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锦涛总书记在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明确指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这为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使命,标志着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新的发展高度。在新形势下,应该如何创新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理念及发展思路,带着这些疑惑,本刊记者再次专访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创始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孟万金教授。  相似文献   

2.
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沿袭了传统消极心理教育模式,重点关注预防和矫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忽视了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和积极心理潜能的开发,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效,也制约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发展,因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转换视角,应该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从"消极"走向"积极",从而达到增进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高职学生面对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等多重压力,其心理容易受到各种内外在因素的干扰,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培养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有助于提高其抗压能力,预防心理疾病。就高职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现状展开分析,探索了改进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在本刊第十期第一讲“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导论”中,我们向大家重点介绍了:什么是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为什么要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怎样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家对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有了初步了解和整体感知。接下来,大家可能不禁会问“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怎么产生的呢?”下面笔者就理一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起源。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构建和谐校园的进程中,着眼于"积极心理学"来探讨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问题是一种极有价值的尝试。积极心理学以其积极的理论体系为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认识视野,它提倡对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由问题导向转向健康关注,注重积极人格特质的培养,强调积极的情绪体验,为女大学生构建了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相似文献   

6.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强调培养积极心理品质,开发潜能,塑造积极向上心态,为幸福人生奠基.该理论对超常儿童发展与教育均有积极的指导价值.本文介绍了超常儿童认知与个性的发展特点,分析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理念对超常儿童教育的作用,重点阐述在超常儿童教育中实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几方面思考,强调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超常教育中的重要作...  相似文献   

7.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由孟万金教授创立的新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它是一种旨在以积极和发展为取向,有目的、有计划地增进人们心理健康的理论和实践体系。该模式是对以往心理健康教育的批判与发展,开创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局面,成为当代我国具有重要影响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流派,可以视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里程碑。本文综述近年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成果,以了解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思想,把握其发展过程,并对未来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前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积极心理学首次对以病态心理为重点的研究范式进行了挑战。我国高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无论是发展性的还是补救性的,都要以积极心理学的精神为指导,注重发展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本文就高中班主任如何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提出一些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9.
课程教学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目前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存在着以解决心理问题为导向的误区。本文探讨了从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为核心,促进个体身心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创始人孟万金教授在2010年11月21-22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暨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研讨会"上宣布: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开始战略转型,未来着力点是进一步提高其针对性和实效性,为此,大会推出中美英专家联合开发的系统化的测评工具,出版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专刊,分享了各地持续性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11.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针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而提出的教育思想,强调人自身积极因素和潜能的开发,其核心任务是培养积极心理品质。本文根据新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心理健康课的开设现状,较为系统地提出了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原则、模式及相关问题,以期为新的课程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在继承和整合积极心理健康、积极心理治疗、积极心理学、积极教育诸方面思想和实践的基础上,而形成的以积极和发展为取向,有目的、有计划地增进学生和国民心理健康的理论和实践体系。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根据教育对象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以人的向善性为价值取向,运用积极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从正面发展和培养个体的积极心理品质,防治各种心理问题,促进个体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创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必须扎根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继承和借鉴经典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经验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构建起自己的基本体系。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新时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品质发展状况与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问题,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为指导,论证了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意义,建构了各年级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重点内容,提出了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孟万金教授创立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理念.这一思想发轫于2002年,形成发展于2006-2007年,成熟于2008年,<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一书的出版是其成熟的标志.5.12汶川地震后心理重建中的作用发挥体现出其经受住了决策与实践的检验.2009年,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完成了测量量表和网络测评系统的开发,向大样本测评和大面积推广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今后将逐步覆盖所有学段,继而扩展至全民积极心理素养的提升,促进全人发展和构建服务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了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提出以积极心理学引导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以期从微观上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从宏观上实现和谐校园,以致和谐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新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积极心理学不仅是当前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同时其积极的理念也对我国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归纳总结当前研究的基础上,认为积极心理学为心理健康教育带来新视野、新取向、新技术,实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基础、教育思路、技术手段的创新。积极心理学正在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趋势。对此问题的研究对于促进积极心理学应用研究以及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具有很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积极心理学是当代新兴的心理学思潮,主张心理学应该对人类自身的积极心理品质进行研究.在积极理念的指导下应当具有全新心理健康观,包括积极观、幸福观、预防观、发展观、人本观.同时在积极心理学的视野下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宽阔的研究思路:创新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实践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模式;丰富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内涵,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年第22期(第七讲),我们分享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与目标,指出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大方向是追求幸福;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终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如何沿着幸福的方向,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终极目标?这就要进一步弄清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与功能.笔者在与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与功能相对比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探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在任务与功能上的发展、提升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论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心理学体现了当代心理学的发展方向,广泛影响了心理学众多领域的理论建构与实践应用.在积极心理学理念影响下,心理健康教育进发出了盎然生机,自觉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指导调整了发展取向,提升了教育目标,更新了教育内容,丰富了教育途径,改良了测量工具.积极型心理健康教育初具形态,集中体现为一切从积极出发,从积极的视角发现和解读问题的积极方面,用积极的环境提供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积极的人格品质.  相似文献   

20.
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高中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是高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和核心。本文根据高中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以及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发展的现状,提出了高中生应重点培养的八项积极心理品质:思维与洞察力、谦虚、信念希望、持重、执着、真诚、创造力、领导力。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高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五项策略:牢固树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心理体验;积极争取家长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构建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网络。最后,本文用实例详细展示了如何培养高中生的积极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