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父母心理控制水平调查问卷》和《幼儿社会行为教师问卷》对广州市210名幼儿进行调查,探讨幼儿社会退缩与父母心理控制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父母的消极心理控制与幼儿社会退缩呈正相关,并能预测幼儿的社会退缩行为;父母的内疚感引导、焦虑感引导、监管,与幼儿的沉默害羞呈极其显著正相关,保护儿童与幼儿沉默害羞负相关;内疚感引导、权威控制、贬低儿童与儿童主动退缩呈正相关,情感表达与儿童主动退缩呈负相关;家长独立与儿童被动退缩呈正相关.父母应对幼儿社会行为进行正确引导并适度控制,同时应加强亲子沟通,努力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以减少幼儿社会退缩行为的发生,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巢湖市1所幼儿园的441名儿童为测查对象,运用幼儿同伴侵害问卷、师幼关系问卷(教师版)及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来考察师幼关系在幼儿同伴侵害与社交焦虑关系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女孩亲密性、满意度发展水平显著高于男孩,而男孩的冲突性发展水平则显著高于女孩;同伴侵害、社交焦虑及师幼关系年龄差异显著,但无性别差异;同伴侵害与亲密性、支持性及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冲突性、儿童社交焦虑及年龄呈显著正相关;满意度与社交焦虑呈显著负相关;满意度在幼儿同伴侵害与社交焦虑关系间的中介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沈阳市某幼儿园的120名3~5岁幼儿为被试,采用《3~9岁儿童气质家长评定问卷》和《Olson婚姻质量问卷》对幼儿的气质特点及其父母的婚姻质量进行评定,重点探讨幼儿气质特点与其父母婚姻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父母婚姻质量与幼儿气质中的情绪性维度显著相关。(2)幼儿气质中的专注性和活动性维度与父母婚姻质量的部分因子显著相关。(3)幼儿气质中的情绪性维度对父母婚姻质量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母亲教养方式与幼儿焦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本研究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和学前儿童焦虑量表对556名幼儿的母亲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母亲的教养方式不因幼儿的年龄和性别而不同。2.母亲的教养方式不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但却存在显著的受教育水平差异。受教育水平较高的母亲对幼儿的权威行为显著高于受教育水平较低的母亲。3.母亲的权威行为显著高于其专制行为。4.幼儿的焦虑情绪随年龄增长呈逐渐下降趋势。5.母亲的权威行为与幼儿焦虑之间呈显著负相关,专制行为与幼儿焦虑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明童年创伤、亲子依恋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作用,采用儿童创伤问卷、依恋方式问卷和长处困难问卷对300名青少年进行调研。结果显示:童年创伤与安全型依恋显著负相关,与不安全型依恋显著正相关,与问题行为之间显著正相关;问题行为与安全型依恋之间显著负相关,与不安全型依恋之间显著正相关。结论:童年创伤可能破坏亲子依恋关系,进而导致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发生。家长应该为子女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良好的童年经历、高质量的亲子依恋关系意味着更少的问题行为。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问卷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母亲人格与5岁儿童自主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母亲的经验开放性不仅影响儿童自主性总体的发展,也影响自主性两个维度-自我依靠和自我主张的发展;母亲的宜人性与儿童自主性总分呈显著正相关,但二者不存在因果关系,与自主性两个维度--自我依靠和自我主张也呈正相关,但相关均不显著;母亲的外倾性影响儿童自我主张的发展,但与儿童的自我依靠和自主性总分相关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采用赵婷婷等人修订的《亲子关系调查问卷》和Spence学前儿童焦虑量表,对沈阳市、辽阳市、郑州市三座城市的普通幼儿园344名小班幼儿的亲子关系与其焦虑的关系进行了调查测量研究,主要发现:1)小班幼儿亲子关系发展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而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亲子关系中亲密性这一维度上呈显著性差异,即独生子女的得分较高。2)幼儿焦虑中的分离焦虑这一维度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即女孩得分显著高于男孩;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强迫冲动障碍这一维度上呈显著性差异,即独生子女得分较高。3)亲子关系中要求性、反应性和亲密性因子与幼儿焦虑总分呈显著相关,其亲密性对幼儿焦虑有极其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与《儿童社会期望量表(CSD)》对邯郸市、邢台市、石家庄市、唐山市共159名聋生进行了测试,以期了解聋生自我意识与社会期望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聋生自我意识和社会期望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聋生自我意识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而社会期望在年级上无显著差异;聋生在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等维度上都与聋生的社会期望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在躯体外貌与属性维度上与社会期望呈显著正相关,总体上聋生的自我意识与社会期望呈极其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父母婚姻质量与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并考察儿童气质的调节作用,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110名1~3年级儿童及其家长和老师,选用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问卷》(PSQ)、王宇中《婚姻主观感受量表》(MPS)和刘文、杨丽珠编制的《基于教师评定3~9岁儿童气质结构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父母婚姻质量与儿童行为问题呈显著负相关,且夫妻冲突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儿童行为问题.儿童的活动性、反应性、专注性与儿童行为问题呈显著负相关,且儿童专注性可以显著负向预测儿童行为问题.儿童的专注性在父母婚姻质量和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之间调节效应显著,即儿童专注性越低,父母婚姻质量对于儿童行为问题的负效应越大.结论:专注性在父母婚姻质量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关系之间起到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对自主性的研究已成为发展心理学,特别是儿童心理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本研究采用问卷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家庭行为文化与4岁儿童自主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的自我控制以及自主性总体呈显著正相关;情感连结和行动氛围与儿童自我主张之间相关显著;心理氛围与儿童的自我控制及自主性总体之间相关显著;行为习惯和行为准则与儿童自主性总体及其各维度之间未发现显著的相关.  相似文献   

