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些语句出现在小学语文课本《桂林山水》一文中,我们对它并不陌生。  相似文献   

2.
桂林游记     
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说得一点儿都没错。在这个假期,我终于来到了名副其实的桂林,真是石山奇丽,漓江水清,耳闻不如一见。我们乘着游船在漓江上游行,果然名不虚传,漓江的水清得能看见江底的鹅卵石。一阵微风吹过,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水平如镜的江面上好像撒满了珍珠;水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碧波荡漾。导游告诉我们,漓江上足足  相似文献   

3.
错位的求证     
朱华贤 《湖南教育》2005,(19):27-27
一位教师在执教《桂林山水甲天下》时说“:上一节课,有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桂林山水真的甲天下吗?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价值。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一问题,请同学们再仔细朗读课文,然后说说桂林山水是不是真的甲天下。”稍后,一学生站起来说“:从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可以看出: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所以,可以说,桂林山水真的甲天下!”老师肯定道“:对,桂林的水静、清、绿,可以说桂林水真的甲天下。谁再来说说,桂林的山是不是真的甲天下?…  相似文献   

4.
例一、我看见过_的大海,欣赏过_的西湖,却从来没看见过漓江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_;漓江的水真情啊,清得_;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_.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相似文献   

5.
游漓江     
<正>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趁着假期,妈妈带着我游览了阳朔美丽如画的漓江。这里的山雄伟壮丽,有的像奔腾的骏马,仰天长嘶;有的像孙悟空翻的五指山,连绵不绝;还有的像婀娜多姿的少女在迎接我们的到来……这里的水清澈见底,微风拂过,江面泛起了层层波纹,可以看见鱼儿在水草间自由自在地玩耍。  相似文献   

6.
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推敲词语,可以使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从而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它是帮助学生深入领会课文内容不可缺少的阅读教学手段。词语推敲有哪些方法呢? 一、减还比较法被推敲的词语减掉与还原比较是最为常用的词语推敲法。这种方法适合于推敲句子中的修饰成分的词语。《桂林山水》一课中写道:“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见过漓江这样的水。”这个句子中的“波澜壮阔”、“水平如镜”是分别描述“大海”和“西湖”特点的,都是修饰成分。如果把这两个修饰成分减掉了,就成“我看见过大海,欣赏过西湖,却从没见过漓江这样的  相似文献   

7.
九马画山     
暑假中,我和父母去“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游玩。漓江有楚楚动人的“少女峰”,有奇丽无比的“望夫石”,有形象生动的“八仙山”,也有令人神往的“碧森林”……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漓江上游著名的“九马画山”啦! 九马画山耸立于漓江上游沿岸地区,雄壮巍峨,山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进入三年级 ,开始学写习作 ,由于组织语句的能力还较差 ,不知如何入门 ,多数学生对习作有“榨文”之感。怎样指导三年级学生学写习作呢?最近 ,笔者听了一位老师的习作指导课后深受启发 :仿作 ,可让学生初学习作化难为易。让我们来回眸这一课堂习作指导片段 ,愿起抛砖引玉的作用。新课开始 ,教师用投影仪出示了一教学片段“漓江的水”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 ,欣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 ,却没有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 ,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 ,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 ,绿得仿佛那是一块…  相似文献   

9.
一位教师在执教《桂林山水》时说:“上节课,有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桂林山水真的甲天下吗?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价值。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请同学们再仔细朗读课文,然后说说自己的看法。”稍后,一学生站起来说“:从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可以看出: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所以,可以说,桂林山水真的甲天下。”老师肯定道“:对,桂林水的静、清、绿,可以说桂林水真的甲天下。谁再来说说,桂林的山是不是真的甲天下?”一学生马上说:从第三自然段可以看…  相似文献   

