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极拳好”,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目前.在我国练太极拳的人群中,老年人占多数。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日益突出,选择太极拳作为健身唯一“法宝”的老年人会越来越多。由于老年人在生理、心理上起了种种变化,练拳时必须根据老年人的客观条件,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办法,方可取得良好效果。因方法不当出现不良后果者有之,“捅漏子”“出岔子”“吃苦头”者也有之。  相似文献   

2.
运用实验法和数据统计法等,研究太极拳、健身气功及瑜伽这3大传统健身功法锻炼对老年人平衡能力的影响。结论:太极拳、健身气功和瑜伽对老年人平衡能力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尤其以太极拳针对动态性平衡,而瑜伽针对静态性平衡的效果更为明显。建议:继续大力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和瑜伽之类的传统健身功法项目。同时,建立适合每位老年人自身需要的运动处方,并且酌情选择一至两项其它适宜的运动作为辅助项目来提高老年人的力量及协调性,以促进平衡能力的维持和改善。  相似文献   

3.
太极拳是我国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具有十分深厚的文化内涵及强大的健身功效,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健身活动.但是,当前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太极拳已经慢慢的被贴上了“老年人运动”的标签,这样的情况严重阻碍了太极拳教学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太极拳教学,我们就必须要对当前太极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根据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此来提高太极拳的教学质量,并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新农村体育”,“新农村体育”离不开太极拳。太极拳固有的健身养生功能相对于目前广大农民来说如“雪中送炭”.研究指,出,太极拳运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驻农村,为促进新农村体育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发挥学校体育功能、建立老年人太极拳活动中心、举办小型比赛和吸引社会资金等措施来发展农村太极拳运动是新农村体育建设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太原市的80名参加太极拳健身的老年人(60岁以上)进行了问卷调查,对选择太极拳作为健身途径的老年人做了关于选择太极拳锻炼的动机、锻炼中断情况及中断原因、太极拳锻炼给予的长期和短期心理效益以及太极拳锻炼的坚持性等问题的调查分析,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太极拳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是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具有浓厚民族传统体育色彩的太极拳,蕴涵着丰富的传统养生思想,集拳术、导引和吐纳术于一体,对老年人的健身、修心、养身具有独特的功效。文章根据30名老年人六个月的太极拳练习前、后部分测试指标的比较与分析,进行太极拳对老年人健身机理的探究。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太极拳和健身气功为例,探讨中医非药物疗法对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毒的影响。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运用SPSS软件分析老年人运动频率与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关系,以及习练太极拳、健身气功年限与转阴天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每周5次以上运动频率与感染新冠病毒呈现显著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习练太极拳年限、习练健身气功年限与感染病毒后转阴天数呈现显著负相关性。研究认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的太极拳、健身气功如同老年人的良医,可以显著缩短病程,降低转阴天数,提高抗病毒的能力和康复能力,有效增强老年人对于新冠病毒的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8.
施安龙 《中华武术》2002,(12):32-32
一年多以前我来到中国,朋友和同事经常问我:“你怎么会学习太极拳?”他们大多认为太极拳是属于老年人的一种健身方式。到底为什么我这样一个年轻人会热衷于它呢?我想我的经历可以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太极拳是目前我国老年人用来健身治病最主要的锻炼手段,从现代生理学和医学角度看,它对于损害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常见疾病如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含关节病、免疫和呼吸系统的机能下降等都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入手来阐述太极拳的防病健身作用及其机制,为老年人健身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太极拳是我国武术宝库里的一块瑰宝,从起源后通过不断地改进发展,逐步演变成一个有多种流派的武术项目。其健身功效逐步被人们所认可。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太极拳起源、基本特征、太极拳对老年人的健身作用这三方面对太极拳的健身作用进行了阐述.旨在为老年健身人士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对从事太极拳锻炼的老年人血脂含量进行测定,探讨太极拳对老年人健身作用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经过长时间太极拳锻炼的老年人整体血脂状况均有所改善,且效果明显。通过锻炼,老年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升高,达到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效果等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运动影响老年人身体机能方面和太极拳对老年人脂代谢、骨代谢、糖代谢影响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与展望 为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建立健身评估制度、制定科学健身评价方法提供参考,为建立适合中国国民体质特别是老年群体的太极拳运动处方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太极拳健身50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武术》2003,(6):8-15
为服务广大群众的太极拳健身活动,更好地科学健身、增强体质,2003年5月,在“世界太极拳健康月”之际,本刊与全球著名的武术网站博武网(www.21bowu.com)联合开通“太极拳健身咨询专栏”和“太极拳健身咨询热线”,邀请了全国各太极拳流派的名家,著名太极拳研究专家,一些著名大学、体育院校的教授学者共20多人参与咨询活动。《人民日报》《中国体育报》《京华时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等新闻单位进行了专门报道,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14.
太极拳是目前我国老年人用来健身治病最主要的锻炼手段,从现代生理学和医学角度看,它对于损害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常见疾病,如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骨关节病、免疫和呼吸系统的机能下降等都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从这几个方面入手阐述了太极拳的防病健身作用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中华武术》2004,(4):14-15
开春以后,杨式太极拳名家崔仲三先生越发地忙碌起来了。除了雷打不动的每周一、四晚上到北京工人体育场的太极拳俱乐部教授太极拳,以及周六到中山公园太极拳辅导站课徒授业外,崔仲三先生还和北京电视台“京城健身潮”栏目合作,进行电视太极拳教学。这个电视太极拳教学,不同于以往的在摄影棚里录制节日,而是走人居民社区,进行现场教学,直接把太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提倡全民健身的社会环境下,太极拳运动受到了广大老年人群的追捧,大清早一大帮老年人聚集在广场上打太极拳成为了每个城市的一道美丽风景线.然而,对太极拳运动认识的不足,练习过程的不科学,导致了老年人在练习过程中膝关节损伤时常发生.本文结合了太极拳运动的特点,探讨老年人练太极拳膝关节损伤的主要原因,提出科学练习的方法,为老年人进行科学的太极拳运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分析、归纳、演绎的研究方法,从“心静体松”、“气遍身程”、“足定根基”三个方面的太极拳健身文化和与之相对应的科学研究成果进行初步分析。结果发现,现代科学研究与太极拳健身文化之间的联系,是可以通过现代语言表述和现代科学诠释达到融会贯通的,这将使太极拳健身功能呈现出更为清晰的切合实际的科学图景和学术指向。  相似文献   

