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普遍存在自卑、焦虑等不良心理特点,必须对这一特殊的群体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核心内容包括认知纠正、压力管理训练、人际关系训练。  相似文献   

2.
陈明清 《班主任》2003,(2):32-33
一、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自信、自卑的概念及主要表现;使学生知道自信心对学习、工作和人生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掌握摆脱自卑困扰与树立自信心的方法。二、教学方法:游戏、谈话、自信训练。  相似文献   

3.
中职生由于学习能力弱,受到冷遇和歧视,造成学生心理自卑、性格缺失,不讲文明,缺乏修养,文章从疏导学生心理困惑、约束学生行为习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训练学生职业礼仪四个方面阐述中等职业学校应如何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  相似文献   

4.
如何克服师范生口语表达心理障碍已成为师范学校口语教学一个重大课题,本首先阐述了形成学生口语表达心理障碍因素主要是来自客观上地域的影响和主观上学生的“自卑情结”,然后具体说明了成功教育在口语表达训练中的运用,主要谈两个方面:第一,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观念,是学生克服口语表达心理障碍的重要前提;第二,良好的训练环境是学生取得成功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5.
自卑是个体发展受到挫折后而产生的看轻自己、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是压抑自我的一种沉重的精神反映。自卑心理达到一定程度,会影响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正常进行,长期自卑就会发展成为一种心理疾病,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引导学生克服自卑,增强自信无疑对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注意力心理障碍,依据其表现,可分为慵懒型、自卑型、焦躁型、畸恋型和盲目乐观型。造成学习注意力障碍的原因离不开社会因素、教育因素、家庭因素、学生个性心理因素和人际关系心理健康因素。预防与疏导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心理障碍需做到:培养学生“五自”心理,塑造健全人格;对学生进行正确学习习惯的训练;经常给学生成功的反馈;优化课堂心理环境,发挥学生最大心理潜能。  相似文献   

7.
自卑心理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不可避免的心理现象,对于自卑心理的不同处理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在中学阶段学生所出现的心理问题都可以找到自卑的根源.所有的心理问题也都可以理解为是对自卑的错误补偿。通过以团队精神为主旨的心理训练活动能够起到对学生自卑心理的补偿作用,可以促进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和维持学生的心理平衡,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应对心理危机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李源源 《考试周刊》2008,(21):152-153
本文从韦纳的归因理论角度对自卑的形成模式和交往中自卑大学生的归因方式进行分析.着重强调负性核心信念对自卑的影响.以及如何进行正确的归因训练.在交往中有自卑表现的大学生的归因方式:总是把失败归因于内在稳定因素(能力),把成功归因于外在因素(运气好、任务容易).克服自卑的方法:(1)进行自我分析.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和努力程度,意识到成功和失败都不是必然的结果.而是可以通过努力达到的.(2)交往成功的情况下,要作内在稳定归因(能力);交往失败情况下,将原因归于不稳定因素(努力和运气).(3)坚持培养归因的训练.  相似文献   

9.
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课程可以分为两部分:心理卫生与健康理论部分和实际训练操作部分。前一部分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课,后一部分是在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为有效的方法。其实际训练活动操作内容包括角色扮演、相互询问、人际交往训练,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  相似文献   

10.
心理障碍是影响大学新生语言表达的突出问题,它主要表现为羞怯、自卑、紧张、焦虑、恐惧以及逆反等不良心理.这些心理的形成既受到不良个性的影响,还与缺乏必要的训练以及不良经验的习得相关.矫正和治疗大学新生语言表达的心理障碍,重要的在于语言教学中全力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消除自卑;倾心教育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认知;科学引导学生改变性格,完善个性;细心辅导学生训练技能,优化素质;合理启发学生求助咨询,解除困惑.  相似文献   

11.
自卑,是对自己的不恰当认识,是一种自己瞧不起自己的消极心理。人成长的任何阶段,都可能产生自卑。学生阶段,学生肩负着父母的重托,面临着未来社会的选择,是人一生中心理压力最大的阶段。此时,他们的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很容易产生自卑。在学校的班级日常事物中,班主任教师可以采用如下方法帮助学生预防、克服、消除自卑感。  相似文献   

12.
在歌唱发声训练中,教师的一切手段。要求及方法都必须通过学生的内因起作用,即经过学生的感知、想象与思维等反复的认知过程,又在高级神经中枢的指导下进行生理器官机能运动的反复练习,最后发出的声音达到物理声学指标要求,并形成心理定势,才能获得歌唱发声方法或者发声技巧。也就是说,学生学习发声,是一个从心理到生理再达到物理声学指标要求的复杂的过程,在这个复杂过程中,心理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但在歌唱发声训练中,教师会发现学生很多不良的心理反映。其表现各不相同,有的盲目自信,有的则盲目自卑,有的急于求成,有的见异…  相似文献   

13.
自卑这一失衡的心理体验往往导致高职学生厌学、缺乏自信心和进取心。为探索高职学生产生自卑的原因,对100名高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的分析.表明,高职生自卑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外部生理特征、家庭因素、学校环境因素、个体某些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14.
方帆 《中学教育》2005,(11):51-51
日前,武大社科所特聘教授尹邓安,在城区数所中小学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接受调查的学生有300人,年龄从8岁到16岁。在调查中,有160余人感到自卑,其中130多名学生坦言,“长相不美”是自己自卑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崔美丽 《中学文科》2007,(8):130-130
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同时,不能忽视日益增多的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而自卑心理是职业学校学生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之一。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对职校学生身心发展的危害是相当严重的,我们应帮助他们尽快走出自卑的阴影,树立健康自信的心态。  相似文献   

16.
自卑是学生对自已的能力做出过低评价,或对自身的智力和能力产生怀疑的一种心理感受。要使学生消除自卑心理,教师除了要给予这些学生更多的赏识与鼓励外,还要加强这些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只要具备了一定的能力,有了成功的体验,那么,他们就会对自己有个重新的、正确的认识,就会消除自卑的心理,就会产生自信。  相似文献   

17.
通过公开招募的形式招募到认为有自卑情节的大学生,再采用自卑感量表对自愿报名参加干预自卑的团体心理训练的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试,在量表得分为60分以上学生中,随机选取20人为这次实验的成员。用随机的方法将这20名被试分成两组,采用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应用团体支持为主题的心理辅导模式对被试进行为期两个月共8次的训练,并对结果进行显著性检验,发现以团体支持为主题的心理辅导对大学生的自信心水平有明显的提高作用,自卑心理有明显的改善,辅导前后差异有显著性。这说明,团体心理辅导能够缓解大学生的自卑心理。  相似文献   

18.
沈群英 《考试周刊》2009,(35):215-215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初期.不少学生出现了一系列心理问题,如自卑、抑郁、焦虑等。其中,自卑问题较为突出。自卑的形成是个体的主观、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在分析初中学生自卑心理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社会化-心理的规定性,决定了学生跨入师范院校后必然产生压抑和苦闷,从而形成“师范自卑情结”的雏形,学校机制的弱化,在客观上促使“师范自卑情结”的成开。“师范自卑情结”是一种综合症,淡化和削弱它,须从社会 化心理产生的观念进行修正;从“学校机制”的强化、师范生心理障碍的克服和行为方式的引导等角度进行考虑。  相似文献   

20.
○用○科○学○的○方○法重建自信刘丹职高的同学普遍非常自卑,对自己缺少信心。究其原因,主要与我们的教育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说服教育有关。我们应该站在更高的起点上,从分析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学生的心理,明白学生的需要,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摆脱自卑,重塑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