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大学图书馆电子资源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电子资源是大学图书馆的重要学术资源,有必要建立电子资源绩效评价体系。在总结国内外专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步构建大学图书馆电子资源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分为5个一级指标和25个二级指标。应用三角模糊数的概念确定每个指标的模糊权重值,依据二级指标的组合权重进行排名。并对电子资源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实际应用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在建立了高校复合图书馆信息资源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专家调查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基础上,以天津财经大学图书馆为例,对指标分别进行调查、计算、统计以确定指标值,最后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复合图书馆信息资源整体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电子资源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层次分析法在电子资源综合评价中的应用,举例说明用该法综合评价电子资源的步骤。文中首先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电子资源评价指标权重,然后使用VB语言编制了计算指标权重的程序,并用实例进行演算,探索了一种确定电子资源评价指标权重的科学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进一步界定了复合图书馆的特征及馆藏的特点,根据其特点确定了复合图书馆资源评价指标构建的原则;在分析影响复合图书馆馆藏及利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复合图书馆资源评价的指标体系,并把专家调查法与层次分析法结合确定了各项指标对总目标的权重值.  相似文献   

5.
科技报告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意义] 针对当前我国科技报告资源体系建设中的质量评价问题,建立一套系统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以为科技报告资源体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建设提供借鉴,提高科技报告服务质量。[方法/过程] 综合运用头脑风暴法、专家调查法、层次分析法与Yaahp软件,分析科技报告的质量影响因素,进而选取相应的评价指标,构建科技报告的评价指标递阶层次结构,计算各评价指标的相对权重和加权权重,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满足一致性要求。[结果/结论] 结合现阶段我国科技报告资源体系建设实践,科技报告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将从资源推荐、交流共享、科研管理3个方面得以应用。  相似文献   

6.
根据档案信息服务的特点,选择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在评价过程中首先明确评价目标,确立评价思路,然后建立评价体系,开展评价。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然后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推算评价结果,最后分析评价结果和评价方法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火力发电企业进行风险评价,可以有效地进行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评价指标和权重是进行风险评价的基础和重要内容,以往的研究都是通过专家打分法来确定,但在本文中采用了文献内容分析方法来定量确定评价指标和权重。本文面向某电力集团下属华东地区的电厂,运用文献内容分析方法对火电企业的风险勘查报告进行了内容分析,确定了风险评价的指标及其关联权重,并结合层次分析法(AHP)对各指标的风险程度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可以有针对地进行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8.
外文核心学术图书模糊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力图克服外文学术图书评价与图书馆外文文献资源采访中一般采用的专家推荐、出版社推荐等做法中存在的主观及人为因素,采用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方法,筛选学术图书的核心作者、核心出版社、核心机构等评价指标,同时通过特尔非法确定并分配相应的权重,构建出具有普适意义的科学客观的外文学术图书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与采访模型。  相似文献   

9.
在确定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服务绩效评价的22个指标的基础上,运用网络分析法构建了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服务绩效评价的网络结构模型,阐述了控制层维度指标和网络层中各指标层指标之间相互影响的作用机理;然后通过构造超矩阵来计算电子资源服务绩效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权重,并对指标权重分布测度的合理性进行了检验;最后使用样本数据库各评价指标原始数据的无量纲化值与各指标的权重,利用综合绩效计算模型实证分析了网络分析法在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结果。  相似文献   

