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高水准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定位是城市旅游推广的重要抓手.这一形象源于对目的地优势要素的分析与提炼,与历史、文化、景观、配套等诸多因素相关.最能代表济南“文化基因”的是泉文化而非泉水,是多要素的文化聚合体,除此之外还有灿若星河的名士文化,以护城河一线为代表的、如诗如画似江南的美景.在以上要素的基础上,提炼最具济南特色的城市旅游形象.  相似文献   

2.
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成为一个城市最亮丽的风景线和最重的砝码。当前,我国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将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文化精神和城市品牌特色如何在发展中实现重构,一直是广大政府官员、学者教授以及千千万万个城市人所共同关注的事实。在调研中,以泉城济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为个案,通过调查问卷、数据分析、资料查找等方式探寻城市文化精神与城市品牌特色在增强城市综合实力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化济南"建设已经成为推进济南现代化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加快济南的文化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优势,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立足济南特色,充分发挥济南历史文化特色的资源优势,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积极探索加强城市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为突出地方特色、反映地方文化、满足本地发展的需要,曲阜老年大学把具有浓厚圣城特色的乡土教材《伟人名人与曲阜》列入文史班课程。作为该书的主编,我有幸登上了文史班的讲台。《伟人名人与曲阜》开讲两年来,不仅受到文史班学员的欢迎,其他专业的学  相似文献   

5.
魏晋时期为中国古代政局最为复杂动荡的年代。各阶层、各政治集团都在这一历史大舞台上有过出色的表演,而尤以名士集团最为突出。名士本谓知名之士,历朝历代皆有之。而作为具有特定历史内涵的、统治阶级中文化群体的一种称谓,则有“东汉名士”、“魏晋名士”等。东汉名士是儒家思想的理想人格和道德风范的具体体现。魏晋名士承袭了东汉名士的某些余风,却又与东汉名士整体风貌迥然有异,显示出其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气息。  相似文献   

6.
魏晋名士是出现于中国古代特定历史时期的一批特殊人物。他们的出现不仅有特殊的历史条件,而且作为整个历史中的一环,其思想必然与前后时期的人物有继承和影响的关系。魏晋名士虽然活跃于中古时代,但他们的人格形象是先秦至汉代的文化积淀与魏晋时代的特定因素结合的产物。影响魏晋名士思想形成的因素很复杂,本文主要从道家人格思想形成的历史与时代原因出发,通过对道家人格思想的内涵和外化的分析,探讨道家思想(特别是庄子思想)对魏晋名士人格的影响以及魏晋名士人格思想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世说新语·德行第一》主要讲述了魏晋时期一些名士的德行,显示了他们的魏晋风度。德行篇中还提到了一些东汉名士,由两个朝代的名士德行的比较也可凸显出魏晋风度对东汉名士的继承与演变。德行篇涉及面较广,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讲述了社会名士的德行,有忠和孝、名士自身的修养等。  相似文献   

8.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 :首先 ,请允许我代表济南教育学院欢迎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的光临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 ,我们今天这个座谈会是在全市人民积极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热潮当中 ,在“济南城市精神”市民大讨论刚刚开始之际 ,在我院《济南文史论丛初编》正式出版发行的时候召开的 ,座谈会的主题是“弘扬历史文化 ,建设现代泉城”。我们召开这个座谈会的目的 ,是借这一个机会 ,广泛听取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对加强济南历史文化研究 ,弘扬济南优秀文化传统的真知灼见 ,广泛听取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对进一步…  相似文献   

9.
省属高校要引领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需要高校自身与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省属高校的引领要以坚持学术研究的多元化和卓越性为基础,办出特色,保证办学质量。地方政府则应落实省属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建立省属高校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平台或机制,并加大对省属高校的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10.
一种独特的地方文化对一个城市具有生存生长的意义。地方文化历史地、内在地造就了城市的特色和魅力。宜宾山水交错,城市靠山得形、依水得势;宜宾汉戎交汇,形成文化多元、坚守井举的传统。宜宾的这种文化和地理的特殊性。使宜宾城自古就是商业重镇。而在这种进程中,其城市的扩张也就在有序和混乱的矛盾张力中发展前行。  相似文献   

