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李曼 《教育教学论坛》2020,(13):228-229
惯用语在书面语和口语中广泛使用,是日语学习中的重要一环。然而一直以来日语教学中惯用语却未受到足够重视。惯用语中占比最大的是身体词惯用语,且使用频率很高。文章以"目"类惯用语为例,探讨惯用语教学思路,通过分析日语惯用语的语义和语义扩展模式,结合与汉语惯用语语义扩展的对比,提示一些惯用语教学思路,使学生更有效地理解掌握惯用语。  相似文献   

2.
"手"字在日语中意思用法非常多。也可以做接头词和接尾词。并且还有大量"手"与动词组合的惯用语频繁地被使用。本文正是以这部分惯用语为研究对象,展开日语语言文化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日语教学实践中,学生回避使用惯用语的现象十分普遍,教师也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解惯用语。据此,本文拟从认知语义学中的隐喻和转喻的角度,以人体词汇"头"及其惯用语为例,探索其语义扩展规律,将看似纷繁复杂的日语惯用语简单化、系统化,从而为学生的学习探索出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由于受到本国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日语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解惯用语,本文分析了惯用语对学习日语的益处,从认知语言学中隐喻和转喻的角度出发,以人体词汇"头"以及惯用语为例,探讨认知语言学中对日语惯用语教学的应用,希望对日语学习者和相关研究人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人体词汇及其惯用语在汉日语中大量存在。其中,有关“手”的惯用语在人体词汇惯用语中,数量上占较大比重。本文根据中日惯用语所具有的情态色彩,按褒义、贬义及中性进行分类对比,并对由此产生的两国人民的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异同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惯用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愈显重要。文章从对外汉语的角度来分析惯用语,并从惯用语的语法、语义、语用三个层面来探讨教学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徐蓉 《华章》2013,(31)
惯用语教学是日语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需要日语学习者对其进行全面的掌握与运用。针对日语惯用语教学中所存在的难题,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在原有的日语教学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即认知语言学。指出应用认知语言学进行日语惯用语教学,可有效帮助学习者理解日语含义,深刻其对日语惯用语的印象。  相似文献   

8.
隐喻作为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对解释和理解惯用语的语义形成有其独特之处。简要论述了认知隐喻对惯用语语义的影响,并从认知隐喻的角度分析了留学生使用惯用语的偏误,进而提出了对外汉语惯用语教学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关于惯用语的结构研究,我们可以从"语法构成"和"语音形式"两个方面加以讨论。汉语根据惯用语构成者之间的语法关系可以将其分为"主谓结构惯用语、动宾结构惯用语"等;日语根据惯用语的某个构成者的语法性质可以将其分为"动词惯用语、形容词惯用语、名词惯用语"等,但构成者之间的语法关系不能体现出来;日语助词能够体现惯用语构成者之间的语法关系,据此研究非汉语所能及;从音节角度可以研究汉语惯用语,但对日语惯用语的研究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0.
行业用语是汉语惯用语来源的途径之一,但并不是主要途径,只占总数的6.52%.在量化分析这部分惯用语的行业分布情况、结构类型、情状色彩及其在语义抽象过程中对原义素的主要突显情况等的基础上,试图进一步运用认知语言学的范畴化理论分析其语义的抽象模式.  相似文献   

11.
惯用语是汉语中一种常见的熟语类型,它有着独特鲜明的个性特征。本文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层面对汉语惯用语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处理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2.
汉语惯用语是现代汉语语汇中比较重要和特殊的一类熟语,它具有形式简短、形象生动、幽默含蓄、语义丰富等特点。惯用语在中国人的口语和书面语中使用频率很高,尤其在口语中不可或缺。但目前对惯用语的研究并不是很全面,本体研究的相对滞后导致惯用语教学无论在教学法还是习得规律的研究上都落后于其他词汇教学。因此,惯用语的语义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3.
学界对惯用语的认识一直存在诸多分歧。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来,惯用语范畴是由原型向边缘成员逐渐过渡的连续统一,它与相邻范畴之间的边界是交叉的、模糊的。笔者根据8部较权威的惯用语工具书,找到206个被普遍认可的惯用语原型,分析得到其特征是:口语体、语义双层、三音节、动宾形式、结构固定。以这些原型为出发点,随着在语体色彩、语义特征和逻辑形式等维度上的渐变,惯用语与词、非固定短语以及语汇系统内部的成语、格言、歇后语、谚语、习用语的区别性特征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14.
对惯用语的重新认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界对惯用语的认识一直存在诸多分歧。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来,惯用语范畴是由原型向边缘成员逐渐过渡的连续统一,它与相邻范畴之间的边界是交叉的、模糊的。笔者根据8部较权威的惯用语工具书,找到206个被普遍认可的惯用语原型,分析得到其特征是:口语体、语义双层、三音节、动宾形式、结构固定。以这些原型为出发点,随着在语体色彩、语义特征和逻辑形式等维度上的渐变,惯用语与词、非固定短语以及语汇系统内部的成语、格言、歇后语、谚语、习用语的区别性特征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15.
惯用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本文以外国留学生使用惯用语的大量偏误为语料,从惯用语的性质特点入手,分析了留学生惯用语使用中的三种偏误现象,即语义偏误、语法偏误和语用偏误,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提高留学生的汉语使用水平。  相似文献   

16.
语音教学、语法教学与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其中的词汇教学,尤其惯用语的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大难点。汉语中惯用语数量非常庞大,如果能够生动巧妙地运用惯用语,则将会为语言增添不少魅力。因此,惯用语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中之重。但是外国留学生在惯用语的使用上闹出不少笑话。作者以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惯用语教学为研究中心,以惯用语的教学使用为研究入口,通过调查并整理分析汉语初级留学生的文章与试卷,初步了解外国留学生对汉语中惯用语的掌握情况,并分析留学生在惯用语运用中出现错误的原因。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对留学生课堂上对外汉语教学中惯用语的教学辨析方法与策略,并联系目前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在实际对外汉语教学中促进惯用语的使用。  相似文献   

17.
探讨惯用语教学对留学生心理词典构建的作用,并针对基于留学生心理词典构建的惯用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以其能够更好在惯用语教学中为留学生构建心理词典,提高学生词汇存储及语言应用效率。  相似文献   

18.
日语惯用语中存在着大量的隐喻性惯用语,对日语学习者来说是一个难点。隐喻作为人类认知自身的途径,具有其内在的思维逻辑,揭示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睿智。本文在概述相关隐喻理论的基础上,对日语的隐喻性惯用语进行分析论述,指导学生对日语惯用语的习得,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在汉日语中有许多与犬相关的惯用语。这些惯用语大多是以隐喻的形式来表达人们对周围事物的认识或看法。本文通过抽取汉日语中与犬相关的惯用语,分别从数量、所投射的目标域和隐喻意义的感情色彩三个角度,对汉日有关犬的惯用语的隐喻进行了对比,并简析了造成汉日有关犬惯用语差异的历史文化传统及意识形态等因素。  相似文献   

20.
日语惯用语作为词汇学的组成部分,形象生动,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数量多且使用频率高,是日语语言习得中极为重要的内容。本文在全面分析日语惯用语的构成、活用、语法功能及意义领域等各方面特征的基础上,讨论相应的课堂教学策略,以期提高日语惯用语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