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让学生学会选择——新课改理念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构建了体现多样化、选择性的课程结构,加大了选修课的比例。选修课的设置.对学生、教师、学校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加强选修课设置已经成为世界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之时,必须为加强学生的课程选择权提供各方面的有利务件,以培养学生的选择能力,让学生学会选择。  相似文献   

2.
“让生活走进地理,让地理走向社会”,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已经成为指导当前地理教育的重要理念,影响着地理课程改革、地理教学与高考,尤其是地理选修课的设置更是这一理念的着力体现。据此,高中地理选修课的实施应特别做好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3.
选修课是当前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本着重探讨了普通高中选修课的课程目标、设置模式和比例关系等三个基本问题.认为普通高中选修课不仅要引导学生“分流”.还要为学生发展初步“定向”;不仅要增强课程弹性.还要促进办学模式多样化;并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条件。为此.选修课的设置应采取“定向选修”模式.并处理好选修课的两组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4.
试论我国本科高等师范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本科高等师范教育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四个方面:重学科专业课,轻教育基础课;必修课安排多,选修课安排少;课程设置过分专业化;学科课程多,活动课程少。根据世界发达国家和我国本科高等师范教育课程设置的情况,结合我国中等学校课程改革的现状,我们认为,我国本科高等师范教育课程设置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增大教育基础课在课程结构中的比例,加强教师职业技能培养;加强通识课程,增强学生社会适应性;增大选修课比例,建立综合化、多学科、立体交叉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注重课程内容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依靠人、一切为了人,“以人为本”的课程设置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核心、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创新人才课程设置理念。目前我国高校课程设置中存在着与人本相违的地方,要改变这种现状,高校课程设置应该:宽口径开设基础课;增加选修课的比例,扩大选修课的范围;开发特色课程;注重实践性课程;根据社会发展需要调整和设置课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职教理论界与广大实践工作者围绕如何构建面向21世纪的职教课程模式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与探索,以不断满足未来社会对中等职业技术人才多元化的需求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在人们提出的多种课程模式中,设置选修课的理念(包括限制选修课与任意选修课)已成为广大职教工作者的共识。 设置选修课,尤其是设置任意选修课(学生自主选课),不仅是课程模式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本文结合我校教学改革实践就如何设置任意选修课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设置任意选修课的基本情况 我校从1995年开始研究学分制,1998年秋正式…  相似文献   

7.
应用人本理念于档案学专业课程设置之中,其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自身得到更好的发展,并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人本理念下的课程设置改革应该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实践性、多样性以及发展性的原则。高校课程设置要引入学生参与课程设置;要增加实践课与选修课;课程设置要与学生未来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8.
高校公共选修课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当前在高校的公共选修课实施中,存在课程设置随意,学生学习效果差,教学监控策略不完善等问题。高校以培养创新人才为中心,对公共选修课需要从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课程管理等方面,进行制度和措施上的优化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李玉杰  张可佳 《教书育人》2007,(12):111-112
随着高校课程建设改革的不断深入,选修课在高校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选修课课程建设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就目前的现状看,选修课课程建设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选修课开设的范围还不够大,不能满足学生的选修需求;选修课在整个教学计划中所占的比例较低,所开设的选修课程有很多不是学生所期望的;受多种因素影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开设艺术设计理论教育课程,其目的不仅仅为了让学生了解文化、艺术、设计方面的常识,而是要让学生在了解艺术设计历史的基础上,把握人类艺术设计的本质以及艺术设计风格演变与社会现实的关系,为将来的艺术设计学习和工作搭建坚实而雄厚的人文平台和学术平台。艺术设计理论课程的设置要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开设,同时要进行基础艺术设计理论课程和专业设计理论课程以及艺术理论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划分。  相似文献   

1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设置上开创了“必修+选修”的模式.打破了以往“必修包打天下”的格局。必修强化“共同基础”,选修则注重“多元”与“选择”。选修课程的设置.可以充分挖掘和发挥学生的潜力.让不同学生脱颖而出.使所有学生能够各得其所地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选修应该是必修的延伸、拓展、补充、巩固、提高。对于选修课教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也指出:“选修课和必修课的教学存在一定差别”。选修课教学应“有较大的灵活性和拓展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大学英语选修课教学实践,包括课程内容及考核方式设置、选课流程操作,并在课程结束后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对高职大学英语选修课持肯定的态度,认为大学英语选修课有助于学生提高英语应用能力,拓展知识结构。高职大学英语选修课的课程设置还应向层次化和多元化发展,在大学英语总课时不变的基础上增加大学英语选修课课时,同时教育管理部门还应该加强对学生进行选课引导。  相似文献   

13.
选修课程设置的目的和意义 语文新课程改革最大的亮点就是增设选修课程。选修课包括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选修课程的设置其实是让学生在必修的基础上通过多样的自主选择来提高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促进他们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选修课是当前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本文着重探讨了普通高中选修课的课程目标、设置模式和比例关系等三个基本问题,认为普通高中选修课不仅要引导学生“分流”,还要为学生发展初步“定向”;不仅要增强课程弹性,还要促进办学模式多样化:并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条件。为此,选修课的设置应采取“定向选修”模式,并处理好选修课的两组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15.
《陕西教育科研》2004,(3):17-17
今秋起,深圳高中课程将进行大规模改革,通过必修课、选修课的模式,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新课程设置将更多的学习自主选择权还给学生,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爱好。  相似文献   

16.
新的高中课程打破了原来单一的必修课程模式,既设置了必修课程,又设置了选修课程,而且突出了选修课的比重。课程设置的多样化、选择的灵活性和自主性,给学生的选择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充分满足了高中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使其成为这次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17.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要体现中学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然而,从现实的情况来看,中学生要在真正意义上享有其中的课程选择权还得需要各方面的配合,也就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第一,从课程的角度看丰富的课程设置是提供充足的选择机会的首要条件。以前的中学课程以必修课为主,辅之以少量的选修课,而其实有些选修课在应试教育面前名存实亡。改革后的中学课程结构,仍然由必修课和选修课组成,只是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必修课是为学生打好共同的文化科学基础而开设的,每一个学生都必须修习。绝大多数的必修课要能…  相似文献   

18.
普通高中新课程从学习领域、科目设置、模块划分三个层面整体关注课程结构的变革,突出强调课程的选择牲和多样性,力图构建既体现基础性又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课程结构,旨在促进高中学生的整体发展。这次改革在课程结构上突出了以下几方面的价值取向:重视课程实质结构的变革加强艺术课程和技术课程要改革普通高中课程结构,我们首先要研究的不是国内课程在形式结构上与国外的有何差距,如选修课比例多少、活动课程又有何不足,而是要研究普通高中课程的实质性构成要素应有哪些,高中课程到底要对学生的素质发展产生哪些实质性影响。在这次普通高中课…  相似文献   

19.
王群 《语文天地》2017,(2):9-10
到目前为止,选修课"诗歌散文"模块教学还没有权威的指导意见可供借鉴。多数教师将诗歌散文欣赏当成必修文本类阅读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这种做法是对设置选修课程的误解。《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设计选修课的目的在于更好地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为学生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为此,笔者借《项羽之死》一文,谈谈"选择"了《中国古代...  相似文献   

20.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及学生的英语学习多样化需求的出现和社会对各类英语人才需要的增多,各高校陆续展开大学英语选修课的尝试。选修课设置的合理性及各相关管理制度的规范是选修课程体系建设成败的关键。课程设置本着因才施教原则,既要满足社会的需求,又要符合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特点,同时注意突出学校专业特色。本文依据需求分析理论,探讨选修课内容的设置,并提出了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