人生最早接受的文学样式,也是幼儿最易接受的一种文学样式。有效阅读儿歌作品,就是结合儿歌体裁的基本艺术特征,通过作品分析,看儿歌是否具备优美和谐的韵律、形象化的语言、无处不在的游戏精神、生动活泼的独特形式、丰富奇妙的想象和幼儿生活情趣等。  相似文献   

15.
梁启超的儿童观和儿童教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近代重要的启蒙思想家,梁启超一直活跃在中国思想舞台的中心。梁启超的儿童观和儿童教育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梁启超重视文字阅读的普及,建立了“识字——阅读——理性”的逻辑关系;重视女性,肯定女性在塑造童年和保护童年方面的重要作用;还强调要培养幼童的廉耻观。梁启超一方面批判了中国落后的儿童教育;另一方面在学习西方儿童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发展儿童教育的主张。  相似文献   

16.
传统儿童教育的误区可以归因在没有认识到儿童的精神发生现象和发生规律.没有认识到成人的精神世界是要经过儿童的精神世界的数次结构性转换才能达成.对儿童精神发生现象的无知是成人本位的儿童教育和儿童文学创作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的根源之一.中国传统教育和传统儿童文学创作所强调的将成人世界的"大道理"教给幼小儿童、时下流行的儿童读经运动等等,都是脱离儿童世界的.中华民族迄今在文化层面上尚未建立现代儿童观念和现代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17.
炎黄子孙     
  相似文献   

18.
19.
理解儿童     
理解儿童要基于儿童特点。从“思维能力”、“双重生命”、“心理预置”、“幼态持续”、“儿童的原始特质”及“儿童世界的丰富性”等几方面采理解儿童。就是为了更好地去对儿童进行教育。理解儿童的教育,要相信“人可以教育”;要尊重自然,引导自由;要关注成长“关键期”;要重视游戏的价值。理解儿童就要走进儿童的世界。鉴于此,要尊重儿童本能;要坚持儿童立场;要关注儿童成长的完整性;要构建“润泽课堂”;要重视教师的人格引领以及文化熏陶对儿童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