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峡水库蓄水后长江水系重庆段河道形态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邵景安 《资源科学》2008,30(9):1431-1436
三峡大坝建设引起的蓄水位变化(从135m、145m到175m)必将影响到库区水环境格局,特别是河道形态.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由库区人类活动所导致的陆生生境的变化,而对空间水环境形态的变化较少注意.本文借助多时段卫星影像监测和数字高程模型模拟,对三峡水库蓄水后河道空间形态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后,河道水环境格局发生较大变化.175 m水位正常蓄水后受影响干流河段主要分布于平行岭谷低山丘陵区涪陵-云阳段,重点是忠县长江河段,长江及其支流形成增幅深切曲流.万州以下河段,干流河道主要表现为峡谷,受蓄水影响不大,而主要是长江北岸支流受到较大影响,尤以开县小江流域最为显著.将形成湖泊型水体.同时,三峡水库蓄水以后,由于蓄水水位的季节变化,将形成新的水库消落区.河道形态和蓄水体类型的改变而引起的生态环境效应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张潮 《中国科技信息》2014,(24):107-108
本文根据2009年~2013年连续四年实测水下地形监测资料,分析了武汉市长江隧道隧址局部河段河床冲淤变化情况,得出结论:2009年~2013年武汉长江隧道局部河段河床冲淤交替,总体略呈淤积状态。淤积冲刷主要发生在枯水河槽,其部位集中在左岸靠近汉口一侧岸坡,主河槽以及右岸冲淤幅度相对较小,局部河床形态基本呈稳定态势。  相似文献   

3.
钱塘江两岸闸站众多,悬浮粉沙在强动力作用下,易在闸下回流区落淤,从而影响其正常运行,本文以出口位于坝田区的八堡泵站为例,通过泵站出口河段数值模拟和物理模型试验,对不排涝期闸下淤积和淤积后的冲沙效果进行了详细研究,并针对相似岸线条件下的滩地地形及高含沙量区闸下骤淤进行了实测淤积类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闸站关闭状态下,3个月枯水期后边滩可淤积至平均高潮位,落淤的粉沙体,在水泵效率较高的落潮低水位时段,经过上闸门的单泵单孔冲沙,可将排涝通道冲开.研究成果对河口区闸站的设计及后期运行维护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遥感技术提取三峡水库运行前后各10年的洞庭湖水面面积遥感解译量算成果数据,研究洞庭湖25年来的湖容变化,结合洞庭湖泥砂开采数据及地壳沉降资料。借助Arcgis软件平台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三峡工程运行前后洞庭湖湖容与水位关系的数学模型。分析三峡水库运行前后各10年洞庭湖湖容变化情况与成因,在国际国内首次用遥感数据论证了洞庭湖面积缩小却湖容扩大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瓯江河口江心屿河段位于河口过渡段,是典型的分汊河段,其河床演变同时受陆域与海域两向来水、来沙条件共同控制,表现为河床冲淤幅度大,主槽不稳定、南北摆动、浅滩变化快等特点。本文利用历年水文泥沙资料和水下地形测图资料,综合论述了瓯江河口江心屿分汊河段主支汊变迁、南北汊分流比变化和河段深泓线变化,分析了江心屿分汊河段的河势演变规律,根据河段的水沙资料和典型断面的冲淤变化,建立了分汊段典型断面与落潮分流比之间的关系,据此可通过调整过水断面的整治措施初步调控南北汊分流比,以期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开展治理提供决策依据,最后提出了江心屿分汊河段整治意见。该文对其他河口分汊河段的研究和整治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长江宜昌站径流变化过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长江流域宜昌、寸滩和武隆站长系列水文资料,借助Mann-Kendall统计分析、dbN小波分析、径流集中度与集中期等方法对宜昌站几十年来径流量年际和年内变化,尤其是三峡工程运行对宜昌径流变化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60年来宜昌站径流汛期有显著减少趋势,枯季则有不明显增加趋势,年内分配比例也发生了变化,在2000年-2010年时段表现最明显;2000年后,宜昌站2月(径流量最小月)和10月(汛期末端)径流有突变现象,径流跳跃点(2006年)恰好与三峡水库二期蓄水时间一致。径流变化的时空分析结果证实,三峡工程运行加剧了长江上游径流汛期减少与枯季增加的趋势,使年内分配差异减小。枯季水库增泄发电使同期坝下游径流量增加,保证了中下游枯季基流量;汛末蓄水使同期坝下游长江径流量减少,可能使枯水年中下游提前进入枯水季节;这必将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资源利用乃至生态环境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黑石碛是长江上游典型的卵石滩险,具有急,浅,险的复杂水流条件。自向家坝水电站运行以来,在下游产生新的非恒定流,水位变化剧烈,水流条件复杂。根据多年的测图资料,对比分析红灯碛在向家坝水电站运行后的地形冲淤变化、深泓线变化、滩险演变和典型断面地形变化,并提出了相应的整治措施,为今后的整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根据工程施工规划,分析了工程完工后落宝滩水文站的监测断面控制和河道控制情况,结果表明:测验河段流速、河床坡度及水面比降均发生变化。结合实测资料绘制出施工前水位-流量关系线,根据曼宁公式,选取合适参数,通过计算最终建立施工后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对比得出施工前后流量变化显著。为减轻或消除工程实施对落宝滩水文站水文监测工作的影响,提出了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9.
