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对话教学是基于人与世界、人与人之间关系以及人的发展等理论本质的最新认识基础上的一种崭新的教学理念,它以对话形式为教学策略,把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学生、教师与文本联系起来,构建对话教学中学生、教师、文本三者相互融为一体的交往关系。对话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对当前的语文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育的根本是一种主体精神的教育。无论是从教学目的还是从教学过程来看,作为语文教育核心部分的阅读教学都是一种生命的交往。  相似文献   

3.
文化哲学视野下的教育交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化是人以自己的生命存在的意向性为理由不断改造他周围自然世界的,创造性的劳动过程,文化哲学的根本旨趣,是以人为中心,以人与文化的关系为内容,从而对文化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的揭示和把握。教育交往是理解-文化融合的过程,教育交往的理想境界;人文化;教育交往往过程观,促使个体生命价值生成;教育交往的价值取向;促进和童的创造性发挥;教育交往的目的观;实现自我解放与超越。  相似文献   

4.
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其本质就是人与人的交往。教育起源于人类的交往活动,而交往也蕴涵了教育构成的基本要素。教育交往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和任务,围绕教学内容而共同参与的对话、沟通、合作并产生交互影响的过程。作为教学交往的主要形式,师生交往不仅是语言的对话和肢体的互动,而且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灵魂和思想的交流,在师生交往与交流的过程中,知识得以传递,生命的内涵得以领悟,人文精神得以继承和发展,文化得以解读和不断生成。  相似文献   

5.
交往教学理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交往这一新概念的诞生,标志着主体教育理论开始纵深化发展,必将形成交往教学的全新教学理念。交往教学理论关注教学交往,并将引起教学在目标、内容、模式、质量等方面,发生一系列的观念转变。要真正实现教学交往,需要针对教学交往的主体、目的、媒介、机制等方面的特殊性,采取相应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6.
语文交往式教学是指教学主体之间以精神客体为中介所构成的交往活动,它不仅反映了现代语文教学的开放性、社会建构性,而且也反映了现代教学的多重主体性和交互主体性,是现代语文教学的需要。实施语文交往式教学模式,可以促进知识的建构,弘扬个体主体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建构语文交往式教学,要更新教育理念,营造民主氛围,开放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成功的语文教育一定是遵循语文教育特点和规律的.关于语文教育的特点,我们有这样三个最为基本的判断:语文是以学生言语操作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言语交往教育;语文教育是依托文本实施的以“整合学习”为特征的学科教育;语文教育是在丰富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母语教育.现代语文教学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语文的这些教育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8.
李改举 《新疆教育》2012,(9):119-120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从本质上来说,不是教师教、学生学,而是教师正确、恰当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实现教学过程的积极化。而能否实现教学过程的积极化,关键是看在教师的调控下,课堂教学中能否形成一种多维互动的交往关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致力于民主化教学课堂的探索与研究,强化师生互动,激发师生情感,共同努力营造一种开放、和谐、宽松的教育教学氛围。那么,如何在语文新课程中实现师生较好的互动呢?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谈谈我的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主客二分的二元论下,人们只看到交往教学的工具性价值而忽视其目的性价值,致使交往教学发生质变,忽视人的价值和人格尊严,使教育呈现占有式教育、单一主体观、师生关系扭曲、与生活的断裂等缺陷。在“主一主”关系模式下的交往教学是对传统交往教学的超越,在主体间性视域中,交往不再仅仅是一种手段,而成为教学本身的一种目的。  相似文献   

10.
人际交往能力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而交际能力的培养越小抓越见成效。对于小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主要有三条途径:1、创设多种多样的交往情境,激活学生交往的心理倾向,提高学生能力;2、推行合作教学,在合作互动中培养学生交际能力;3、针对学生情绪障碍,塑造健康的人际交往心理。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体,尤其是语文教师,更要具备一定的语言艺术,即规范、准确,具有逻辑性;具有积极的启发性;生动形象,富有感情;幽默、诙谐。语文教师若能得心应手的运用这门艺术,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生本教育其实是一种回归到简洁的教育。任何教师拿起教材,就能走进课堂,上好语文课;只要乐于关注学生,善于和学生一起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就能分享到教学最丰硕的成果;学优为师,师生共同成长,出现相互提高的美好境界。简单到:为了学生的一切,大胆地向学生拿来,让学生成为我们教育最丰富的资源,如信手拈来般自然真实,像一挥而就般利索纯朴。  相似文献   

13.
对外汉语教师作为第二语言教师,其职业活动是一种典型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同时,跨文化交际语言能力也是第二语言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和目标。所以,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是对外汉语教师自身的一种重要教学素质,也是其进行语言教学设计与实施的重要能力。跨文化交际研究视角下,对外汉语教学就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跨文化语言-文化的对话与互动活动。  相似文献   

14.
一个教师不管隶属何种流派,也不论坚持何种教学主张,其课堂教学都要集中体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具体说来也就是体现四大特征:简单——删繁就简三秋树;本真——咬定青山不放松;多元——万紫千红总是春;和谐——万水千山总关情。  相似文献   

15.
作为合格的现代汉语教师,应注意及时吸收他人研究成果,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能把自己的科研成果溶进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讲究教学方法,使学生乐于学习现代汉语.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现代汉语的兴趣,提高现代汉语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课程教育的特点和任务之一,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故欲全面完成语文教学的任务与目标,必须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在方法上遵循定向、激发、传递、迁移的基本步骤,以顺利实施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艺术具有创造性和审美性特征;语文教学艺术具有多方面的功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内化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启迪学生美好的心灵。这些特征与功能对教师教育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海外华教师的素质是海外华教学质量的保证。本从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两个方面,提出海外华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对海外华师资培训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先生的语文实践思想极其丰富。他先后提出了"做""练习""训练""实践""用""行"等概念,其内涵与语文实践是相一致的。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必须处理好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知识与实践、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等几对关系;在语文实践方式、方法和途径选择上,则要坚持综合性,坚持两条腿走路,注重预习和讨论,坚持反复历练。  相似文献   

20.
郭初阳是一位新生代教师,他在语文教学的园地里摸索前进,他的教学行为在这个功利化的时代显得那么格格不入,但他没有妥协,以较强的姿态介入语文实践,想以此改变些什么,他的教育思想的出现有着深刻的根源。他的教育理念在主流语文界显得那么的不和谐,但他不迷信权威,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敢于对权威进行质疑和辩驳,因此形成独特的教学艺术风格,他是语文界的叛逆者,他的思想在当代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