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高校实验教师的工作具有很强的知识性与实践性,很好地体现了"工匠精神"的内涵。实验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需要"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培育。实验教师的"工匠精神"表现为专注专一的职业态度、尽责奉献的职业操守、精益求精的质量意识、革故鼎新的创新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验教师"工匠精神"培育提供了丰沃的土壤,有助于由"匠德""匠心""匠知""匠术""匠行"多维度塑造"道技合一"、行之久远的实验教师"工匠"队伍。  相似文献   

2.
彭秀川 《文教资料》2020,(6):193-194,161
工匠精神项目驱动下高职课程建设是"大国工匠"人才培育的基础,以"展示设计"课程为例构建工匠精神项目驱动的课程新标准.重点论述"工匠精神""项目驱动"如何在"展示设计"课程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内容、课程量化考核中实施,使工匠精神项目驱动内涵素质"精细、严谨、耐心、敬业""精设计、精绘图、精施工"在课程人才培养目标中得到实施.  相似文献   

3.
程欣  王欢  关晶 《职教论坛》2018,(10):137-146
上海工匠作为各个行业的杰出代表,在一定程度上是工匠精神的综合体现。对75名上海工匠眼中的"工匠精神"及其养成方式的问卷调查显示,工匠精神的内涵主要集中于"求",表现为"精益求精""耐心专注""勇于创新",不同工匠眼中的"工匠精神"基本一致。在工匠精神养成的影响因素上,工匠较为认可个人和企业维度的影响因素,其中以个人特质、企业文化最为突出,而对学校课程和校园文化的认可度较低。在工匠精神的养成方式上,工匠较为认可自我磨练/修养、技术难题攻关、日常工作实践、师傅或同事言传身教等养成方式,而认可学校课程学习、工匠精神宣传的较少。在工匠精神养成的时间段上,工匠较为认可入职以后工匠精神养成的时间段,而对学生时期的认可度较低。  相似文献   

4.
"工匠精神"作为职业教育的精神引领,内在涵盖"技""术""心"三个层面的价值理念,又覆盖了工艺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双重追求。重拾"工匠精神"既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也是现实发展的必然趋势,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5.
<正>工匠精神是各行业从业者在工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职业价值观,对从业者的职业行为具有直接影响。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将培养工匠精神作为工作重点,推进"中国智造""中国精造""中国创造"的发展。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中存在工匠精神缺失和错误解读的现象,如将一些事情的负面影响片面归咎于缺乏工匠精神,或者将工匠精神与职业精神画等号,影响了人们对工匠精神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6.
实验教师是高校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实验教师队伍建设是高校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环节。工匠精神表现为一种敬业乐业、专注专一、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职业精神。高校实验教师在职业素养、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建设方面很好地体现了工匠精神的内涵。高校应完善工匠精神的养成与培育机制,强化实验教师的"匠心""匠术""匠行""匠道"培育,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工匠型"实验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7.
李寒 《职教通讯》2018,(23):30-35
职业教育是工匠精神的载体,而工匠精神则是职业教育的灵魂。中西工匠精神都源于古代的工匠技艺,并不断发展。工匠精神虽无权威定义,而匠技、匠心和匠魂乃其不变的三极。在"工业4.0"时代,在"中国制造2025""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职业教育担当起了时代赋予它的历史使命,既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又培育学生由技而道的工匠精神。具体而言,职业教育要创新职业教育教学,加强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的现代学徒制并学习国外经验,才能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国家和企业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也是实用与审美的诗性融合。  相似文献   

8.
实训课程是帮助中职模具专业学生将工匠精神外化为行、内化于心的重要途径.专业特性决定模具专业有其独特工匠精神内涵,将其融入实训课程教学全过程有着深厚价值意蕴.只有解决好"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这三个课堂教学核心问题:即"结对帮扶"打造工匠之师;"课岗对接"制定实训内容;"榜样引领"完善教学方法;"赛训结合"优化教学过程.深化教学改革,才能更好地在实训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模具专业工匠精神内涵,并学习工匠精神、践行匠人行为、锻造工匠品质、树立工匠理想.  相似文献   

9.
<正>近来"工匠精神"这个词大热,以培养未来工匠为己任的职业教育界,更是自觉地将之作为责任担当。然而,在学界热议"什么是工匠精神""如何培养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应该体现在什么地方"等等之时,我们更应该回到这些问题的本原:职业教育的课堂,职业教育的教学,能否承担起这个担子?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教师职业能力的关键。不能上好课的教师,也就失去了其"教书育人"的底气。但是,这种"本领恐慌"其实或多或少地在我  相似文献   