重庆主城河段弯曲多变,浅碛边滩众多,大量礁石凸向河心,水流流态异常复杂,是典型的山区河段。河床变化以推移质为主,推移质运动是河床演变的主要原因。三峡大坝开始以设计高水位175 m运行后,对上游来水产生了显著的阻挡和回溯作用。重庆主城河段正好处于变动回水区之间,河道特征在天然河道与库区河道之间循环切换。此外,由于重庆主城河段又有较大支流嘉陵江在朝天门交汇,使得其水流、泥沙运动特性极为复杂。对成库后重庆主城河段水流、泥沙条件变化规律进行探讨分析,可为典型碍航浅滩整治方案设计提供依据,对保障好长江干流(重庆段)的通航能力与航运条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大量实测水文、泥沙资料,详细分析对比了三峡大坝175m成库运行后在复合水动力条件下重庆主城河段推移质泥沙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10.
简述了荆江三口洪道河网分布情况及历史变化概况。简要分析了三口分流分沙及同流能力的变化,并对河道的冲淤变化及断面形态进行了计算分析,简要介绍了口门形态变化情况,对河道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1.
苏腾  黄河清  周园园 《资源科学》2016,38(5):948-955
黄河宁蒙河段的水文和水温过程近几十年来发生了显著变化,迫切需要评估这一变化对河道形态、凌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致灾效应。利用同水位河道过水断面形态参数分析方法,选取宁蒙河段稳定封冻区域(石嘴山-头道拐)的石嘴山、磴口、巴彦高勒、三湖河口和头道拐5个主要水文站,根据2008-2013年凌汛前实测断面资料,计算相应年份5个水文站同水位下的河道断面面积、平均水深和深泓点高程。结果表明,宁蒙河段近年来凌汛期的径流量和水温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下泄流量过程有助于减少凌灾发生的几率;各水文站凌汛前的断面面积和平均水深等断面形态参数呈逐年增大的趋势,深泓点高程不断降低。河道过水断面形态的这种变化增大了凌汛期河道的过流能力,有助于缓解开河期可能出现的凌汛灾情。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拟建桥区河段的河道现状以及历史、近期的河道测图资料的对比,分析研究桥区河段的历史以及近期的河道演变情况以及桥梁建成后该河段未来的河床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控制黄河上游、河龙区间和龙三区间三个洪水来源区,控制黄河来水量的89%,来沙(悬沙)量的98%。入库站已积累了70多年的水文泥沙资料,建库后又积累了近50年的水库冲淤断面资料,还观测了7~8年的推移质输沙资料,集中体现了黄河多泥沙河流的特性。文章据此对黄河三门峡库区高含沙水流变化情况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分析三峡蓄水工程各个时间节点处,下游地区江水位以及中下游地区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特征,进而揭示研究区地下水位对三峡工程蓄水的响应迟滞和影响持续时间。结果表明:三峡大坝阶段性竣工后蓄水工程对中下游地区江水位有一定影响,具体表现为越远离大坝水位变化越小。到研究区位置长江水位受三峡蓄水工程影响水位下降1.3m/期,三峡库区每期蓄水工程造成研究区地下水位下降约0.35m,并且蓄水开始1.5年内水位波动较蓄水开始1.5年后大。研究区地下水位动态对每期三峡大坝蓄水工程的响应时间会持续1.5年。研究结果将对大型水利工程兴建造成中下游地区地下水位变化可能带来的资源开发利用及地质灾害等影响提供参考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三峡大坝于2008年进入175m高水位方案运行后,重庆主城区白鹤梁河段出现了严重的淤积情况。为减小其对航运的恶劣影响,本文基于以往的航道整治工程经验,在分析工程河段来水来沙的情况下,结合工程河段实际水下地形分布,综合设计了工程整治方案。最后,借助SMS地表水模拟软件建立二维数学模型进行整治效果分析。从数值模拟结果来看,采用本工程整治方案后,工程河段散流归槽,主航槽内水深增加,流速增大,流场顺直,河段内通航条件有所改善,水流挟沙能力大幅上升,整治效果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6.