11.
幼儿气质特点与其父母婚姻质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沈阳市某幼儿园的120名3~5岁幼儿为被试,采用<3~9岁儿童气质家长评定问卷>和对幼儿的气质特点及其父母的婚姻质量进行评定,重点探讨幼儿气质特点与其父母婚姻质量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父母婚姻质量与幼儿气质中的情绪性维度显著相关.(2)幼儿气质中的专注性和活动性维度与父母婚姻质量的部分因子显著相关.(3)幼儿气质中的情绪性维度对父母婚姻质量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采用教师组织公民行为问卷、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问卷和镶嵌图形测验等方法对通化市173名教师进行调查研究,探讨教师组织公民行为、工作压力、认知风格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部分维度与组织公民行为呈较为显著负相关,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大小显著影响组织公民行为的多少,认知风格影响组织公民行为中的责任意识雏度和压力中的社会压力维度.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采用《自我控制能力问卷》和《青少年行为问卷》对457名藏族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藏族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与问题行为的关系。结果发现:自我控制能力的三个维度及总分与问题行为的六个维度及总分呈显著的负相关,表明自我控制能力的情绪自控、行为自控、思维自控这3个维度对问题行为的6个维度及总分的影响都是非常显著的。  相似文献   

14.
采用特瑞—肖特的积极、消极完美主义量表中文修订版和霍维茨外语课堂焦虑量表,对长沙理工大学一年级非英语专业的26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大学生外语焦虑与外语成绩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完美主义整体与外语焦虑和外语成绩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其中消极完美主义维度与外语焦虑呈显著正相关,而积极维度与外语焦虑和外语成绩不相关。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选取30名3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情境观察的方法检测儿童努力控制和母亲教养方式的水平,采用问卷法检测儿童外显问题行为水平,并使用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儿童努力控制、母亲教养方式与儿童外显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儿童的努力控制和外显问题行为呈显著负相关;(2)教养方式中的消极控制和儿童的外显问题行为呈显著正相关;教养方式中的积极控制和儿童的活跃过度问题行为呈显著负相关;(3)努力控制和家庭教养方式中的积极控制交互作用影响儿童外显问题行为———对于高努力控制水平的儿童,家长干涉过多反而会增加儿童发展出外显问题行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刘倩  康丽  苏杰 《早期教育》2013,(11):36-38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以烟台市一所幼儿园382名4岁~5岁儿童为被试,探讨了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特点及其与家庭功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儿童亲社会行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且与家庭功能存在相关关系。女孩的亲社会行为显著高于男孩,5岁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显著高于4岁儿童;儿童亲社会行为与家庭功能的问题解决、沟通、情感介入性及总的功能4个因子呈显著正相关;家庭的问题解决功能可以正向预测儿童的亲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17.
研究对沈阳市三所普通幼儿园355名3-6岁幼儿问题行为与其学习品质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探究。采用已有的学习品质教师评定问卷和Conners儿童行为教师评定量表(TRS)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4-5岁是幼儿学习品质发展的关键期,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2)幼儿问题行为随年龄增长而增多且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即男孩问题行为多于女孩。(3)幼儿问题行为中不注意-被动和多动指数因子与学习品质呈显著负相关,其不注意-被动对幼儿的学习品质有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法调查了幼儿园258名幼儿的气质趋避性与问题行为及其与感觉统合能力的关系,结果显示:(1)幼儿退缩性与Conners行为问卷中的品行问题、学习问题、焦虑、多动指数以及感觉统合能力的全部5个因子存在相关;(2)退缩性主要对Conners问卷中的因子2学习问题、因子5焦虑和感觉统合能力问卷中的因子2触觉过分防御及情绪不稳的预测能力显著;(3)感觉统合能力的因子2触觉过分防御及情绪不稳在退缩性与学习问题及退缩性与焦虑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幼儿的问题行为及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幼儿的退缩性,应引起教育者密切关注,可以尝试从中介变量着手对幼儿进行及时的预防和干预.  相似文献   

19.
研究对沈阳市五所普通幼儿园344名小班幼儿问题行为与其同伴交往能力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探究。采用张元修订的《幼儿同伴交往能力量表》和Conners儿童行为教师评定量表,研究结果表明:(1)小班幼儿问题行为中多动因子和多动指数因子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且都是男孩得分高于女孩;独生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幼儿问题行为无显著差异;(2)幼儿同伴交往能力中语言和非语言交往能力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即女孩得分显著高于男孩,而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同伴交往能力发展差异不显著;(3)幼儿问题行为中的四个因子均与其同伴交往能力中的语言和非语言交往能力、社交障碍及总分呈显著性负相关,其中注意力不集中—被动对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有极其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重庆和成都509名流动儿童和245名城市儿童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两地流动儿童自尊发展特点及其与学校归属感的关系.结果表明:(1)非流动儿童自尊平均得分显著高于流动儿童;(2)流动儿童的自尊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显著,男生的自尊水平显著低于女生;(3)流动儿童的自尊与同伴关系和学校融入显著正相关,与学校环境和教师行为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