18.
以我国日趋严重的老龄化社会压力为背景,指出太极拳对老年人健康的重要意义。通过分析目前太极拳运动开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一从个人方面加强技术指导,以提高老年人自身锻炼的科学性;二从政府方面加大开展与扶持力度,从而构建太极拳科学化健身平台,科学开展太极拳运动。  相似文献   

19.
文章旨在归纳总结国内外近20年关于太极拳练习对老年人平衡能力影响的研究。这些研究证实了太极拳具有改善老年人平衡能力的功效,且主要通过强化老年人的平衡神经机制与增强骨骼肌肉系统的工作能力达到提高平衡控制能力的目的。与其他健身项目相比,太极拳更适于老年人提高平衡能力以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我学练健身太极拳是上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的。到90年代退休后,我又把学习太极拳与群众性的晨练健身运动结合起来,并将她变成自己“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终生相伴的“业余事业”,这就是我老年生活中的“太极梦”:愿太极、健康与同练的健身友常伴。起初只是出于好奇,在1963年跟王锦程工程师学简化太极拳,对太极拳理及其健身作用并不了解,“文革”后就忘光了。1979年后在热心友人的指导下学了一套“四合一”的48式太极拳,大大提高了我学练太极拳的热情,同时对进一步巩固24式太极拳和学习88式太极拳产生了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