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孙小梅 《学会》2012,(6):13-17
高校科协是科技工作者自愿组成的群众团体。高校科协组织有两大主要特点,即活动主体与活动内容的科学特性和组织形式的群众特性。高校科协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和意义,高校科协是科技工作者之家,科技工作者在进行科学研究的同时也进行着文化积累,并且科学研究是和一定的价值理想、科学目标和人生信念联系在一起的。当前高校科协缺乏有凝聚力的核心价值观,因此高校科协应明确科协的职能,以加强高校科协组织建设为抓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构建充分体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文化价值体系,在科协内部形成同类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2.
靳萍 《学会》2007,(10):48-51
<正>一、高校科协的主要工作规律高校科协是校党委联系校内不同学科专业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民主和谐主渠道;高校科协是尖端科技前沿自由探索和学术交流的最佳组织方;高校科协是提供原始级科学普及的主力军;高校科协是学生科技活动的指导者;高校科协是举荐优秀科技人才的重要途径;高校科协是科技咨询的主要承担者;高校科协是发挥退离休科技工作者作用的最佳平台;高校科协是做好挂靠高校内各级各类学会的联系、协调和管理工作最佳机构。在高校科协中,  相似文献   

3.
<正>加强科协自身建设,提高服务科技工作者的能力和水平,是科协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重点。努力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形成浓厚的社会氛围,实现并扩大科技工作者创造成果的社会效益,不断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是高校科协的责任与使命。同时,积极地培育和引导未来科技工作者  相似文献   

4.
<正>高校科协,作为高校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和科协系统的基层组织,不仅是推动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更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也是促进高校自身科技创新、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平台。迄今为止,福建省所有本科高校和部分高职院校都成立了科协组织,共有27个高校科协。这些高校科协组织在弘扬科学文化、促进高层学术交流、举荐培养科技人才、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发挥创新平台优势、加强科技  相似文献   

5.
《科协论坛》2015,(1):12-13
<正>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关于教育工作、科技工作和科协工作的指示精神,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高校科协)在推动科学技术创新、促进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作用,提升高校科技工作和服务经济社会的水平,增强科协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推动高校科协工作开展,现就加强高校科协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高校科协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指导思想高校担负着培养人才、创新科技、服务社会和传承文化的使命,科技工作者密集,科技资源丰富,是我国教育和科研中心,是国家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6.
高校科协作为中国科协的基层组织,发挥着联系和凝聚高校广大科技工作者的重要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设好高校科协组织,充分发挥高校科技工作者在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中的积极作用,为经济建设和科技工作者服务,对促进高校科协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高校科协是中国科协的基层组织,是高校科技工作者组成的群众性学术团体,是高校内部学术组织(青年科协、研究生科协、大学生科协等)和挂靠学术组织(学会、协会、研究会)的职能管理部门。高校科协必须围绕中心,承担起中国科协和高等学校赋予的职责,团结和组织高校科技工作者、内部学  相似文献   

8.
<正>科协是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工作领域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人才等多方面。从安徽省科协过往的工作实践来看,由于拥有的资源有限,战线拉得较长,各方面都想有所建树,因此重点不突出,成效不明显,影响力不大,科协的本质属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科协的独特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也导致科协的社会形象不够鲜明、公众对科协认知度不够、科技工作者对科协认同感不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科协作用的发挥。为更好地履行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  相似文献   

9.
加强高校科协组织建设 促进科协事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协论坛》2010,(10):12-13
高校科协是科协基层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湖北省科协党组按照“哪里有科技工作者,科协的工作就要做到哪里;哪里科技工作者密集,科协的组织就要建到哪里”的要求,加强对高校科协组织建设和业务工作的指导,较好地推动了高校科协的建立和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强化意识形态工作作出了重要论述,对科协等群团组织工作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地方科协作为科协组织架构中的重要支柱,应肩负起科协改革创新发展的重任,进一步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落实,在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进军科技创新征程中,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和话语权。一、地方科协落实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意义意识形态工作是地方科协组织的一项必要性、长期性、基础性工作,是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厚植于广大科技工作者队伍之中,团结组织和教育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牢固树立"四个意  相似文献   

11.
科学是人类追求真理的伟大事业,科学普及(以下简称“科普”)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纵观科学发展历程,人类通过科普实现知识体系的开放与共享、生产技术的应用与推广、科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文明理性的启蒙与教育。文章分析了科普的作用和价值,指出科普有利于促进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提升科技治理水平效能,有利于提升公民科学素养、保障公民行使科学文化权力,有利于加强创新系统和创新文化建设。进而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背景,指出科普在人才培养、创新发展、社会治理、对外开放等方面大有作为。最后,从坚持科技为民的科普理念、筑牢科普传播阵地、立足科技向善的价值导向、推动开放科学的大力发展、促进科普国际交流与协作等方面指明了科技工作者的科普责任与使命担当。  相似文献   

