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7 毫秒
1.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汉文善本书中的李氏特藏与马氏特藏书两部分,笔者已在本刊上两期中作了介绍,上二类以外的善本书中,旧北大和原燕京大学图书馆旧藏的部分亦颇有特色,今简述如下: (一)藏书源流京师大学堂藏书楼(即北大图书馆的前身),于1902年建立,从1904年起开始收藏善本书。此时巴陵方氏碧琳琅馆一批善本书捐赠大学堂,同年又从外务省领到《古今图书集成》一部(清光绪年间影印铜活字本),成为旧北大收藏善本书的开端。碧琳琅馆,是方功惠的藏书堂号。方字庆龄,号柳桥。祖父曾任过漳州知  相似文献   

2.
方功惠是清代晚期著名的藏书家,而对方功惠的研究多集中在他的藏书和刻书,对于他的藏书特点以及他成为一代大藏书家的原因却鲜有探讨,针对这方面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方功惠的藏书思想以及方氏藏书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人。我国著名的编辑出版家。清同治六年九月二十八(1867年10月25日)生于广东。光绪十八年(1892年)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二十年(1894年)春,翰林院庶常馆散馆,任刑部贵州司主事。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秋,以第一名的成绩考  相似文献   

4.
明清以来,以收藏、整理、出版、流通古籍为职志的文献大家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崛起.流韵所及,在湖南也出现了几个赫赫有名的大家,如道州何绍基之"东洲草堂"、湘潭袁方瑛之"卧雪庐"、岳阳方功惠之"碧琳琅馆".其中,岳阳方功惠在广州建成的"碧琳琅馆"共收藏宋、元、明、清刻本及明、清抄稿本达740多种50多万册,成为清同治、光绪年间全国私家藏书之冠.  相似文献   

5.
孟继埙,字治卿,一字志青,天津人,清同治十二年(1873)举人,历官内阁中书、军机章京、刑部湖广司主事、安徽司员外郎、广东司郎中、山东道监察御史。光绪二十一年(1895)履任贵州石阡府知府,后改湖北盐法道,不久卒于官。著有《绿庄严馆诗存》一卷、《夜郎吟》一卷、《试茗吟庐诗稿》不分卷、《黔行水程记》一卷。  相似文献   

6.
夏婷玉 《图书馆界》2024,(1):54-61+74
明梅淳裒辑的《岳阳纪胜汇编》四卷,收录历代文人有关洞庭湖、君山和岳阳楼等名胜的各式文体作品,在明清湖南地方艺文总集之中属于体例完整、编选丰富且数目较多的文集。是书现存五个版本,分别为万历张振先初刻本、崇祯程道行重刊本、日藏江户手抄本、方功惠《碧琳琅馆丛书》本及黄肇沂《芋园丛书》本。此集富有版本校勘、补缺拾遗和文献正讹的价值,也为岳阳地方文化的积淀和弘扬提供了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7.
国家图书馆是中国大陆地区天禄琳琅藏书最多的公藏单位,其入藏主要通过政府调拨、捐献和采购等途径,其中天禄琳琅宋元版书尤为重要,涵盖了前编藏书、后编藏书和三编藏书,基本完整地呈现了天禄琳琅藏书的整体面貌。  相似文献   

8.
刘蔷 《图书馆杂志》2011,(9):73-86,57
"天禄琳琅"藏书是清代著名的宫廷善本特藏。本文在全面调查海内外存世天禄书的基础上,以《天禄琳琅书目》与存世书相互对勘,结合文献、他书,考证辨别,首次统计出《天禄琳琅书目》前后编中版本鉴定错误的总体情况,得出整部《天禄琳琅书目后编》版本误判比例高达三分之一,而宋元版部分更是几近三分之二的结论。对这些鉴定错误加以归纳分析,并从主观、客观两个方面探讨其致误原因。  相似文献   

9.
天禄琳琅是清代宫庭藏书处所,《天禄琳琅书目》和》天禄琳琅书目后编》是清高宗、仁宗朝宫庭藏书的官修善本目录,在目录学、版本学领域有极重要之参考价值.按此书编制体例,书中已著录若干方伪印,于版本鉴定大有裨益.然而百密一疏,书中遗留不少当时没有发现的伪印,文章依序一一指出,并分析伪书的版本及欲冒充之印主,归纳出藏书印作伪主要集中在明代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0.
李之鼎当生于清同治四年(1865)正月十一日,卒于民国十四年(1925)六月二十六日.李之鼎集著书、藏书、刊书于一身.所辑刊的<宜秋馆汇刻宋人集>四编筹划细致长远,操作有条不紊,时间相逾十余载,总数达六十来种,对保存宋集有着重要的文献价值.虽略有不足之处,但在版本选择、文字校勘、资料辑佚和目次编排上都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相似文献   

