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电子商务及法律专业旨在培养熟悉电子商务实务运营,掌握电子商务相关法律知识,具有较强的电子商务法律实务能力,能满足电子商务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随着电子商务的高速增长,关于电子商务复合性人才出现短缺。但本科院校电子商务及法律专业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往往无法满足企业实际需求,导致本专业学生就业率低的现象。以电子商务及法律专业为例,分析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创业教育的现状,并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希望对当前高校应用型本科专业创业教育模式的优化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2.
刘阳  杜松华  禤欣 《科技风》2023,(24):120-122
新文科建设及数智时代的背景给本科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创新融合”发展模式适合数智时代的人才培养需求。本文在发展理念、专业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探索与改革,以期为我国高校电子商务本科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论文首先分析了目前江苏沿海港航工程的发展情况、高等教育现状及社会经济环境,从人才培养计划、实践教学内容与效果和教学手段与方法方面总结了现有港航专业培养模式的特点;其次根据淮海工学院的高校定位、区域优势及港航专业的依托学科,对现有港航专业"设计重于施工"的培养模式进行了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等方面的改革,制定了"设计和施工并重"的港航专业新培养模式。新的模式体现了"厚基础、宽口径、上手快、后劲足"的培养理念,更适合于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员为主要目的的地方高校。  相似文献   

4.
朱文谨 《科教文汇》2013,(25):76-78
论文首先分析了目前江苏沿海港航工程的发展情况、高等教育现状及社会经济环境,从人才培养计划、实践教学内容与效果和教学手段与方法方面总结了现有港航专业培养模式的特点;其次根据淮海工学院的高校定位、区域优势及港航专业的依托学科,对现有港航专业"设计重于施工"的培养模式进行了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等方面的改革,制定了"设计和施工并重"的港航专业新培养模式。新的模式体现了"厚基础、宽口径、上手快、后劲足"的培养理念,更适合于以培养应用型技术人员为主要目的的地方高校。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高校计算机专业为视角,结合本校的发展情况以及市场对数字媒体技术型人才的需求,综合工科专业具有的学科优势,从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有效的课程体系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这三大方面进行阐述,以探究如何培养计算机专业数字媒体技术方向的人才,推进高校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的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贾海发 《科技风》2023,(35):20-22
规划相关专业涉及地理科学、地质学、城乡规划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等多个学科,这些学科的研究领域各有侧重,但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又日益密切。本文以青海省高校为例,通过不同高校规划相关专业培养方案对比和对学生、教师及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发现青海省规划相关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各有侧重、相互补充,但仍存在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结合不紧密、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重视不够等问题。今后需进一步强化错位发展的理念,突出学科核心优势,通过实践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并结合社会需求推动多学科间的交叉融合。  相似文献   

7.
在研究生国际联合培养的趋势下,研究生培养单位亟需开展人才培养教育改革,以构建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为切入点建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并促进学科的发展.文章以太原科技大学材料类研究生的国际合作培养为例,探讨做好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思路与具体措施,为探索有地方高校特色的国际联合培养研究生发展道路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8.
电子商务已成为企业未来运作的必然趋势,专业人才的培养成为新的焦点。我国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存在着诸多问题。文章分析了高校电子商务教学的现状,结合教学实践,对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进行了探讨,认为应根据电子商务发展需要制定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9.
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已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国内许多高校已对人才素质要求与人才培养模式等问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讨,更加注重专业学科和课程结构的综合化、重视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和培养模式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0.
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已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国内许多高校已对人才素质要求与人才培养模式等问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讨,更加注重专业学科和课程结构的综合化、重视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和培养模式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1.
实践教学是保障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本文在分析当前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山东科技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为例,结合国家卓越计划的标准,提出了该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模式的新思路,据此制定满足应用型人才能力要求的实践模式,并从优化方案、充分利用学科平台优势、加强师资队伍以及深度校企合作等方面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于其他高校工科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教育部大力推进新工科建设,鼓励高校探索形成领跑全球工程的中国教育模式,促进国家人才培养和强国建设,而学科竞赛的开展正好可以为教学改革及创新人才培养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文章针对交通工程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交通工程专业特点,探索本科课堂教学与学科竞赛相互促进、学科竞赛与实践教学互联互通等多种培养模式,进而形成学科竞赛驱动下的交通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措施,旨在提高交通工程专业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工商管理专业是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十分紧密的应用型学科。本着"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合格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宗旨,对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培养规格进行了分析,构建了地方高校"一体四翼"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21世纪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国内各所高校开始向综合性大学的方向发展。艺术学作为综合性大学办学中的一个重要门类科学,由于其专业的独特性在人才培养方面有着与传统文理学科不同的培养模式。本文就艺术学科的发展背景,艺术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以及人才培养改革的几点建议对我国综合性大学艺术人才培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对知识产权人才的需求也逐年增加。传统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结构单一、复合型人才不足的缺陷使人才产出和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矛盾。新文科建设适应全球新技术和新产业发展要求,重视文理学科交叉和融合,契合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对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在自主学科体系、学科交叉、维护国家利益和结合新技术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应与新文科建设要求相适应,与社会需求相匹配,对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调整和优化。当前应用型高校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体系、专业师资、专业和新技术的融合等方面与新文科的要求存在差距。在新文科背景下,知识产权专业应探索学科交叉路径,课程设置应体现时代性和国际性,以培养企业管理需要的知识产权人才。  相似文献   

16.
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应用型高校的主要建设任务,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与专业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则是应用型高校建设的核心。该文在分析金陵科技学院现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探索通过管理体制、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方法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实现学生创新与专业实践能力相融合的创新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是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型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本文以新疆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为例,通过阐释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背景、原则及要点,分析现行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介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等方面的主要修订内容,总结修订版人才培养方案执行的初步成效与持续改进措施,对新疆地方应用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8.
校企合作是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的主要途径,探寻适合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模式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文中通过对"三创赛"竞赛组委会与小麦公社的协同合作进行深度思考,把小麦公社的需求和资源等条件与"三创赛"的组织、流程、规则等基本对象相结合,深入分析了小麦公社与"三创赛"在赛前、赛中及赛后的合作机制,并对合作共赢进行了预期成效分析。通过赛事链条进行校企合作分析,对校企合作竞赛提供了理论指导,对于高校电子商务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科技风》2020,(23)
专业培养方案是高校人才培养、组织教学的重要性文件,是关系到学生就业、学校办学进程的关键步骤。对专业培养方案与行业达成度进行评估论证,分析各影响因素指标,早出关键因素,并不断改进优化专业培养方案,对推进专业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校企合作一直是各高职院校进行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在全国各高校加深知识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上,高职院校依然针对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加大力度,通过各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推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本文主要通过阐述我院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进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院实际现状,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为完善高职院校的岗位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