10.
随着数字化进程的推进,中医药高校图书馆数字化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因此对中医药高校图书馆网站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FAHP(模糊层次分析法)模型以中医药高校图书馆为例评价高校图书馆网站信息,即建立中医药高校图书馆网站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各权重,对单项指标进行专家评判以构建模糊评价矩阵,再采用递推算法给出目标层对评语的隶属度,按最大隶属度原则给出优劣等级评定.与传统的AHP方法相比,FAHP方法有着明显的优势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针对当前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的不足,提出一种新的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引导移动图书馆提供有针对性、高质量的信息服务。[方法/过程]基于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结合高校移动图书馆服务特征,构建4个准则维度和13个子维度的高校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多维度评价体系。采用网络分析法(ANP)对各级影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权重进行估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对西安某高校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进行分层次的模糊综合评判,多角度评估该校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水平。[结果/结论]结果表明,信息质量是最重要的准则维度,有用性和丰富性是最为关键的子准则维度。运用ANP和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构建高校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和权重估计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同时也可为提升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水平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模糊综合评判法在信息素养评价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糊综合评判法是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系统化评价方法。结合实例,分析和探讨了模糊综合评判法在信息素养评价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黄付艳 《图书馆》2012,(1):96-98
信息共享空间(IC)作为一种新型的服务模式正逐步被各高校图书馆所采纳,其服务评价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根据笔者建立的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评价指标体系结构,本文试图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建立IC评价的数学模型,对国内外六所高校的信息共享空间进行调查、实例分析与评价比较,得出信息共享空间的评价结果,为组织机构、专家学者、用户以及工作人员准确评价IC与推广IC提供了一种新的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针对图书馆图书供应商选择由多个专家根据多个指标进行决策的特点,考虑每个指标下的决策者权重,建立一种混合型多准则多层次群决策模型。首先,对各决策者以数值进行评价的定量指标,用线性加权和法求得决策群体对供应商的排序;然后,对定性指标,以逼近群体理想解法集结各决策者的序数偏好得到供应商的群体排序;最后,考虑各指标权重,用逼近群体理想解法求得供应商的最终排序结果,并以算例说明本方法的应用。本研究考虑多种偏好形式同时存在且具有多级指标的情形,定性与定量结合,为供应商选择提供群决策方法支持,可提高其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 针对现有移动电子商务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不客观的问题,重点研究移动电子商务环境下评价服务质量的模型及方法,为消费者科学选择电商服务提供参考,为企业改善服务质量提供建议。[方法/过程] 引入群决策理论中的对语言评价信息的处理方法,首先将7粒度短语评价信息转化为三角模糊数,然后收集用户给出的语言短语形式评价信息,计算各个评价指标的质量评价值,最后计算评价值与三角模糊数之间的相似度,相似度最高的语言短语即为其对应的服务质量评价等级。[结果/结论] 以手机淘宝服务质量为评价对象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基于语言评价信息的移动电子商务服务质量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服务质量影响因素的权重测定及模糊评价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图书馆服务质量是用户在接受图书馆服务过程中所感知的效果与在接受图书馆服务前的效果预期间的匹配程度。基于当前图书馆服务质量研究的成果,用AHP法分析影响图书馆服务质量各因素的相对权重,是一种可行方法。测试结果表明,影响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最重要因素是:图书馆所拥有或控制的信息资源,图书馆的人力资源和图书馆的基础设施。以西南大学为例,运用模糊评价法测定了该校图书馆服务质量,从定量角度提供了服务质量的测定方法,有利于图书馆了解服务质量的水平和不同图书馆间服务质量的对比。  相似文献   

17.
基于自适应直觉模糊推理的查新站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蕾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8):40-43
基于用户为中心原则,构建查新站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将直觉模糊集理论引入查新站质量评价领域,提出基于自适应神经直觉模糊推理系统的查新站评价方法。首先,采用减法聚类确定自适应直觉模糊神经网络的结构;然后利用混合学习算法训练该网络的前件参数和结论参数;最后,通过采集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和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所建立的评价模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基于学生视角,从教学团队、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资源与支持、教学效果与评价方面构建了信息素养MOOC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山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开设的信息素养MOOC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分析了学生视角下影响信息素养MOOC课程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通过评价,发现四所学校信息素养MOOC课程教学质量的优势和劣势。  相似文献   

19.
In many realistic settings of expert finding, the evidence for expertise often comes from heterogeneous knowledge sources. As some sources tend to be more reliable and indicative than the others, different information sources need to receive different weights to reflect their degrees of importance. However, most previous studies in expert finding did not differentiate data sources, which may lead to unsatisfactory performance in the settings where the heterogeneity of data sources is present. In this paper, we investigate how to merge and weight heterogeneous knowledge sources in the context of expert finding. A relevance-based supervised learning framework is presented to learn the combination weights from training data. Beyond just learning a fixed combination strategy for all the queries and experts, we propose a series of discriminative probabilistic models which have increasing capability to associate the combination weights with specific experts and queries. In the last (and also the most sophisticated) proposed model, the combination weights depend on both expert classes and query topics, and these classes/topics are derived from expert and query features. Compared with expert and query independent combination methods, the proposed combination strategy can better adjust to different types of experts and queries. In consequence, the model yields much flexibility of combining data sources when dealing with a broad range of expertise areas and a large variation in experts. 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 first work that designs discriminative learning models to rank experts. Empirical studies on two real world faculty expertise testbeds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and robustness of the proposed discriminative learning models.  相似文献   

20.
目前有关网络信息资源评价的研究,几乎都是围绕着一种主动的、人为的评价模式来展开的,其目的是对网络信息进行有意识的“组织”。然而在BBS论坛、博客、分类标签、维基百科等网络信息自组织现象中,容易观察到一些基于网络用户日常行为和选择、无需人为干预的、自动发生的评价机制。本文以BBS论坛和百度“知道”为例,分析了其内在运作方式及相应的信息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