12.
本文概述科学史与科学文化各自的学术内涵、社会功能、文化旨趣及二者间的相互关系,指出科学史研究对于建设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国际趋势协调、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国情一致的当代新文化的意义。作者认为,弘扬科学理性的首要目标应该是针对反智文化的祛魅,科学史的启蒙功能应该引起包括各级领导在内的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科技社团规范化建设对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为是大学生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阵地、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依托、开展创新活动的重要载体、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渠道。然而,由于大学生科技社团建设有待进一步规范化,影响大学生科技社团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作用的发挥。高校要通过加强大学生科技社团规范化建设,使大学生科技社团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中持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董晓萍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8,33(12):1327-1336
2017年3月12日国务院同意并发布了由文化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制定的《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确定了"振兴传统工艺"的重大任务。广大科技工作者和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抓住这个历史机遇,立足国情,增强现代科学意识,建立研究中国传统工艺的国学价值、多元社会模式技术文化一体结构和对外交流的宏观框架,提取其独有的生命力要素,包括有国家制度的技术、有价值体系的技术、有社会结构的技术、有中国故事的技术、有丰富历史文献的技术和有专业知识的技术等,提升自我阐释能力和未来传承能力,增加文化自信,积极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要掌握现代世界知识体系,做到中西互视,拿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制定世界对话与合作的有效对策,增加国际话语权。此外,还应将那些坚持民族文化主体性的、兼具跨文化视野和具体操作个案的,以及中西学界共享优秀学术成果延伸到我国高等教育中去,加速学科建设,重视人才培养工作,使振兴传统工艺的系列工作成为服务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丰富世界文明对话内涵的高端事业。  相似文献   

15.
科技社团核心竞争力的认识模型及实现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红梅 《科学学研究》2012,30(5):654-659
科技社团核心竞争力是科技社团整合内外部优势资源,建构社团特有知识和文化体系,保持持续发展优势的知识和能力的集合体。科技社团的核心资源集中体现在科技学术智力优势、社会组织网络体系以及宗旨价值使命三个方面,科技社团的核心能力集中体现为整合资源和建构知识的能力,科技社团的核心价值集中表现为科技共同体价值文化体系。文章基于此构建了科技社团核心竞争力的认识模型,同时对科技社团核心竞争力的实现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如何通过制定科学的科技政策提高科研水平是中国高校科技政策制定的重要目标。通过对欧盟研发框架计划缘起、演变的分析及其分阶段计划比较,提出对中国高校科技政策创新的启示及建议:以资金投入为保障,强化在战略优先领域或优势学科中的支撑引领作用;以发展基础研究设施为前提,推动跨学科合作与释放创新人才潜力;以协同创新机制为纽带,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以科研人员分层激励为前提,加速高层次研究人员的层次晋升;以人员培训与交流为重要措施,培养科研人员的合作创新能力;以科学与社会的融合为重要目标,提高应对社会挑战的能力。以期为高校科技政策创新提供借鉴与范式。  相似文献   

17.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合作网络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欣 《科研管理》2019,40(7):22-32
本研究利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国PCT专利合作申请信息构建5个技术领域科技合作网络,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网络可视图、网络整体结构指标和网络中心性指标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各技术领域科技合作网络中节点国家的合作广度和合作强度均表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网络均呈现网络规模较大、网络密度低、平均距离短的特征,网络中核心国家基本上都是经济较发达的国家;另一方面,5个技术领域科技合作网络中的大节点及高频合作国家对有所区别,网络分属不同类型,网络中核心国家的分布与排序亦有所不同。上述研究结果对沿线各国制定适合的科技合作政策、开展各具特色的跨国科技合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针对理工类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从新型研发机构的视域出发,从高校响应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解释框架、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价值链等方面的探究,对新型研发机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特色发展模式进行分析,提出有助于推动理工类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1949年以来中国的主流科学技术观是以"科学是生产力"观点为核心的科学技术观,本质上属于功利主义科学观的范畴。其主要缺陷是:以技术代科学或重技术轻科学的倾向普遍;科学技术的文化、政治等社会功能未受重视;科学自主性的意识淡薄;科学主义思想影响广泛等。塑造中国主流科学技术观的基本方向是:坚持功利主义科学观的合理性、适当吸收理想主义科学观的优长之处以及其他各种相关的思想资源,在思想观念上真正实现科学与技术的统一、科学的社会性和自主性的统一,以及科学的生产力属性和科学的文化、政治等社会属性的统一等,努力超越"生产力科学技术观",走向一种新的、更高级的主流科学技术观。当前,重塑中国主流科学技术观至少应强化以下基本观念:(1)科学技术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2)技术源于并支撑科学;(3)科学技术是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4)科学的自主性不容漠视;(5)科学并非完美无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