10.
<正>工匠精神,古已有之,譬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皆言之。古之工匠精神大都现于手工业者,而今社会化大生产,工匠精神焕发新生与活力。"工匠精神"自进入政府工作报告之后,它便成为年度新词,后续者如《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6年行动计划》中更明确提出,要通过开展质量素养提升行动,塑造精益求精、追求质量的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11.
从央视的《大国工匠》系列节目,到近日两会将工匠精神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工匠"话题的讨论一直热度不减,那身在一线的能工巧匠们,对此又有怎样的看法呢?"工匠精神是尽善尽美""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这是网上对于工匠精神的定义,但在不同岗位的工人口中,它又演化为不同的含义。徽州竹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蒋永青有这样的理解:"工匠精神和师傅传授给我的学艺规矩是相  相似文献   

12.
<正>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之所以是"世界加工厂""低端制造"而不是"世界工厂""高端质造",根本原因就在于"工匠精神"的普遍缺失。一时间,打造"工匠精神"成为全社会对职业院校的共同期许。那么,"工匠精神"为什么缺失?应该说,在我国,对"工匠精神"始终缺乏应有的尊重和保护。修造出故宫这种世界建筑奇观的工匠群体,鲁班这样的大师级工匠,以及让人耳熟能详的解牛庖丁等,他们虽然技艺高超,社会地位却是很低的。因为大家认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工匠们并没有得到与他们所创造价值相匹配的应  相似文献   

13.
"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一个充满传统色彩的词汇,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不光引发代表委员热议,也引发社会较大关注。什么是"工匠精神"?我的理解是,"工匠精神"就是努力把事情做到最好、把技术做成艺术。有"工匠精神"的人,不管他是一个电焊工或是木匠,抑或是从事其他职业,他都会将其视作一种信仰,力争做  相似文献   

14.
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辅导员职业使命感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在从业或劳作的实践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严谨认真的专业精神、精益求精的人文素养和一丝不苟的职业态度。辅导员作为培养服务于生产一线的合格技能型人才的高职教育的重要一环,肩负着"成人""育人"的重要使命。高职院校应将工匠精神与辅导员的职业使命感相结合,在弘扬工匠精神的进程中,积极培育职业使命感并创设工匠精神的学习氛围,以促进高职辅导员职业使命感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2016年全国"两会"后,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工匠精神"红遍大江南北,引起社会热议。政府工作报告的原话是:"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引起国家层面关注,着实令人振奋。  相似文献   

16.
<正>何谓"工匠精神"?"工匠"是指有工艺专长的匠人,"精神"是指人的意识、思维等,"工匠精神"即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职业无贵贱,除了身份不同,其内核是一样的:你我都是"匠人"。就教育而言,"工匠精神"就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立德树人""因材施教"的精神理念,即通过改造客观对象来体现自身价值。若"匠气"多于"匠心",教学就会机械、重复、固执和守旧,会成"教书匠";"匠心"多于"匠气",意味着执着、专注、完美和情怀。显然,后者是教育所需要的"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人力资本特性和定位分析了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工匠的内涵,将乡村工匠分为"技能升级类""产业融合类""返乡创业类"三大类.培育乡村工匠能激活传承乡土文化的活态载体、为农村文旅产业融合注入特色元素、壮大以技艺脱贫致富的带头人队伍、有力弘扬工匠精神宣传劳动教育,对此文章提出面向"技能升级类"乡村工匠拓展创新培训方式、面向"产业融合类"乡村工匠深化校企协作育人、面向"返乡创业类"乡村工匠加强"双创"教育、实施面向三类乡村工匠的专项培训计划、细化支持政策、完善评价机制等分类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18.
声音     
<正>很赞同《江苏教育》(教师发展)2017年第6期上《教育也需要工匠精神》一文的观点。所谓"工匠精神",就是热爱你所做的事胜过爱这些事给你带来的利益。教师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事业。我以为教育的"工匠精神",应具备这三个关键词:"热爱""专注""卓越"。专注是成功的重要条件,一辈子做好一件事,集中80%的精力优先做好20%最重要的事,梦想总有一天会实  相似文献   

19.
现代学徒制""工匠精神"是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热点。文章通过剖析"现代学徒制"与"工匠精神"的内涵特征,提出两者在职业理念与价值取向、历史责任与时代使命、培养标准以及与产业结合的方式等方面存在关联耦合。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现代学徒制"视域下,完善的企业师傅制度、"工"与"学"的结合、政校企行的共同关注为"工匠精神"生成与发展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20.
2016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改善产品和服务供给要突出抓好提升消费品品质、促进制造业升级、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三个方面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由以往的民间倡议到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之中,不仅展示了国家态度,更让民众看到了重振"工匠精神"的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