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论旅游业发展中社区参与的三个层次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6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机制,我国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不同地区的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呈现出不同的层次,并且正在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过渡和转化。本在讨论了我国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所呈现的三个层次,分析和研究了其产生层次的背景及层次的升级转化问题。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近10年来国内有关民族地区社区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文献的研究梳理,从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的原因、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社区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社区参与旅游开发模式等四大方面介绍已有的研究成果,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趋向进行了展望。结论表明:社区参与涉及多门学科,学术界对社区参与旅游的问题研究深度和广度还不够。未来我们应从社区参与方式和社区参与问题对课题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3.
上郎德模式:民族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上郎德旅游开发模式,体现了墨菲的“社区方法”理念,已进入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一个相对高级的阶段。上郎德旅游发展模式证明,在发展中国家与欠发达乡村,社区方法是可以运用的方法,社区参与旅游发展是对欠发达地区进行开发的一种有效形式,是发展乡村旅游的一种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4.
欠发达地区旅游发展中的社区参与意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欠发达地区旅游发展中社区参与意识薄弱的根源在于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以及精神贫困.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专家和社区居民的观念中都存在一些不利于社区参与的观念.要提高社区参与意识,需要提高社区居民、政府部门官员和旅游专家的参与意识,以便更好地实施社区参与战略.  相似文献   

5.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地的问题凸现出来,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学者重视对旅游社区的研究。西双版纳傣族园曼春满村寨是社区参与旅游发展问题的一个典型案例。此次调研考察了民族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状况,主要包括社区参与的方式、参与的程度、参与旅游的态度、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面临的困难,旅游地存在的社会管理问题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指导社区参与旅游实践的探索和发展,发挥社区参与应有的作用,使社区居民受益,社区旅游开发得到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社区参与是指旅游区的居民参与旅游开发与发展的全过程,并通过参与来享受经济、社会等各项利益,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成为当今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一项重要内容和不可缺少的环节.从位于中国云南境内的摩梭人聚居地--沪沽湖里格村看,少数民族旅游社区参与主体在旅游参与中所面临的最大几个问题为:缺少参与资金,缺乏经济的互动和收入平衡,缺少参与的个人能力,希望得到政府更多的帮助.因此,应加快提高民族地区教育水平,加快旅游配套设施的建设,建立小额贷款,促进主体以各种形式参与旅游,以培育民族地区旅游社区参与主体.  相似文献   

7.
略论生态旅游开发中的社区参与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地区往往把发展旅游业当作扶贫的一种途径。然而在实际中,大多数地区忽略了社区参与的必要性,社区居民没能积极参与进去,使旅游开发没有起到真正的扶贫作用。通过实地考察,借鉴有关的调查资料,对生态旅游开发社区参与的必要性进行初步分析,提出一些社区参与的措施建议,希望有助于西部大开发中的旅游扶贫工作。  相似文献   

8.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包容性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文献资料研究发现,旅游包容性发展主题在国内外研究中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包容性发展模式,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旅游经济与社会的同步发展,实现旅游经济有质量的增长。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现有旅游发展模式,还存在着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吸引物定位、社区话语机制、公民组织作用、游客辅助功能和环保奖惩机制等相关问题。构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包容性发展模式,主要包括政府主导均等发展机会、企业构建利益共享机制、完善居民话语权利制度、积极发挥公民组织作用、倡导游客参与旅游社区建设、重视旅游环境包容发展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在阐述了全域旅游、社区参与等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析国内外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几种模式。通过实地调研等方法系统研究了社区参与对旅顺口区全域旅游发展的影响。同时,提出了旅顺口区全域旅游社区参与的对策,包括:旅游规划与决策参与、旅游经营管理参与、旅游资源环境保护与宣传教育参与以及旅游收益分配参与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乡村旅游在我国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旅游形式,其市场需求将随着我国都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是由于乡村旅游目前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乡村旅游地也出现了众多问题,乡村旅游与社区的关系问题引起了关注。在研究乡村旅游地可持续发展问题上,重点研究乡村社区参与问题寻求解决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可行途径。本文通过分析社区参与与乡村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目前我国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水平和程度,提出乡村社区应该全面参与到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包括旅游规划、旅游经营活动以及乡村环境、文化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广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广西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迫切性进行阐述的基础上,着重从与传统旅游资源的良性互动、旅游产品类型的多元化、旅游项目的参与性、与国际红色旅游资源的对接、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结合、主题形象的确立与传播等方面对广西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实施旅游人才战略发展旅游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旅游业在世界旅游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旅游人才建设日益提到重要的战略地位。我们必须充分认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增强人才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因而,应大力发展旅游教育,提高旅游队伍的素质,以人才支撑旅游业快速、健康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3.
建设无障碍旅游区是中国区域旅游合作纵深发展的必然结果.文章在简要地梳理近些年来无障碍旅游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对无障碍旅游的看法;同时,以兰州为例,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分析了兰州及其周边城镇的旅游空间结构,提出了制定区域旅游联合发展政策和规划,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打造无障碍旅游大市场,整合旅游产品,整体营销,实现市场联动等措施,为建立无障碍旅游空间结构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我国宗教旅游发展极为迅速,但同时也存在较为严重的旅游异化问题。研究发现,我国宗教旅游异化现象突出表现在旅游开发行为异化、宗教文化商品化和庸俗化、封建迷信泛滥以及旅游者消费行为异化等方面,严重阻碍了我国宗教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宗教旅游异化根源于旅游趋利性与宗教文化出世性的固有矛盾以及宗教文化世俗化、实用主义的宗教观与旅游发展观的推动,同时还受到旅游开发与管理模式、旅游者消费行为的影响。我国宗教旅游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科学的旅游发展观,加强政府监管、游客教育和社区参与,并构建宗教旅游发展的利益相关者利益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5.
当今文旅融合背景下体验旅游已成我国旅游市场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亲子游是从体验旅游中细分出来以家庭为主要消费结构的全新旅游产品。近年来,我国亲子旅游市场发展日趋成熟,酒店业积极开发各类亲子旅游产品。然而众多酒店的亲子产品体验性、参与度不高,产品同质化程度明显。酒店业应具体分析亲子旅游市场需求,结合体验旅游的理念深入挖掘地方旅游文化特色,开发“亲子+”科技、文化、体育、智能等创新产品,优化亲子产品结构,并充分关注安全、健康、体验性和参与性,从而提升服务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奥运会与我国体育旅游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宏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26(9):122-124,136
北京2008年奥运会申办成功,为发展体育旅游产业创造了一个极佳的契机,不仅会扩大体育旅游消费的需求,同时也会提高国内旅游者的体育参与意识,对我国的旅游交通、旅游酒店等行业带来深远影响。目前,我国应抓住奥运会的良好机遇,宣传先进的旅游文化,充分挖掘旅游市场潜力,将我国的旅游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世界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国家管理体制的不完善 ,人们对遗产重视意识的不足和旅游业的大力发展 ,中国的世界遗产有不少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世界遗产的设立是为了保护 ,所以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以其原真性吸引游客。反对杀鸡取卵的做法 ,切实保护好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的一项重大任务,乡村旅游将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促进作用。乡村旅游作为农村经济的增长点,必须做好科学规划、特色开发、农民参与、政府支持以及规范管理等工作,更好地解决农民的就业和增收问题,从而提高农民素质,促进乡风文明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9.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广阔,急需一批既有中西文化知识和旅游知识,又具有流利英语水平的人才.为了适应我国旅游教育的发展,高职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市场定位、专业设置、课程模式、培养途径、师资队伍等方面都应跟上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