11.
"天禄琳琅"藏书作为中国第一个宫廷善本专藏,在外部装帧和藏书玺印上均有特殊规制。对辽宁省图书馆藏42部"天禄琳琅"书从藏书来源、外部特征、名家收藏、版本误判、刻工信息等方面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李希圣《雁影斋题跋》与方功惠藏书源流考略寻霖晚清名宿番禺叶衍兰先生曾积三十年之力,搜集清代学者画像,辑为《清代学者像传》一书,其中湖南有善化唐仲冕、邵阳魏源二人。后其孙叶恭绰先生继续捏集,又得二百人,编为第二集,其中湖南有衡阳王夫之、安化陶澍、善化唐...  相似文献   

13.
试论梁鼎芬的办馆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鼎芬(1859——1919),字星海,号节庵,广东番禺人。光绪六年(1880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中法战争时上疏弹劾北洋大臣李鸿章,降五级调用。自是转行教育,历长丰湖、端溪、广雅、两湖、钟山诸书院,所至之处,都着力建立书藏,制定书约。晚年又将祖辈相传的“葵霜阁”私藏命名为“梁祠图书馆”,向公众开放,成为广东第一间私立公共图书馆。身殁后,于1919年(国民八年)其后人将六百多柜藏书全部  相似文献   

14.
周叔弢(1891—1984),名暹,以字行,号弢翁,室名自庄严堪。我国著名政治家、实业家、收藏家(事迹具《东至县志·周叔弢传》)。本文侧重藏书一端,以时为经,以事为纬,汇录弢翁在访书、购书、藏书、校书、读书、刻书、鬻书及捐书等活动中的重要史实,以彰弢翁在保护祖国文化典籍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 1912年(民国元年)壬子,二十二岁。二月,取季沧苇抄本校《唐张处士诗集》。  相似文献   

15.
《辞海》(1979年版)“陆心源”条释文云:“陆心源(1834—1894)清代藏书家。字刚甫,号存斋,晚号潜园老人,浙江吴兴人。咸丰举人,光绪时官至福建盐运使。其藏书处有三:一名皕宋楼,藏宋元刻本及名人钞本;一名守先阁,藏明清刻本;一名十万卷楼,藏普通书。著有《潜园总集》”。  相似文献   

16.
张燮(1574—1640),福建尤溪人,1794年中举,后无意仕进。平生喜藏书、刻书,藏书甚富。藏书处有“万石山房”、“群玉楼”、“霏云居”、“藏真馆”。张燮一生著述编纂的著作计15种约七百卷,代表作有《东西洋考》、《七十二家集》、《霏云居续集》等。  相似文献   

17.
南宋著名藏书家、诗人尤袤嗜书成癖,他广收博采,家中有丰富的藏书,并“汇而目之”编成《遂初堂书目》。友人陆游曾光临其藏书室写下《遂初堂诗》,盛赞其藏书之富:“异书名刻堆满屋,欠伸欲起遭书围。” 尤袤读书更是如饥似渴,每日公退便闭门谢客,躲进书房专心攻读。他曾谈自己的读书体会道:“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遂初堂书目序》)这段话成为文人嗜书的格言。清人叶昌炽在《藏书纪事诗》中感叹此事,写下“饥当肉兮寒当裘,足消孤寂遣幽忧”的诗句。清末民初的藏书家章钰曾以此为座右铭,将自己的书斋名为“四当斋”。  相似文献   

18.
山东大学图书馆藏稿本《镇江焦山书藏目录》为焦山书藏前期目录,保存了嘉庆十八年至光绪十二年所收图籍档案。本文以《镇江焦山书藏目录》为据,通过对焦山书藏官私共建模式、重视守藏僧选拔、藏弆时人著述、藏书整理保护、对士人开放等管理举措的探析,再现了阮元的书藏管理思想,丰富了江南藏书文化的内涵,有助于了解清代镇江地区官绅、士人、僧人间的文化活动,揭示了焦山书藏对藏书楼向近代化转变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明清以来,以收藏、整理、出版、流通古籍为职志的文献大家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崛起。流韵所及,在湖南也出现了几个赫赫有名的大家,如道州何绍基之“东洲草堂”、湘潭袁方瑛之“卧雪庐”、岳阳方功惠之“碧琳琅馆”。其中,岳阳方功惠在广州建成的“碧琳琅馆”共收藏宋、元、  相似文献   

20.
石菲 《图书馆杂志》2011,(3):83-87,52
韩应陛是清代咸丰年间大藏书家,由于可征文献很少,加之通行的几种韩氏藏书目录颇为简略,人们对其人其事所知无多。本文以整理点校邹百耐纂《云间韩氏藏书题识汇录》一书为基础,不仅从独自视角对韩氏及其藏书的面貌作大致介绍,更就与之相关的两部尚未公开发表的稿本《读有用书斋藏书志》与《云间韩氏藏书题识汇录》进行分析研究,较为充分地揭示了《云间韩氏藏书题识汇录》的固有功用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