11.
如果我们对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文明史作一个概略的分析,便可以发现,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是一个伟大而又渺小,清醒而又糊涂的阶层。他们总是处于封建统治集团和老百姓之间的夹缝地位,竭尽心力,逞才献智。其结局,不是备受艰辛、惨遭屠戮,便是谬托知己,误尽平生,在强大的封建专制集权下,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无论怎样挣扎,都无法逃避这一共同的悲剧命运。虽然,他们有的跌倒在官场仕途上,有的寄迹在山野市井里,但他们都同样忠心耿耿、至死不悟地怀着一个臆想,即把自己的一腔热血、满腹才华,贡献给理想中的盛世明君。 他们天真地信赖“学而优则仕”,以致一误再误。他们活得艰苦、劳累,是一个可敬而又可悲的阶层。在此阶层中,有一个特殊独立的群体——名士。 所谓名士,是指中国古代那些具有真才实学、却拒绝出仕,以风流潇洒为人生特色的知识分子。或许是名士们天生就具有我行我素的叛逆性格,或许是由于中国历史代儒家知识分子在劫难逃的悲剧命  相似文献   

12.
东汉末年,襄阳不仅一度成为全国的学术中心,而且盛行于中原地区的名士清议之风也波及于此,名士荟萃,品鉴人物,风流相尚,蔚成风气。汉末襄阳名士清议的盛行,既体现了荆襄地区的人文风貌,又与江东名士清议互相呼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吴楚文化的密切交融。  相似文献   

13.
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同志们 :在全市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时候 ,济南教育学院举办的“弘扬历史文化 ,建设现代泉城”座谈会于今天正式召开了 ;同时 ,由济南教育学院组织编写的《济南文史论丛初编》也正式出版发行了。这是我市社科研究和文化建设方面的一件喜事 ,也是济南历史文化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 ,一定会有力地促进济南历史文化研究 ,推动当代济南文化建设工作 ,也有助于广大市民进一步了解济南、认识济南 ,并在促进广大市民热爱济南、建设济南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刚才各位老专家、老教授在发言中谈了许多很好的意…  相似文献   

14.
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地方高校重视与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自身发展、服务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中,需要努力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大力弘扬代表时代精神的先进文化,着力吸收体现地方特色的乡土文化;需要坚持主体原则、投入原则、效果原则、持久原则。  相似文献   

15.
城市文化就是城市的精神、特色、市民素质、大众文化、历史文化遗产、建筑文化、群众文化等编织而成的城市图景。作为中小城市,合肥的城市文化以本土庐州文化为特色,同时作为省会城市,在文化形态上融合皖南徽文化、皖江文化以及皖北的淮河文化,呈现出兼容并蓄的城市文态。同时作为一个科教城市,科技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又使得其文化面貌呈现出智慧的光芒。但是,在城市主题文化、文化场馆、艺术街区和特色小镇的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是一个充满竞争的场域,同时当前我国高校发展中存在的一个显著问题就是同质化。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高等教育场域中的位置决定了其在同质化竞争中,在经费、招生及就业、人才引进、科研等方面均处于弱势。因此,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是其在竞争中能够取胜的不二选择,而特色办学是差异化竞争的有效路径,其要点一是地方性,二是独特性。为此,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做到以下几点:立足区域,科学定位;以区域社会发展需求为基点打造特色新专业,吸引生源;探寻区域特色文化,研究区域特色课题;面向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培养特色应用型人才,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分层次、分类别地建设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7.
<正>魏晋交替之际,文人名士纷纷远离是非之地,啸傲泉水山林之间,其中,形成了以阮籍、嵇康为核心的名士集团,人称"竹林七贤"。《三国志·王粲传》有注:"(嵇)康寓居河内之山阳县……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琊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竹林之游是名士们自觉逃避政治风险,不肯屈尊降志而退隐山林的选择。曹魏正始年间,名士生存环境虽不宽松,却也并不逼仄。  相似文献   

18.
从南通城建看城市文化特色与城市建筑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文化特色是一个城市的魅力和竞争力之所在。要在深入挖掘、研究、彰显城市文化特色的基础上,观照和规范城市建筑的宏观导向,使城市文化载体的建筑既传承优秀的历史文脉,又充分展示地方特色,更具民族性、现代性和艺术性。  相似文献   

19.
汉中市政协文史委员会编辑出版的《汉中文史》,是以反映历史文化名城汉中地方政治、军事、经济、教育、文化等史实为主,尤其是以辛亥革命直到汉中解放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为重要内容的综合性刊物。自1981年创刊以来至1991年,已出版9辑和一个专辑。该刊物坚诗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实事求是的方针,突出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20.
魏晋名士是魏晋士族中的精英,他们不仅是当时政治舞台上的翘楚,同时也是文艺舞台上的主角。在文学艺术界,魏晋名士不仅是创作主体,同时也是被表现的对象。文章从创作主体与被表现对象两方面对魏晋名士与文学、绘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