10.
桂林游     
杨柳悦 《辅导员》2013,(23):64-64
“我想去桂林,我想去桂林……“在有钱又有时间的假期,妈妈终于圆了我的桂林梦. 游桂林山水 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真是名不虚传!我们坐着游船,荡漾在漓江上.漓江的水真清啊!水底的鱼虾、水草都能看得一清二楚,不高而又秀气的山峰伫立在江的两岸.有的像两条海豚跃出水面在亲吻;有的仿佛是一位年迈的老爷爷在抚摸着自己长长的胡须;还有的犹如唐僧师徒四人正历经千辛万苦去往西天取经呢!在岸边还有许多“哞哞”叫的“劳动者”——水牛,它们正悠闲地吃草呢!坐着游船,观赏着两岸的美景,真有一种“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相似文献   

11.
张健全 《山东教育》2003,(16):26-26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如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日常教学中我归纳出的方法大致有:一、抓住重点句式不同的思想感情,往往选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如,《桂林山水》一课,作者为表达自己对桂林山水的赞叹之情,运用了两组感叹句式:“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另一组是:“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哪……”为表达董存瑞勇敢、坚定、视死如归的豪迈气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中运用…  相似文献   

12.
①漓江的水真静啊②漓江的水真清啊③漓江的水真绿啊④桂林的山真奇啊⑤桂林的山真秀啊⑥桂林的山真险啊以上六句均是《桂林山水》一课中的。有的教师把句尾的“啊”全都读成a,那就不对了。按“啊”的音变规律,①②应读成nga;③④应读成呀(ya);⑤应读成哇(wa);  相似文献   

13.
也许你攀登过“一览众山小”的泰山,也许你游玩过秀甲天下的漓江,也许你到过风景迥异的异国他乡,也许你注意过城市的天际线,也许你惊叹过田园牧歌铁“世外桃源”,也许你欣赏过老人融于夕阳中的美丽风景……[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的认识水平是不可能写好文章的,而比较又是认识事物的一个重要方法。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应从三个方面努力。一、运用写作知识的迁移,教给比较方法加强阅读教学,运用写作知识的迁移,能使学生学到比较方法。《桂林山水》是一篇典型的写景课文。第二段的开头写着:“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作者将漓江与大海、西湖作比较,突出了漓江水静、清、绿的特征。第三段的开头又说:“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  相似文献   

15.
好奇提问:下一站去哪里?热心介绍:我们现在要去山清水秀的桂林。桂林的特点是“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像伏波山、象鼻山等著名的景点就分布在市区内。桂林之美在于它的秀丽,幽雅。玉带似的漓江依山流转,秀丽的山峰亭亭玉立,两岸景点星罗棋布。乘一条小船,沿漓江悠悠而下,可以饱  相似文献   

16.
阳朔是桂林市的一个县,从桂林乘船约83千米水路即到阳朔。这里除了漓江的美丽风光外,还有更加绮丽迷人的燕子湖、世外桃源、大榕树等风光。难怪古人有“阳朔山水甲桂林”之说。阳朔山水甲桂林@王兴阁  相似文献   

17.
游漓江     
我随第二批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赴桂访问团一行43人,于9月7日同游漓江。上午10点1刻,汽笛一响,游船离开杨堤,漓江一日游便开始了。杨堤村后有一座山,它的两个尖峰像倒挂的“羊蹄”。在桂林方言中,“杨堤”与“羊蹄”发音相近,后来把这个地名叫做杨堤。实际上这里并无杨柳,岸际上长着簇簇翠竹,杨堤村就在翠绿包围之中。  相似文献   

18.
对话     
今年暑假,我和伙伴们来到了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桂林。桂林的山、漓江的水留给了我许许多多美好的记忆,更使我难忘的还是和一名加拿大人的英语对话。  相似文献   

19.
对话     
今年暑假,我和伙伴们来到了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桂林.桂林的山、漓江的水留给了我许许多多美好的记忆,更使我难忘的还是和一名加拿大人的英语对话.  相似文献   

20.
游漓江     
"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情一样深啊,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这是当代诗人贺敬之《桂林山水歌》中的开场白。在这首诗诞生40年后,我终于去了桂林,领略了漓江的美丽风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