滩涂资源是浙江省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及时掌握滩涂冲淤演变的动态对滩涂的开发利用有重要的意义,遥感是获取滩涂冲淤演变的重要手段。本文采用1981年MSS数据、1995、2009年TM和2013年高分1号卫星数据,结合潮位资料提取杭州湾南岸慈溪段的年平均高、低潮特征线,并进行GIS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981-2013年研究区大部分断面为淤长,且主要集中凸出岸段,而两边淤长速度减慢,有的呈侵蚀状态。平均高低潮特征线附近滩涂处于淤长状态,形状为凸型,各个断面的淤长速度各有不同,主要表现为中间凸起部分淤长速度最快,往两边次之。1981年至2013年慈溪段滩涂面积逐渐增长,呈现为淤积状态,1995年和2013年滩涂面积分别是1981年和2009年近一倍,引起滩涂冲淤演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输沙通道的变化,以及人类开发资源活动的加剧,研究表明遥感和潮位信息结合可以实现滩涂冲淤变化的连续分析。  相似文献   

17.
张舒羽  赵渭军 《科技通报》2019,35(8):109-112,116
采用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和河相关系,研究瓯江青田水利枢纽建闸后闸下河段潮波变形和河床冲淤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青田水利枢纽位于潮流界末端,截断闸址上游的纳潮量大小有限,因此对闸下河段潮波变形如高低潮位、涨落潮历时,涨落潮量影响幅度均较小,且影响幅度自闸而下逐渐减小。建闸引起闸下河道淤积261万方,平均淤积厚度7 cm,其中闸址下游5 km的范围内淤积厚度12 cm,淤积幅度较小,影响可通过汛期合理调度开闸放水进行减缓。  相似文献   

18.
闹德海水库1942年建库以来,运用方式经过四个阶段,由全年敞泄逐渐转变为全年蓄水运用,但是库容并未淤损太多,常年维持在1.3亿m3左右,为水库兴利供水创造条件。本文着重对1970年水库采用"冬蓄春放,汛期敞排"运用方式以后,水沙特性和库区淤积演变规律进行分析,总结出水库维持冲淤平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为满足万吨级船按照《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初步设计报告》的要求,纳西至娄溪沟河段在175m蓄水后要求通航万吨级船队.根据前期大量的研究成果,该河段间部分河段存在航道尺度不足、峡谷河段急流碍航及部分礁石碍航等问题,需逐步进行治理.在本次炸礁工程中,礁石炸除后对生活、生产作业产生影响的10处碍航礁石进行炸礁整治工程进行了施工期环境监测.  相似文献   

20.
张丝苇  李蔚 《科技通报》2020,36(2):84-88,97
采用改进后的SI-LSPIV系统,将其运用于四川省都江堰市龙池镇白沙河段(河宽50~70 m),进行流速、流量监测,并将系统测算的流量结果与白沙河杨柳坪水文站的实测数据对比。在2018年7月16日至7月19日的低、中水工况中,系统测算结果与水文站实测结果的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仅为8. 26%,证明了低、中水情况下,SI-LSPIV系统的流量测算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