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德治国”是我国新时期的治国方略,是社会主义法制尚未健全时的重要手段,符合中国的国情和现状。笔者认为,“以德治国”的关键在于“以德治党”。从本质意义上说,“德治”中的“德”首先是指执政党的、自身道德建设。“德治”是新时期加强党建工作、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伦理道德是社会道德在家庭中的浓缩,同时又能对社会道德产生辐射。在当前以德治国的新形势下,重新认识家庭伦理道德建设的重大意义,深入剖析家庭伦理道德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寻求新的道德整合之路,是全面实施以德治国基本方略,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3.
浅议中国武德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德文化是根植于传统的“道德型”土壤之中的文化。在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中,道德学说是关系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学说。在封建社会里,“以德治国”是历朝的惯例。统治者推引的“敬德保民”政策,道德意识存在古代社会任何领域的意识形态中,武术自然也不例外。武德文化...  相似文献   

4.
论发展体育运动与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实行“以德治国”方略的重要举措。现代体育具有强大的教育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体育运动崇尚的体育道德风尚,集中体现了公民的道德风范。因此,发展体育运动对于大力弘扬公民的爱国主义、自立自强、创新进取、集体主义、敬业奉献、严于自律、明礼诚信道德精神,推动人们自觉遵循《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的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体育道德建设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前言体育道德是指体育工作者以及一切体育活动爱好者,在从事体育竞赛和参与体育活动时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属于职业道德范畴。随着“以德治国”方略的实施以及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加强体育道德建设的意见》的出台,如何更好地发挥体育道德的作用,提升整个体育界的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6.
以德养生     
如今国家实施“以德治国”,社会崇尚“以德为首”,个人健康也当行“以德养生”。倡导“德养”,道理有五:德高品行良。道德高尚的人品质优良,行为端正,宁静处世,淡泊名利,常为别人着想,不事巧取豪夺,于他人、于社会有益无害,因而受到认同和赞誉,它促进自身健康心理的增长。而道德低下的人品行不端,胡作非为,导致做贼心虚,恐惧焦虑,食不香,睡不安,引起大脑皮质功能失调,人体器官机能紊乱,血压升高,会逐渐酿成疾病。德高心胸宽。他们胸襟开阔,心地坦荡,光明磊落,问心无愧。而道德修养差的人心胸狭窄,嫉世妒人,总处于…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把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到治国方略的高度,这是新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这对于我国体育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同样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宋代兴起的理学是宋儒程、朱等人将德、释、道三家合而为一,把“三纲五常”绝对化,要求人们自觉地“存天理、灭人欲”,以此维护人际、家庭、社会的各种关系的。这种违背人情事理的理学,就是倡导者本人也未必能够做到,这就必然会表现出种种弄虚作假的伪道现象。元代是一个礼乐崩溃和道德沦丧的社会,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元统治者大力倡导理学,把理学称为孔孟真传,以法定的形式将臣民禁锢其中,以维护统治镇压人民的反抗,他们固守以心性为主体的“理学”,玩弄道家“致虚守静”之说,把朱熹的“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  相似文献   

9.
中国水上竞技体育2010年发展战略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水上竞技体育中的皮划艇、赛艇、帆船、帆板等奥运项目,是实施奥运战略的“重头戏”,也是我国竞技运动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中国水上竞技体育应选择在较短时间里赶上世界水上竞技发达国家、争夺领先地位的“赶超战略”,采取“两步走”的战略途径,力争实现战略设想。在战略对策上,首先应集中力量突出强项,形成“龙头”带动整体;加强主体子系统的建设,形成合理运动队伍结构;科学布局重点训练基地,形成以体育教育为依托、以水上科学研究为先导的高水平人才基地模式;以科技为先导,科学训练与科学研究密切结合;改革竞赛办法,建立并完善多强对抗机制。  相似文献   

10.
章对孔子行政思想本着批判继承的态度进行了初步分析,概括起来有为政以德、礼治为先、正身垂范、乐政敬业、节用爱民、选贤用贤、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欲速则不达等行政思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行政管理思想时,应积极吸收其合理部分。古为今用,把“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